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73206e+09
1702873206
1702873207 [25] 《人民日报》1961年10月31日。
1702873208
1702873209 [26]Кулик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раскол,с.314-315.
1702873210
1702873211 [27] 周文琪、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第528~529页;《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第568页。
1702873212
1702873213 [28] 《杨尚昆日记》(下),第83页。
1702873214
1702873215 [29] 刘晓:《出使苏联八年》,第114页。
1702873216
1702873217 [30]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442页;Кулик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раскол,с.316-317。
1702873218
1702873219 [31] 《毛文稿》第9册,第600页。
1702873220
1702873221 [32] 吉林省档案馆,1/1~17/183,第10~14页。
1702873222
1702873223 [33] 李越然:《外交舞台上的新中国领袖》,第205页。
1702873224
1702873225 [34] 福建省档案馆,101/12/164,第66~68页。
1702873226
1702873227 [35] 吉林省档案馆,1/1~17/183,第10~14页。
1702873228
1702873229 [36] 吉林省档案馆,77/7/1,第42页。
1702873230
1702873231 [37] 吉林省档案馆,1/1~17/183,第1页。
1702873232
1702873233 [38]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46页。
1702873234
1702873235 [39]CWIHP Bulletin,Issue 10,March 1998,p.175;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46页。
1702873236
1702873237 [40] 指1962年4~5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及所属塔城地区发生的6万多边民大规模逃往苏联,以及5月29日边民冲击州人民委员会、围攻中共伊犁区党委、进行打砸抢的事件。对此事件起因的考察,详见李丹慧《对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起因的历史考察》,《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4、5期。
1702873238
1702873239 [41] 据有关材料,从1954年遣返苏侨工作开始至1958年止,全新疆共遣返苏侨9.9万多人。当时留在中国的苏侨大约还有3万人,其中新疆2万人。见伊犁州档案馆,11/1/80,第7页;吉林省档案馆,77/4/61,第79~80页。关于新疆苏联侨民问题,详见李丹慧《对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702873240
1702873241 [4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208,第48~49页;《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40~41页。
1702873242
1702873243 [43]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5~116页。
1702873244
1702873245 [44]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27、24页。
1702873246
1702873247 [45]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41页。
1702873248
1702873249 [46] 伊犁州档案馆,11/1/97,第75~76页。
1702873250
1702873251 [47] 伊犁州档案馆,11/1/97,第191~192、195页。
1702873252
1702873253 [48] 《伊犁自治州外事志》。
1702873254
1702873255 [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208,第49~50页。
[ 上一页 ]  [ :1.7028732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