1702756748
(19)上元夜,都城张灯。太祖微行,至聚宝门外。时民间好以隐语相猜为戏。见一家灯上,画一大足妇人,怀西瓜而坐。众哗然笑,太祖喻其旨,谓“淮西妇人好大脚”也。甚衔之。明日,乃剿除一家九族三百余口,邻居俱发遣充军,盖马后祖籍淮西也。[97]
1702756749
1702756750
太祖之残忍嗜杀,和他太子之仁慈,正好对比。《梵天庐丛录》中,有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
1702756751
1702756752
(20)太祖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私绘为图。及后薨(十五年,1382),太祖凄惨不乐,愈肆诛戮。太子谏曰:“陛下过于杀戮,恐有伤和气。”太祖默然。明日,以棘杖置地,命太子持。太子难之。太祖曰:“汝勿能。我将琢磨光泽以遗汝。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犹荆棘刺之能触手也。除以遗汝,福莫大焉。”太子顿首曰:“上有尧舜之君,则下有尧舜之民。”太祖怒,即以所坐榻掷之。太子走,太祖追之。太子探怀中所绘图遗诸地。太祖展视之,大恸而止。[98]
1702756753
1702756754
综前所述,宰相废除之后,文武百官骤然差皇帝大半截,而愈形渺小,而在百姓心目中,皇帝遂愈成了超人(“真龙天子”)。大量而任情的不断残杀,“天威”愈为“不可测”,而“使民战栗”。在这两前提之下,三十年喜怒无常的无限专制,便不费力的奠定了一个“没有限制皇帝的制度”,而在中国传递了五百四十年。(尤其是太祖以一个“驱除鞑虏”的民族英雄的姿态出现,他的一切都被人民善意的原谅。再说回来,他的任情残杀,不见得比蒙古人的异族统治更厉害多少。)如果当初明朝开国三十八年的皇帝,能像宋初三十八年(太祖、太宗)那样尊重制度,优礼大臣,保全功臣,爱惜言官[99],则中国最近五六百年的政治和文化,恐怕会另是一番景象。
1702756755
1702756756
[1]《清华学报》新八卷第一、二期合刊,1970年8月。
1702756757
1702756758
[2]《宋史》二五六《赵普传》(艺文本3355~3359页)。
1702756759
1702756760
[3]《史记》八七《李斯列传》。
1702756761
1702756762
[4]《汉书》十九(上),《百官公卿表》。
1702756763
1702756764
[5]《通典》二一(台北新兴影印本,119页)。
1702756765
1702756766
[6]钱穆:《国史大纲》,1956年台北版,103页。
1702756767
1702756768
[7]《通典》二二(131页)。
1702756769
1702756770
[8]《史记》九六及《汉书》四二《申屠嘉传》。
1702756771
1702756772
[9]《汉书》十一,《哀帝纪》。
1702756773
1702756774
[10]同上。
1702756775
1702756776
[11]《汉书》十九(上),《百官公卿表》。
1702756777
1702756778
[12]《通考》说“后汉废丞相及御史大夫,而以三公综理众务”(卷四,449页),是把这件事推后了二十五年。
1702756779
1702756780
[13]《通考》五引《容斋随笔》(464页)。
1702756781
1702756782
[14]《后汉书》七九,《仲长统传》。
1702756783
1702756784
[15]《通典》二二(129页)。
1702756785
1702756786
[16]同上。
1702756787
1702756788
[17]《通典》二一(120页)。
1702756789
1702756790
[18]《旧唐书》四三,《职官志》二(894页)。
1702756791
1702756792
[19]《隋书》二六,《百官志》(385页)。
1702756793
1702756794
[20]《旧唐书》四三,《职官志》(877页)。
1702756795
1702756796
[21]《通典》卷二二(110页)。
1702756797
[
上一页 ]
[ :1.7027567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