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79799e+09
1702879799
1702879800
1702879801
1702879802
1702879803 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 [:1702876897]
1702879804 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 附录
1702879805
1702879806 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 [:1702876898]
1702879807 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
1702879808
1702879809 近年来,对清末新政的重估,吸引了海内外学术界不少关注的目光。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历史教授道格拉斯·雷诺兹(Douglas R.Reynolds,中文名任达)的著作《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China,1898—1912 : The Xinzheng Revolution and Japan,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会1993年出版),从当时的中日关系入手,综合利用了中、日、韩和欧美等国的大量研究成果及相关史料,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见解,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成为引人注目的著作之一。该书在综合检讨中、日、韩和欧美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末新政和同时期的中日关系进行重估,提出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研究者不乏启示。
1702879810
1702879811 然而,作者对既有研究成果所下的工夫似大于对原始资料的发掘,由此产生以下问题:一、过多地从日方的主观愿望来理解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二、过分强调清朝政府官员在新政变革中的能动作用;三、主要章节缺少发明创意;四、对至关重要的游历未作专门讨论。
1702879812
1702879813 该书的具体内容,从详细章节中可以了解大概:
1702879814
1702879815 引言 概念的形成
1702879816
1702879817 绪论
1702879818
1702879819 1.黄金十年?新政革命?黄金十年;新政革命
1702879820
1702879821 第一部分 日本的作用及其背景
1702879822
1702879823 2.黄金十年的前奏
1702879824
1702879825 3.日本的双重战略:军事与非军事。军事战略;非军事战略;百日维新;政变之后。
1702879826
1702879827 第二部分 新政知识革命:新载体,新概念。
1702879828
1702879829 4.中国留学生及其日本学校。提倡留日;留日学生数量;留日学生的学校;留日学生的生活;留日的支持者;对中国的贡献。
1702879830
1702879831 5.日本来华教习与顾问。日本在华教育发端;中岛裁之主持下的北京东文学社(1901—1906);中国“日本教习时代”的主要教习与顾问;契约内容与教学条件;语言障碍和用日语讲授;中日教育合作;南京三江师范学堂的日语教习;“日本教习时代”的新师范学堂;为何不是西洋人及基督教因素;并非“失败”。
1702879832
1702879833 6.翻译与近代术语。适应任务;教科书与百科全书;出版与商务印书馆;翻译者:新事物的掮客;近代术语:从日文到中文。
1702879834
1702879835 第三部分 新政制度革命:新领导,新方向。
1702879836
1702879837 7.中国的教育改革:以日本为模范。培育“真才”;游历的特殊影响;同文与体用:稳健改革的路径;废科举。
1702879838
1702879839 8.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与日本。留日军校学生;日本在华军事教官与顾问,日本军事模式;中国军事史学家的观点。
1702879840
1702879841 9.中国的新式警察和监狱制度。中国的新式警察制度;警察的功能;留日警务学生;国内警察培训:川岛浪速与京师警务学堂(1901—1912);袁世凯时期的直隶警政改革;“有名有实”;“组织转型”之比较研究的必要性;京师警务学堂与比较研究;中国的新监狱制度;直隶个案;全国性改革与小河滋次郎博士。
1702879842
1702879843 10.中国的法律、司法与宪政改革。中国的法律改革;刑法改革与冈田朝太郎;民法与松冈义正;商法与志田钾太郎;中国的司法改革;中国的立宪改革:来源与解释;走向宪政。
1702879844
1702879845 结论 理解晚清革命;日本:失去的钥匙;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702879846
1702879847 此书最具震撼力之处,当属作者着重阐明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正如出版介绍所说:“本书是对大多数关于世纪之交中国革命性转变的解释的有力挑战。作者认为,1911年的推翻清朝不及清政府自己的新政重要,并进一步指出这些改革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日本。”所谓“黄金十年”,是指1898—1907年之间,中国以日本为楷模,按照日本的方式与步骤,全面进行近代化改革。日方不仅客观上提供了亚洲黄种人革新成功的范例,更给予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援助。其间中日双方虽然有过冲突摩擦,但主流却是相当协调与富有成果。从整个近代中日关系的大背景看,这可以说是双方关系最好的时期(也有日本学者称1895—1905年为黄金十年)。
1702879848
[ 上一页 ]  [ :1.7028797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