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73236
1702873237
[40] 指1962年4~5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及所属塔城地区发生的6万多边民大规模逃往苏联,以及5月29日边民冲击州人民委员会、围攻中共伊犁区党委、进行打砸抢的事件。对此事件起因的考察,详见李丹慧《对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起因的历史考察》,《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4、5期。
1702873238
1702873239
[41] 据有关材料,从1954年遣返苏侨工作开始至1958年止,全新疆共遣返苏侨9.9万多人。当时留在中国的苏侨大约还有3万人,其中新疆2万人。见伊犁州档案馆,11/1/80,第7页;吉林省档案馆,77/4/61,第79~80页。关于新疆苏联侨民问题,详见李丹慧《对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702873240
1702873241
[4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208,第48~49页;《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40~41页。
1702873242
1702873243
[43]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5~116页。
1702873244
1702873245
[44]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27、24页。
1702873246
1702873247
[45]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41页。
1702873248
1702873249
[46] 伊犁州档案馆,11/1/97,第75~76页。
1702873250
1702873251
[47] 伊犁州档案馆,11/1/97,第191~192、195页。
1702873252
1702873253
[48] 《伊犁自治州外事志》。
1702873254
1702873255
[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208,第49~50页。
1702873256
1702873257
[5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8,第5~6页。
1702873258
1702873259
[51]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52页。
1702873260
1702873261
[52]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46页;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7页。
1702873262
1702873263
[53]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6~117页。
1702873264
1702873265
[54]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8、108、119、106页;《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3~4、7页。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47页。
1702873266
1702873267
[55]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9~120、107、113页;《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46~47页。
1702873268
1702873269
[56]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7~10页。
1702873270
1702873271
[57]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第10~11、17页;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08~110、120页。
1702873272
1702873273
[58]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47页。
1702873274
1702873275
[59]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12页。
1702873276
1702873277
[60] 伊犁州档案馆,11/1/114,第132页。
1702873278
1702873279
[61] 伊犁州档案馆,11/1/120,第228、231页。
1702873280
1702873281
[6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50/3/62,第104~105页。
1702873282
1702873283
[63]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48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50/3/62,第104~105页。
1702873284
1702873285
[64] 吉林省档案馆,1/1~18/248,第4~5页;伊犁州档案馆,11/2/21,第46页。
[
上一页 ]
[ :1.7028732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