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57298e+09
1702757298
1702757299 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中国民族之统一,语言文字之外,这一个人才交流,循环作育的一个事实,其作用之大,是非常明显的。而维持和促进人才的交流,上面所述这些制度,更显然是十分强有力的因素。我们研究清朝政治制度时,这两点事实,皆不宜忽略也。
1702757300
1702757301 [1]张其昀等:《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史论集》,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年。
1702757302
1702757303 [2]参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西传考》,《哈佛大学亚洲研究》季刊七卷四期。
1702757304
1702757305 [3]理发者为贱役,修脚者否;抬轿者为贱役,挑水挑柴者否。
1702757306
1702757307 [4]考场十分严密,入场先行搜检,四隅置设瞭望,考完出场,三十人开门一次,日落时出尽,不继烛。
1702757308
1702757309 [5]但不为“科甲”,科甲限于进士及举人。
1702757310
1702757311 [6]捐监之犯罪者,地方官可随时勾销其捐状而笞责之。
1702757312
1702757313 [7]以上参据大清会典、清史稿,及织田万:《清国行政法》。详载考试一切条款者,有每三年一刊之“科场条例”,及“学政全书”两种官书。
1702757314
1702757315 [8]《清史稿·选举志》三,2页。
1702757316
1702757317 [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98页。
1702757318
1702757319 [10]参阅《费尧管理术》,96~102页。
1702757320
1702757321 [1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97页。
1702757322
1702757323 [12]科谓六科给事中,道谓十五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
1702757324
1702757325 [13]内外官初任职皆为“试俸”,分别满一年至五年后,始得“实授”,自实授到任日起,始“论俸”。
1702757326
1702757327 [14]如病痊复职,必逾半年,由他处转任,必逾一年。
1702757328
1702757329
1702757330
1702757331
1702757332 徐道隣法政文集 [:1702749918]
1702757333 徐道隣法政文集 对于宪法草案初稿之意见[1]
1702757334
1702757335 一、批评宪草之前提二、宪草中制度上可议之点三、宪草中条文上可议之点四、宪草中应决而未决之问题
1702757336
1702757337 一、批评宪草之前提
1702757338
1702757339 (1)实际上之适用重于理论上之全善全美;
1702757340
1702757341 (2)须巩固中央政府之地位;
1702757342
1702757343 (3)不可忽略地方政治组织。
1702757344
1702757345 吾人今日欲讨论宪法问题,应先认清三点:第一,制定宪法,乃实际政治问题,而非学术理论问题:此谓吾人目前最重要目的,在如何可得一发生效力之宪法,不在如何可得一最完美最高妙之宪法。盖宪法虽“好”而不“生效”,与废纸无异;宪法虽有缺点而能生效,胜于无宪。第二,我国目前外忧内患严重之时,欲求渡此难关,首在得一强有力之政府,欲求政府之强有力,必先求其政权统一,而欲求政权之统一,必先求其地位巩固。第三,一国忧难时间,地方政治重于中央政治。欧洲公法学者谓百姓幸福,不在一国宪法之好恶,而在地方行政之良否,宜三思也。以下对宪法草案初稿之批评,皆根据以上三点。
1702757346
1702757347 二、宪草中制度上可议之点
[ 上一页 ]  [ :1.7027572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