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70619
1702870620
[4] Коваль Переговоры И. В. Сталина с Чжоу Эньлаем,с.108;《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第21~22页。
1702870621
1702870622
[5] 《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第18~20页。
1702870623
1702870624
[6] 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第451页。
1702870625
1702870626
[7] Коваль Переговоры И. В. Сталина с Чжоу Эньлаем,с.108-111.
1702870627
1702870628
[8] 《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第24~25页。后来苏联追加的5.2亿军事贷款很可能与此有关。关于1950年代苏联对华贷款的详细情况,见沈志华《对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702870629
1702870630
[9] 赫鲁晓夫的努力过程详见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第182~192页。
1702870631
1702870632
[10] 1958年赫鲁晓夫接替布尔加宁担任部长会议主席。
1702870633
1702870634
[11] 《1953~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卷》,第390、396、437页。
1702870635
1702870636
[12] 详细计算见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第406~408页。
1702870637
1702870638
[13] Филатов Л. В.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с.24.
1702870639
1702870640
[14] 《中苏关系文件》第11卷,第2810~2813页。如果按照中方的估计,此期在华苏联专家的人数还要多。1956年6月28日结束的全国外国专家招待工作会议报告说,预计到年底全国将有苏联专家3500人,其他国家专家200余人。见辽宁省档案馆,ZE1/2/138,第7~14页。
1702870641
1702870642
[15] Зазерская Т. Г. Советские специалисты 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Китая(1949-1960год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00,с.60.
1702870643
1702870644
[16] Филатов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с.101-102.以上数字为笔者根据统计表计算所得,1959年的数字是按1958年1月协定计算的。
1702870645
1702870646
[17] Филатов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с.16,24.
1702870647
1702870648
[18] 董志凯:《中共八大对“一五”经济工作的分析》,《中共党史资料》总第60辑,第160页。
1702870649
1702870650
[19]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第55~56、54页。
1702870651
1702870652
[20] Sergei Goncharenko,“Sino-Soviet Military Cooperation,”O. A. Westad,Brothers in Arms: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1945-1963,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160.
1702870653
1702870654
[21] 详见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第258~262页。
1702870655
1702870656
[22]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汇编(1957~1992)》,第1164页。
1702870657
1702870658
[23] 福建省档案馆,136/9/294,第4~5页。
1702870659
1702870660
[24] 《内部参考》第1817期,1956年3月5日,第17~19页。
1702870661
1702870662
[25] 吉林省档案馆,1-12/1-1956,第101页;《人民日报》1956年7月6日。
1702870663
1702870664
[26] 《中苏关系文件》第11卷,第2838~2839页。
1702870665
1702870666
[27] 《赫鲁晓夫回忆录》,第599~600页。
1702870667
1702870668
[28] 笔者对波匈事件的过程做了详细考察,见《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
上一页 ]
[ :1.7028706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