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93248
[120] 《格缅德尔致苏克林的报告》(1946年5月8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128,д.1013,л.42-69。关于张莘夫案件的详细资料见薛衔天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45~1949)》,第168~196页。
1702893249
1702893250
[121] 《彭真年谱》,第376页。
1702893251
1702893252
[122] 《斯大林与乔巴山会谈记录》(1946年2月22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116,д.262,л.1-4。早在斯大林策划外蒙古独立时,乔巴山就向苏联驻蒙古公使表示,蒙古人与中国人有深仇大恨,并对内蒙古、阿拉善和鄂尔多斯有所觊觎。《伊扎诺夫与乔巴山会谈记录》(1945年7月5日),АВПРФ,ф.6,оп.7,п.38,д.560,л.4-5。
1702893253
1702893254
[123] 程光烈:《军事调处工作日记(1946.2~11)》,严平整理,《冷战国际史研究》第4辑(2007年春季号),第405、422页。
1702893255
1702893256
[124] 《彭真年谱》,第385~388页;《周恩来年谱(1898~1949)》,第651页。
1702893257
1702893258
[125] 《周恩来年谱(1898~1949)》,第651页;《东北局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3月14日);《彭真年谱》,第389页;《东北局致中央电》(1946年3月17日),转引自章百家《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第10页。
1702893259
1702893260
[12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92页;《中共中央致中共赴渝代表团电》(1946年3月16日)。参见《刘少奇年谱》下卷,第27页;杨奎松《一九四六年国共四平之战及其幕后》,《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132~152页。
1702893261
1702893262
[127] 《彭真年谱》,第390~391页;《刘少奇年谱》下卷,第28页。
1702893263
1702893264
[128] 《东北局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3月18日);《彭真年谱》,第391~392、394页。
1702893265
1702893266
[129]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7编(1),第188~189、230~234页;《彼得罗夫与王世杰会谈备忘录》(1946年3月22日),АВПРФ,ф.06,оп.8,п.597,д.38,л.3,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Т.V,К.1,с.84-85。
1702893267
1702893268
[130] 《中共中央致东北局电》(1946年3月24日);《彭真年谱》,第395~396页;《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7编(1),第191页。
1702893269
1702893270
[13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102页;《彭真年谱》,第396~398页。
1702893271
1702893272
[132] 详见《东北局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3月31日);《彭真年谱》,第399、401~402页。彼得罗夫向外交部提交一经济合作方案,其中要求作为合办企业的数量从过去的60多项改为7项。外交部主张撤军后再谈,蒋介石主张可以先谈,撤军后签订协议。见《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5册,第292~293、302页。
1702893273
1702893274
[133] 《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5册,第296页;《东北局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4月3日),转引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第433页。
1702893275
1702893276
[134] 《费德林致中国外交部的口头声明》(1946年4月13日),АВПРФ,ф.0100,оп.34,п.253,д.21,л.22,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Т.V,К.1,с.97。
1702893277
1702893278
[135] 赵素芬:《周保中将军传》,第508~509页。
1702893279
1702893280
[136] 《彭真年谱》,第408、409页;《马歇尔使华——美国特使马歇尔出使中国报告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华书局,1981,第113~114页。王世杰在4月22日的日记中写到,苏联近日没有再提经济合作问题,似乎是放弃了与国民政府进行经济合作的政策,而以支持中共为其基础。长春的陷落和中共态度日益强硬,均与此有关。《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5册,第309页。
1702893281
1702893282
[13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134页;《彭真年谱》,第410页。
1702893283
1702893284
[138] 《彭真年谱》,第408、413、416、418页。中共进占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的情况详见Борисов О.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маньчжур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онная база,с.160-166;余建亭《陈云与东北的解放》,第55~56页。
1702893285
1702893286
[139] 《彭真年谱》,第414页。
1702893287
1702893288
[140] 《彼得罗夫与周恩来会谈备忘录》(1946年4月26日),АВПРФ,ф.0100,оп.34,п.253,д.21,л.43-47,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Т.V,К.1,с.105-107。
1702893289
1702893290
[141] 影响中共决策的另一个因素是对美国的彻底失望。当马歇尔不得不放弃调停回国后,中共感觉到美国已经彻底转变到“扶蒋反共”的立场,因而最终采取了敌视美国的态度。详见章百家《周恩来与马歇尔使命》,《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期,第184~213页;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划时代的历史转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第139~157页。
1702893291
1702893292
[142] 金冲及:《较量》,《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第19页。
1702893293
1702893294
[143] 《彭真年谱》,第417页。
1702893295
1702893296
[144] 《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5册,第317~318页;宋平:《蒋介石生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第480页。
1702893297
[
上一页 ]
[ :1.7028932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