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7437e+09
1702774370 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 往昔犹若一个陌生的国度,那里的人行事与吾辈不同。
1702774371
1702774372 ——L.P.哈特利,《幽情信使》
1702774373
1702774374 (L.P.Hartley,The Go-Between)
1702774375
1702774376 理智沉睡,恶魔诞生。
1702774377
1702774378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
1702774379
1702774380
1702774381
1702774382
1702774383 这种公开处决方式是一种缓慢的折磨,犯人被迫长时间蜷缩在这个吊笼里,忍受着饥渴、脱水、曝晒,无望地等待着死神的造访。
1702774384
1702774385 那些只会欺小凌弱的懦夫,
1702774386
1702774387 一遇相抵的对手和些微的痛楚,
1702774388
1702774389 总是第一个畏缩。
1702774390
1702774391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702774392
1702774393
1702774394
1702774395
1702774396 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 [:1702773942]
1702774397 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 引言
1702774398
1702774399 施刑人是一个无法言喻的魔鬼。你在黑暗中转个弯,就会碰到他。你惴惴不安、行尸走肉,你麻木不仁、了无生气,但终究逃不出他的魔掌。现在轮到你了……
1702774400
1702774401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702774402
1702774403
1702774404
1702774405
1702774406 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 [:1702773943]
1702774407 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 序言
1702774408
1702774409 马克·P·唐纳利(Mark P.Donnelly)和丹尼尔·迪尔(Daniel Diehl)合著的《人类酷刑史》中译本即将付梓,出版社邀请我为之撰写中文导言。本人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乐意在此谈点阅读感受,以期对中文读者的解读有所裨益。
1702774410
1702774411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通俗史学热”逐渐滥觞、升温,衍生出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旨的文字、图像历史叙事。历史学开始走出“青灯黄卷”的“象牙塔”,步入诸多的寻常百姓家。在西方,通俗史学之文字作品常被称之为“叙事史学”,所涉及的范畴十分宽泛,包括文化史、战争史、地方史、科学史、家族史、考古、历史名人传记等方面的内容。从事这类作品写作的人既有新闻记者、民间学者、政治家、戏剧家、小说家,也有研究机构和大学中的专业史家。他们在作品中远离深奥的学理阐发,摈弃枯燥的论证,以浅显简明、生动活泼的方式来书写,赢得大众的倾心关注。这部《人类酷刑史》正是当代西方通俗史学日益兴起、广泛流播的产儿。
1702774412
1702774413 本书的两位作者,正是有着深厚专业学术底蕴的著名的美国“通俗史学”家。马克·P·唐纳利曾在约克大学和牛津大学攻读中世纪考古学博士学位。他不仅勤于治史,出版了多部历史著作,同时更热衷于史学传播的大众化,先后为《历史频道》、《发现频道》、BBC等制作了近200个小时的历史档案类的电视节目。丹尼尔·迪尔是一位有进取心的文化史学者,尤以历史叙事见长。他曾为多个出版社工作,编辑和撰写了关于中世纪家具、美国海盗等不少著作。他自1995年以来就一直与马克·P·唐纳利合作,两人不仅协同录制历史类电视节目,还合撰有《邻人相食》(Eat Thy Neighbour:A History of Cannibalism)和《伦敦塔传奇》(Tales From The Tower of London)和《中世纪庆典》(Medieval Celebrations)等著作。这部《人类酷刑史》的问世,正是他们两人在西方“通俗史学”领域中的新建树。该著自2008年出版以来,声誉鹊起,多次重印,甚至成为美国很多大学“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指定读物。
1702774414
1702774415 《人类酷刑史》之所以受到社会大众乃至学术界的广泛青睐,依我之见,主要是在于它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
1702774416
1702774417 首先,该著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厚重的知识基础。本书以不长的篇幅,比较系统地考察了自古代到20世纪酷刑实施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嬗变,涵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近现代西方以及前近代时期的中国、印度、日本、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列举了历史上五花八门的让人惨不忍睹乃至闻所未闻的酷刑。此外,书中附有很多有关刑具、刑场的插图,如木刻画和照片等,给读者以一种直观逼真的感受,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心有余悸。作者的叙事并未停留在酷刑对受刑人的身体残害和生命终结上,而且更进一步地通过一些特殊酷刑的剖析,揭示了其对受刑人的肆意的精神羞辱与兽性蹂躏,由此给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带来无以复加的重创。这样的揭露,也给读者带来一种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人对酷刑的“兽性”有更深刻的体悟。
1702774418
1702774419 其次,该著在叙事过程中,突破了西方学术界长期潜存的文明发展史上所存在的种族、地域上的思想偏见,秉笔直书地进行历史叙事。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化优越”论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熏陶下,西方人一直都以其“光荣”历史而自豪。古典希腊的民主制,中世纪英国的“大宪章”乃至近代英国革命,清教徒建立北美殖民地,乃至近现代西方社会,都在西方人的笔端下被过度“文明化”。而该著则敢于冲破这样的思想传统,叙述了在这些时期中所存在的西方人对于殖民地人民,西方人对西方人自己的一些非人道的酷刑。该著指出,在西方,酷刑作为一种刑罚手段,一直沿用到18和19世纪。随着启蒙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刑罚改革的深入,情况才有所改观,流放和监禁逐渐取代了酷刑。不过酷刑还是时有出现。笔端所指,不仅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受到批判,而且美国在“9·11事件”后的反恐行动也受到责难。诚如该著作者所言:“我们是历史学家。因此,像任何优秀的历史学家一样,在确定把哪些惩罚和肉体虐待的方式收录这本书中时,我们决定采用一种完全客观和实用主义的方法,实事求是。”这样的不囿于偏见而求实求真的学术理路,集中地彰显了历史学家的优秀品质,而基于这种理路所揭示的西方世界各个时期的酷刑现象,对于广大读者认识西方文明史演进的曲折历程,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上一页 ]  [ :1.702774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