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45516
1702845517
Walker,D.,Richardson,R.J.,Williams,O.,Denyer,T.,and McGaughey,S.1972.Contact and support: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the police and the courts.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51:43-79.
1702845518
1702845519
Walker,L.,and Lind,E.A.1984.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procedural models.In G.M.Stephenson and J.H.Davis,eds.,Progress in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Vol.2.New York:John Wiley&Sons.
1702845520
1702845521
Walster,E.,Walster,G.,and Berscheid,E.1978.Equity:Theory and research.Boston:Allyn and Bacon.
1702845522
1702845523
Wasby,S.1970.The imp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Homewood,Ⅲ.:Dorsey.
1702845524
1702845525
Weber,M.1947.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trans.A.M.Henderson and T.Parsons.New York:Free Press.
1702845526
1702845527
Wechsler,H.1959.Toward neutral principles of constitutional law.Harvard Law Review 73:1-35.
1702845528
1702845529
Westbrook,S.D.1980.Sociopolitical alienation and military efficiency.Armed Forces and Society 6:170-189.
1702845530
1702845531
Wish,M.,Deutsch,M.,and Kaplan,S.J.1976.Perceived dimension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409-420.
1702845532
1702845533
Wish,M.,and Kaplan,S.J.1977.Toward an implicit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ociometry 40:234-246.
1702845534
1702845535
Wood,A.L.1974.Deviant behavior and control strategies.Lexington,Mass.:Lexington Books.
1702845536
1702845537
Worchel,P.,Hester,P.G.,and Kopala,P.S.1974.Collective protest and legitimacy of authority.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8:37-54.
1702845538
1702845539
Wright,J.D.1976.The dissent of the governed:Alienation and democracy in America.New York:Academic Press.
1702845540
1702845541
——.1981.Political disaffection.In S.Long,ed.,Handbook of political behavior.New York:Plenum.
1702845542
1702845543
Wrong,D.1980.Power:Its forms,bases and uses.New York:Harper and Row.
1702845544
1702845545
Zimring,F.E.,and Hawkins,G.J.1973.Deterrence:The legal threat in crime control.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702845546
1702845547
1702845548
1702845549
1702845551
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 续篇: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秩序
1702845552
1702845553
人们在研究法律时,往往首先就要研究人们为什么会遵守法律这一问题。因为当局之所以要制定法律,之所以要赋予司法机关权力,其目的就在于要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建立起社会秩序,并将这种社会秩序维持下去。我之所以要写作《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一书,也是要弄清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地让人们遵守法律这一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最主流的看法是,要保证法律得到遵守,就要对人们进行威胁或者对人们施加惩罚——也就是使用威慑的方法。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我写作本书的时候,持这种观点的仍然大有人在,威慑方法也仍然非常普遍。在进入21世纪后,威慑仍然是人们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方法之一(纳金1998年)。
1702845554
1702845555
威慑策略是工具主义策略的一种。当局之所以会使用威慑策略,是因为他们认为奖励和制裁是促使人们实施一定行为的基本方法。对于如何才能让人们遵守法律,持威慑观点的人认为,方法就是将受到制裁和实施了触犯法律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根据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使用惩罚进行威慑的策略。有关组织的研究也受到这一观点的影响。从相关文献来看,有一些人认为可以通过奖励来推动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即可以通过给予奖励的方法使人们按照当局想要的方式行事(泰勒和布莱德2000年)。
1702845556
1702845557
有人认为威慑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因此支持将威慑作为促使人们遵守法律的方法。有趣的是,在现在的很多研究中,研究人员都开始关注一个问题,即人们是如何计算自己受到制裁的风险的。随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广泛认可使用威慑方法维持社会秩序的观点。研究表明,威慑有时确实对人们遵守法律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有时候却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实际上,《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是这一领域很有代表性的一项研究成果。在本书中我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行为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自己受到制裁的风险所进行的估算对他们的行为确实会产生影响,但一旦将其他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威慑的这种影响作用就没有所说的那么显著了。当然,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人们对风险的估算确实会对他们遵守法律产生影响,但即使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支持这种观点,我们也会发现风险评估的影响程度是很小的。例如,麦柯文(1993年)在一项研究中就估计,使用与人们对风险的评估有关的各项变量,只能解释吸毒行为中大约5%的变量。
1702845558
1702845559
此外,研究还发现,广泛使用威慑的方法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泰勒1997年a、1998年、2003年)。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美国监狱中被关押人口会急剧增长,这会使美国成为世界上被判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领先的国家。而且,所谓的威慑策略,其对象基本上是弱势群体,因此使用这种方法也会对城市中公众与警察的关系,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群体与警察的关系造成破坏。有关民意测验调查了人们对当局的看法,其中一个最大也是最一贯的发现就是,少数民族群体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和信心都明显比白人群体低得多。
1702845560
1702845561
那么,除了威慑的方法外,我们还能找到其他方法来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同时消除威慑的这些副作用吗?合法性正是这样一种能够促使人们守法的因素,但在我写作本书的时候,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其一篇被广泛引用的评论文章中,海德(1983年)提出,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能够证明合法性确实具有塑造人们的行为的功能。由于对合法性是否真能有效促使人们遵守法律缺乏充分的证据,这让很多人觉得,要维持社会秩序,威慑似乎是唯一可靠的方法了。
1702845562
1702845563
《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一书的目标就是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入手,找到一种能够使法律当局和法律本身获得人们的认同,取得人们的合作,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方法,并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我分三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并且在每一步我都使用了对芝加哥地区的居民进行定组分析所获得的分析结果,通过这些结果来证明这一非工具主义的替代方法确实是能够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我证明了如果当局具有合法性,就能够促使人们在行为时遵守法律。第二步,我证明了人们判断当局是否具有合法性,不是以他们的工具主义看法为基础的,他们所依据的是他们认为当局所使用的程序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这一标准。最后,也就是第三步,我的研究探讨了程序正义的含义,阐明了受访者是以非工具主义标准界定程序正义的含义的。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我总体上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人们是否愿意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合作(在我们所讨论的情况中,是指人们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关键在于他们如何评价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伦理上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而不在于其是否有逃避惩罚或者获取奖励的动机。
1702845564
1702845565
在《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一书初版之后的几十年中,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开始关注非工具主义的问题。那些关于政治科学与公共政策的研究(格林和夏皮罗1994年),以及关于商业经营管理的研究(普费弗1994年)都提出,仅仅通过工具主义的方法是很难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的。
[
上一页 ]
[ :1.7028455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