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10008
1702810009
4.论述美国、法国与德国总统之间的异同。其中哪一个更类似于中国的国家主席的职权?
1702810010
1702810011
5.回顾“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什么是美国总统的“执法特免权”及其限制?美国总统是不是有紧急状态权力?中国的国家主席是否有权宣布紧急状态?
1702810012
1702810013
6.中国的国务院和英国及法国内阁以及欧洲共同体的执行委员会有何不同?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首长和普通地方政府的职权及产生方式有何不同?
1702810014
1702810015
7.什么是“分裂政府”?产生分裂政府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1702810016
1702810017
8.比较中国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法国宪政院、德国宪政法院以及欧洲法院的管辖权之异同。美国最高法院是否能发布“司法解释”?为什么?特别行政区法院和普通地方法院的管辖权有何异同?
1702810018
1702810019
1702810020
1702810021
1702810023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第六章 政党与选举
1702810024
1702810025
以上两章讨论了国家权力的划分和政府组织形式。但政府是如何形成的呢?谁并且如何才能成为国家官员?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尽管我们在前两章费心设计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和政府内部的种种制衡机制,但如果没有这一章所要探讨的政党民主,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只能停留在古代御史或现代纪委和检察院的水平。虽然政府内部的制衡很重要,但中国历史就足以证明,无论设计如何精巧,光靠它们是不够的;要保证政府在整体上符合公共利益,防止“官官相护”或陷害忠良,(参见本书第二章对宪政制度与文化的讨论)人民还必须对政府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发言权。在现代民主国家,政府的产生离不开选举,而选举都是在政党及竞选机构的组织下进行的。我们都听说,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保证你得到“服务”的第一步就是你能够在官员的选择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你最后投的那一票和其他人一样能对官员的产生多少发挥一点作用。
1702810026
1702810027
仅有政府的内部制衡是不够的。现代民主政府的产生离不开选举,而选举都是在政党及竞选机构的组织下进行的。理性的选举需要充分的真实信息。
1702810028
1702810029
这听上去简单,但选举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可能会发生五花八门的各类新鲜事。首先,你怎么知道选谁呢?你可以听候选人自己或别人介绍,但他们可能(或几乎肯定)会“骗”你,夸大自己、贬低别人。在某些民主尚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他们可能还会来贿赂你——“买”你的选票,甚至通过某种方式胁迫你选他们想要你选的人。因此,如果选举要有意义,你首先必须能自由并理性地行使你的选举权;你还必须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知道候选人一旦上台后究竟想干什么——他是不是支持保障个体经济的所有权?是不是会为农民建立一套社会福利的基本保障(如果你是城市居民,你可能会认为那是在花你的纳税钱)?是不是赞成两岸统一?等等。既然出来投票了,你总得把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选上去,不要“选错对象”了。
1702810030
1702810031
政党可以帮助选民弄清候选人的背景。
1702810032
1702810033
你会发现,要弄清这些人的背景是很困难的,而政党可以帮助你,因为你平时早已对他们的政策纲领耳濡目染了;因此,你只要选举某个你平时喜欢的政党所支持的候选人就够了。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的纲领,吸引不同的选民群体。但政党多了,政府又容易变得不稳定,极左和极右政党尤其是不稳定因素。有些国家的宪法允许政府取缔这样的政党,但这类权力运用得太多,政党的正常活动自由又将受到影响——因为你毕竟不想让政府替你决定政党的候选人。如果碰巧你就想做候选人,那么你遇到的问题更多了。这个位置可能已经被政府“内定”了,或者你会接到威胁你退选的匿名电话,甚至你所在的党正是政府想要取缔的。再说政府是否能对不同的政党区别对待——给这个党拨更多的财政资助,或提供更多的免费电视或广播宣传时间?如果你是属于这个党的,你当然很高兴,但其他人很可能会用宪法来挑战这种做法。
1702810034
1702810035
选举权可能会受到滥用。
1702810036
1702810037
最后,如果选举体制一“失控”,你很快会发现人的聪明才智如何用到“歪门邪道”上。[136]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所在的选区人数有十万选民,而邻近的选区还不到两万人,但两个区都同样只有一名代表;或者选区被划得乱七八糟的,结果发现你所在的选区多属于另一个党的选民,你所属的党根本不可能被选上;或者你所喜欢的候选人因法律对少数民族或妇女代表名额的规定而被挤掉了。如果你没有其他的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宪法或许能为你提供帮助。
1702810038
1702810039
这一章专门讨论政党组织选举并产生政府的过程,共分三节。第一节解释关于政党、选举和民主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节探讨宪法对政党的作用,包括对政党活动自由的保障与限制。第三节讨论宪法所规定的选举程序及其所赋予的选举权。
1702810040
1702810042
第一节 民主、选举与政党制度
1702810043
1702810044
本章所谈论的政党与选举制度,都围绕着民主这个核心。民主不仅是理念和口号,必须在自由与平等的选举中得到落实,而政党主要是组织选举的“机器”。这一节介绍有关民主、选举和政党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了民主对选举的要求以及选举和政党制度之间的关系。
1702810045
1702810047
一、民主是什么?
1702810048
1702810049
“民主”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我们经常听说,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属于人民的不可剥夺的政治权利”,“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这些当然都对。但对于政治学家来说,民主首先是一种利益代表机制。它是一种决策程序——套用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92)的话说,决定着“谁在什么时候如何得到什么”。任何政治制度最终都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也同样如此。在实体意义上,它意味着普通人——具有选举权的所有公民(“选民”)——都能或多或少对国家的政治决定产生影响;在程序意义上——这是我们谈论民主的主要意义,它表达了人民选举代表(有时是人民自己)决定国家政策的基本思想。因此,选举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选举是实现民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符合一定标准的选举,民主就必然成了一句空话。
1702810050
1702810051
民主首先是一种利益代表机制。实现民主的必要手段是选举,否则民主只是一句空话。
1702810052
1702810053
1702810054
1702810055
评注 “民主”一词探源
1702810056
1702810057
“民主”对应于英文中的Democracy,来源于希腊文dēmokratia。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dēmos意指“人民”,kratia的原意是“力量”或“权力”,后被用来代表“政府”与“统治”。因此,这个五四时期所称的“德先生”就是指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或统治。由此可见,“民主”这个词用的还是相当准确的。不过,“民主”在中国经典中很早就出现了,但意思正好相反。《尚书·多方》说道:“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这里的民主显然不是由民做主,而是替民做主的意思;人民大众不是统治者,而是被统治者。到了近代,“民主”这个词在中国改变了含义。最早完成这个“价值颠覆”的大概是明朝黄宗羲(1610—1695)的《明夷待访录》。他继承孟子的“君轻民贵”思想,进一步阐发了“民主君客”学说:
[
上一页 ]
[ :1.7028100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