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14235
94.王士如主编:《中国宪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02814236
1702814237
95.Max Weber,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Edward A. Shils and Henry A. Finch(tr.),New York:Free Press,1949.
1702814238
1702814239
96.Max Weber,Economy and Society,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e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
1702814240
1702814241
97.Kenneth Wheare,Modern Constitution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
1702814242
1702814243
98.Susan Wright,The French Conseil Constitutionnel and Constitutional Reform,1 European Public Law 23(1995).
1702814244
1702814245
99.Susan Wright,Constitutional Reform-Again,2 European Public Law 344—348(1996).
1702814246
1702814247
100.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02814248
1702814249
101.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02814250
1702814251
102.徐永康:“中国宪政之路特点考察”,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号,第157—171页。
1702814252
1702814253
103.张国福:《民国立宪史》,华文出版社1991年版。
1702814254
1702814255
104.张君劢、丁文江等,《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702814256
1702814257
105.章谦凡:《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1702814258
1702814259
106.Zhang Qianfan,The Idea of Human Dignity:A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ism,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27(3):299—330,September 2000.
1702814260
1702814261
107.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02814262
1702814263
108.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02814264
1702814265
109.张千帆:“论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宪政问题”,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1702814266
1702814267
110.张千帆:“在自然法与一般法之间:关于‘礼’的宪法学分析”,载方流芳主编:《法大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368页。
1702814268
1702814269
111.张千帆:“宪法变通与地方试验”,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63—73页。
1702814270
1702814271
112.周伟:《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02814272
1702814273
113.周伟:“宪法的监督、实施与解释”,载张千帆、肖泽晟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9—141页。
1702814274
1702814275
1702814276
1702814277
1702814279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第一版后记
1702814280
1702814281
我首先要感谢法律出版社教育分社丁小宣社长对我的一贯支持;是他给予我这个和众多大学生“见面”的难得机会。这本书是为了宪法学的学生而写的,而它本身也是教学的产物。我感谢我在南京大学教过的研究生——有的已经或即将成为同事,特别是赵娟、黄建军、李燕萍、夏正林、赵雪雁等;他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和问题为我提供了诸多启示,让我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这句古训的含义。
1702814282
1702814283
这本书的初稿主要是在2002年暑假期间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完成的。宁静的海边、肃穆的古堡、宜人而多变的气候,使人每天都能带着清新的思维投入写作。我要感谢牛津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邦宁(Nicholas Bunin)博士给予我宝贵的访问机会,感谢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伦理、哲学和公共事务中心”主任阿查德(David Archard)教授的热情接待,以及该校哲学系的良好设施与服务,感谢英国理事会(British Council)为我慷慨提供的研究资助,并感谢两次在此参加中国政治哲学会议的全体与会者。
1702814284
[
上一页 ]
[ :1.7028142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