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94869e+09
1702894869
1702894870 此时,中共的海空军均在初创阶段,实力很弱。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时,中共依靠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和第五巡防队建立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共有25艘护卫船、炮艇。直到内战结束,海军总共拥有兵力4000余人,各种舰船183艘(含商船),但“性能落后,陈旧不堪”。稍具规模的军舰,如“重庆”号巡洋舰、“长治”号护卫舰以及“安东”舰、“永绥”舰等,均被国民党飞机炸沉或被迫自沉。仅1950年1月25日一次空袭,即有“常州”号、“万寿花”号等26艘舰船被炸伤炸沉。中共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虽建立了3支舰队,但能够作战的只有8艘护卫舰、8艘炮舰和16艘登陆舰、登陆艇、江防舰和炮艇等。[12]中共的空军正式成立于1949年10月25日,时有飞机159架,其中可以使用的战斗机、袭击机33架,轰炸机10架,运输机13架,侦察机2架,通讯机7架,教练机39架。空军兵力不足3000人,其中飞行员仅202人。[13]
1702894871
1702894872 中共军事领导人当然了解国共在海空军方面的实力差距,粟裕在7月2日的一封电令中指出:“为完成攻占台湾任务,必须迅速加强海军”。[14]毛泽东在7月10日致信周恩来说,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100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支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同时须考虑在闽、浙两省建立飞机隐蔽库。7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第十四兵团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和军委航空局组成空军领导机关,并决定派刘亚楼等赴苏具体商谈购买飞机、聘请专家顾问和帮助开办航校等事宜。[15]看来,毛泽东确定的攻台时间是1950年夏季。而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海空优势,中共欲迅速提高海空军作战能力,完成攻占台湾的任务,只能寄希望于莫斯科。
1702894873
1702894874 1949年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通过与中共领导人多达12次的会谈,莫斯科已经充分了解到中共的亲苏立场和主张。斯大林对此非常满意,决定尽量满足中共的要求。因此,在刘少奇6~8月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答应在各方面向中共提供援助。关于海军和空军的建设,斯大林在6月27日第一次会谈时便主动提出,苏联准备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舰队,首先可以帮助打捞沉船,还同意派遣一支分舰队去青岛港,以帮助中国巩固海防。对于中共提出的建立莫斯科与北平之间航线的请求,斯大林说,苏联已经准备好,现在就可以着手组建,还答应帮助中国建立飞机装配和修理工厂,向中国提供最新型的歼击机。[16]根据刘少奇的要求,斯大林在11日会谈中又答应在旅顺帮助建立一所海军学校,并帮助中国建立起海岸防御体系。[17]
1702894875
1702894876 在此情况下,中共向苏共通报了攻打台湾的大体计划。刘少奇在7月4日给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透露,中共将在1950年进攻台湾,“因有部分国民党军队作内应,台湾可能提早占领”。[18]7月25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并转斯大林的电报中讲得更加明确:“第三野战军将只在两个地方,即在福建省和台湾开展军事行动。福建省的军事行动将于今年10月结束,而攻占台湾的军事行动要在我们建立了空军部队后才能进行,这也许要在明年的下半年才有可能。”电报还讲述了攻占台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上海,自封锁之日起,严重的困难日益加强。所以,为了粉碎这种封锁,必须占领台湾,但是没有空军是不可能占领台湾的。我们希望你和斯大林同志就这一问题交换意见,苏联能否在这方面帮助我们,即在六个月至一年的期限内,在莫斯科为我们培养1000名飞行员和300名机场勤务工作人员。此外,苏联能否卖给我们100~200架歼击机、40~80架轰炸机,它们将用于攻占台湾的军事行动。在建立海军舰队方面,我们也请求苏联帮助我们。我们设想到明年的下半年,即在我军进攻台湾期间,除西藏外,中国大陆的所有领土都将被我们占领。”[19]
1702894877
1702894878 在7月27日的会谈中,苏方答应向中国出售雅克式战斗机100~200架、轰炸机40~80架及备份机件和重磅炸弹,也同意为中国培训飞行员,只是提议不必来苏联,航空学校可以设在中国。[20]8月6日,中共中央致电刘少奇,因国民党飞机在长江一线轰炸造成严重损失,请苏联提前运来360门高射炮。[21]经商谈,苏联军方于8月9日提出了一个组建高炮兵团的方案:以3.7厘米和8.5厘米高射炮各180门组成10个高炮团,一周后即可准备好;为训练中国炮手,苏联将派22名教练在炮兵上校或少将带领下,随中共代表团去中国。11日中方回电,完全同意苏联方案,提出再订购360挺高射机枪。[22]8月18日,在莫斯科负责商谈空军筹建工作的刘亚楼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为攻打台湾应建立伞兵部队,并向苏联订购运输机和降落伞,聘请苏联顾问和教员。周恩来回电表示同意,嘱他与苏方商谈。[23]
1702894879
1702894880 除了请求苏联帮助建立海空军外,中共还试图请苏联空军和海军协助攻打台湾。在7月25日的电报中,毛泽东婉转地提出:“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帝运动有可能大步前进,在美国和英国也有可能会爆发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利用苏联的援助来攻占台湾(即除了请求苏联帮助我们培训飞行员和卖给我们飞机外,也许还不得不请求苏联给我们派苏联空军和海军的专家及飞行员,参加军事行动),这会不会给美苏关系带来损害?请你向斯大林同志报告这一切,以便他来斟酌我们的计划,是否可以将其付诸实施?”[24]关于苏联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笔者没有看到直接的文献证据,但时任苏共中央常驻中共中央代表科瓦廖夫的回忆提供了一些情况。根据科瓦廖夫保存的私人档案文件,在刘少奇离开北平前,毛泽东就曾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对台湾登陆作战给予空中和海上支援。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科瓦廖夫回忆说,当刘少奇在莫斯科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时,斯大林当即表示拒绝。他告诉中国人,由于战争,苏联已经承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从西部边界到伏尔加河的这片国土已成废墟。苏联在军事方面支持攻打台湾意味着将与美国空军和海军发生冲突,并为美国发动新的世界大战造成口实。苏联没有任何理由再冒这个风险。斯大林说:“如果我们领导人这样做,俄国人民不会理解我们。不但如此,由于我们对战时和战后的困难和灾难估计不足,以及轻率地采取行动,他们还可能把我们赶走。”斯大林建议把这件事提交联共(布)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可以请高级军事领导人和一些部长参加。在7月27日的会议上,斯大林重复了他的看法。在发言结束时,刘少奇宣布撤回请求苏联直接提供海空军援助的要求,表示这个问题已经过去。[25]
1702894881
1702894882 很可能,这种情况使得毛泽东在确定攻台的时间上有所犹豫。7月30日,粟裕致电毛泽东,为迅速完成攻占台湾的准备,建议华东海军暂缓迁往青岛,并提出:“依各方情况及条件,估计攻台时机以四野攻广州之同时发起为有利,果如是,则时间已很迫促,但目前海军情况及攻台准备之困难如此,实难完成攻台任务。”[26]8月2日毛泽东回电,同意华东海军留下归粟裕指挥攻打台湾,并说:“你们积极准备攻台湾是正确的。必须从各方面准备攻台,打破干部中的畏难心理。”毛泽东还指出,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十分重要,需积极准备,中央方面正在同时准备空军。至于攻台的时间,“如有台湾国民党海陆空三方面大量可靠内应,则可以早日举行,否则必须推迟到我们空海两军(特别是空军)条件充分具备之时,故具体时间问题目前不能确定”。[27]
1702894883
1702894884 显然,斯大林坚持了他在中国内战中的一贯立场,即不向中共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但与此同时,莫斯科加快了帮助中共空军和海军建设的步伐。1949年9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责成武装力量部向解放军总部及军事学校派遣领导干部、顾问、教员、教官及服务人员共915人,其中空军780人,海军86人,炮兵21人,所有费用均由财政部从苏联部长会议准备金中支出。同时,向空军提供各种教学用飞机334架、装有指挥仪和测距仪的高射炮360门(8.5厘米的120门,3.7厘米的240门)、高射机枪360挺及炮弹,价值总额2650万美元。[28]11月4日,为保证中国航校和高射炮团组织筹备和正常展开工作,苏联部长会议做出决议,再向中国增派97名空军顾问、教官及军医等服务人员,供应500辆汽车、12台拖拉机、6架У-2型飞机、91台航空发动机及其他辅助设备,价值2800万卢布。11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又决定向中国提供战斗机、教练机和运输机以及航空发动机、高射炮、机关枪等装备,总共为1.258亿卢布。以后两个月,部长会议又连续三次决议向中国提供伞降物资、机场装备、航空汽油等共计1.663亿卢布。[29]
1702894885
1702894886 然而,就在中共积极准备台湾战役的时候,福建沿海岛屿作战失利,改变了中共的计划。问题首先出在金门。9月26日,三野第十兵团在福建泉州召开作战会议,研究攻取金门、厦门两岛的作战方案。会上就“金厦同取”、“先金后厦”、“先厦后金”三个方案进行讨论,决定金厦同时攻取,由第二十八军担任攻取金门任务,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一军担任攻取厦门任务。10月7日,第十兵团电告粟裕:“决于本月中旬(内定13日)同时发起攻歼金厦两岛”。粟裕11日复电:同意作战部署,但提出以两个师攻金门是否完全有把握的问题。第十兵团12日决定将同时攻取厦金两岛改为先取厦门再攻金门。10月15日,解放军发起厦门战斗,于10月17日攻克厦门和鼓浪屿,歼敌2.7万人。[30]厦门得手后,负责攻占金门的第二十八军在军长、政委均病休的情况下,于24日晚发起攻击。因准备渡海船只不够,第一次只运送了3个团(二十八军两个团,二十九军一个团)登陆。占领了金门滩涂阵地后,登陆部队在缺乏统一指挥的情况下,没有派兵固守,等待后援,即深入追击败退的守军。此时,撤离潮汕的胡琏兵团接蒋介石命令增援金门,刚刚上岛,飞机、军舰、坦克齐上阵;而中共运送部队的船只全部被敌机炸毁,后援部队无法到达。经过三天激战,登陆金门的近万名官兵全军覆没,被俘者3700余人。守军伤1982人,亡1269人,总计3251人。[31]此役大大鼓舞了国民党的士气,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蒋经国则在10月26日的日记中称之为“转败为胜、反攻复国”的转折点。[32]
1702894887
1702894888 蒋家对这次战斗意义的估计显然有些过分,但对于中共来讲,金门之战确是国共内战以来的最惨痛的失败。10月29日,毛泽东批转了《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要求“各兵团及各军负责同志,引起严重注意”,并写下批语:“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期已不在远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对于尚在作战的兵团进行教育,务必力戒轻敌急躁。稳步地有计划地歼灭残敌,解放全国,是为至要。”[33]除了急躁轻敌、准备不足等问题,叶飞从军事角度总结的最主要的教训就是整个战役没有空军和海军的配合。“空中没有掩护,海上没有支援”,只靠木船作战,又无渡海经验,是导致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34]
1702894889
1702894890 然而,空军和海军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尽管一再强调要有充分准备,几天之后,中共军队再次在渡海战斗中受挫。11月1日,三野向中央军委报告了定海作战方案,确定的方针是“力戒轻敌骄傲,弱敌当作强敌打,充分的战前推备”,要求“集中兵力、火力,求得一举成功”。11月3日,在第七兵团造成对定海的战役包围态势下,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首先发起进攻舟山群岛的登步岛战役。结果,由于风向、潮汐变化,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赶到,而敌方援军源源不断,并有海空军支援。登岛部队激战三昼夜,在守备部队的顽强反击下,伤亡1488人,歼敌3200人,最后被迫撤离该岛。[35]这一战役,再次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他在11月14日给粟裕的电报中指出:“舟山群岛共有敌军五万人,并有颇强的战斗力,你们以两个半军进行攻击是否足够?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岛作战的失利,你们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提议你们派一要员直赴定海附近巡视检查一次。”[36]
1702894891
1702894892 这两次渡海作战的失利,使中共领导人意识到,攻取台湾绝非易事。于是,进攻台湾的战役不得不分为两步走,首先必须夺取沿海岛屿,如海南岛、舟山群岛和金门岛等,然后才谈得上进攻台湾。11月下旬,粟裕进一步总结了金门、登步两战教训,分析敌我态势,研究新的战法,认为蒋介石有困守沿海岛屿甚至以台湾兵力增强舟山、金门诸岛的企图,故而提出:应首先“尽歼沿海诸岛的蒋军,以造成攻台的更有利条件”,但蒋军占有海空军优势,我军还不懂得对有海陆空直接配合而凭岛固守之敌的战法。因此,解放舟山群岛的条件尚未成熟,建议推迟至明年1月或2月。至于攻打台湾,粟裕提出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大力开展争取、分化、动摇、瓦解和宣传工作,并放宽策反对象的范围,把战犯也包括进来。[37]如此,进攻台湾的时间也只能推迟。在11月15日与苏联大使罗申会谈时,周恩来还充满信心地说:1950年春季做好台湾登陆战役的准备,夏天实施登陆。到12月5日通报情况时,周便改口说:明年2月以后,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是解放西藏、海南岛和台湾。解决西藏和海南岛问题都不是很费力的,但是进攻台湾的战役将十分艰巨。只有在充分准备好登陆部队、海军舰队和空军部队后,才能发动进攻。“战役的日期,看来将安排在1950年9~10月间”。[38]粟裕在12月17日召开的三野师以上干部会议上也说,关于进攻台湾,“现在要求一切战备工作于明年2月底前准备好,或者春季准备好。如果政治情况变化也可能提前,或者海空军没有准备好,也可能推迟”。[39]刘少奇1950年1月11日给毛泽东的电报说:“关于舟山、台湾、金门、海南岛作战的材料都转给你了。根据粟裕报告,如果没有空军的协助以及若干必要的海军协助,要进行渡海的两栖作战,是不可能的,近日海南岛及金门的报告也证明此点;参谋部近日正在研究这些问题,研究完毕后,即将材料带来莫斯科。大概这些作战都不能性急,都还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准备。”[40]
1702894893
1702894894 为了尽早实现消灭蒋介石、统一全国的愿望,毛泽东再次想到请苏联在攻打台湾时提供直接帮助,而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莫斯科之行的结果,却导致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大转弯。
1702894895
1702894896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并于当天晚上与斯大林举行了会谈。在谈到建立海军的问题时,毛泽东并非无意地顺便提到:“国民党人在台湾岛上建立了海军基地和空军基地。我们没有海军和空军,使人民解放军难以占领台湾。鉴于这一点,我们的一些将领主张呼吁苏联援助,即苏联可以派遣志愿飞行员或秘密部队,以便尽快拿下台湾。”毛泽东说这番话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鉴于斯大林在与刘少奇会谈时表明了苏联不愿因援助中国解放台湾而与美国发生公开冲突的态度,毛泽东才提出这种既可避免苏联公开出面,又能在实际上得到苏联援助的办法。对此,斯大林谨慎地回答:“援助形式需要进行周密考虑”,“主要的问题是不给美国人提供干预的借口”。接着他又说,苏联可以提供“参谋和教官”,“其他问题我们要仔细考虑”。斯大林还提到可以利用空降部队在岛上组织起义的办法。[41]显然,斯大林仍然不同意让苏联军事力量直接参与攻打台湾的战役,不过,继续帮助中国尽快建立海空军,则是莫斯科无法推脱的责任。
1702894897
1702894898 访苏期间,毛泽东在想方设法与斯大林周旋,处理中苏同盟条约问题的同时,十分关注攻占沿海岛屿和准备进攻台湾的进展情况。12月18日,即到达莫斯科的第三天,毛泽东即致电林彪,详细讨论攻打海南岛的问题。毛泽东说:“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他还特别叮嘱要吸取金门作战失利的教训,要林彪“向粟裕调查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42]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又就海南岛作战问题致电中共中央转林彪,指示:如准备不及,不要勉强,“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金门岛是三个不同建制的团又无一个统一的指挥官,由三个团长各自为战),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继进”;加紧在敌军内部“进行秘密的策反工作”,“如能得到这个条件,则渡海问题就容易很多了”。[43]1月11日,毛泽东致粟裕电,要求详细报告以下情况:“(一)你们对舟山群岛之敌有无办法进行策反工作,你们是否进行了此项工作,结果如何?(二)你们对舟山群岛进攻的准备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船只的准备是否增加了?(三)叶飞对金门岛进攻的准备工作如何,何时可以攻金门岛?(四)你何时可到北京与聂荣臻刘亚楼同志会商?”[44]未等收到汇报,毛泽东就急切地要科瓦廖夫转告斯大林:“过三五天将完成制定冲破封锁上海战役和占领台湾岛的规划”,并由刘亚楼带来莫斯科。毛还要求斯大林同意在华苏联军事顾问和武官一同来莫斯科会商。[45]2月4日,毛泽东又嘱咐粟裕,加强对起义的伞兵第三团的政治训练,“我们需要以这批伞兵作基础训练一个伞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46]
1702894899
1702894900 此时,华东军区确在积极进行准备。1950年1月,三野前敌委员会提出了年内六大任务,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台湾及肃清东南沿海岛屿的残敌”。随后,召开师以上政工会议,要求部队的各种工作以台湾作战为中心。同月17日,肖劲光就任海军司令,受命伊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在粟裕领导下配合三野准备渡海作战,攻占台湾。[47]为保守秘密和不误战机,2月25日陈毅要求中央授权华东局和三野自行处理作战物资和经费调动。刘少奇第二天即答复,同意由华东局全权处理华东地区的作战物资和经费。[48]
1702894901
1702894902 中共在明知海空军实力不如国民党,而苏联又不肯给予直接军事支援的情况下,仍积极备战,计划首先解决沿海岛屿问题,再进一步攻占台湾,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美国对台湾的消极态度。就在杜鲁门发表台湾问题声明的同一天,即1月5日举行的军事会议上,粟裕提出:美国不可能派军队保护国民党。他强调,从外交上说,美国已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湾,它没有理由进行干预。从政治上说,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如果介入中国内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就难以同英、菲、日等盟国取得一致的意见。粟裕认为,美国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动员起足够的军队在远东发动一场重大的军事冲突,他们不会派军队到台湾,但可能会提供飞机、大炮和坦克。在1月27日的会议上,粟裕更坚信了这一看法。[49]粟裕的这个判断是准确的。
1702894903
1702894904 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消息,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内战的最后关头,美国采取了消极观望的态度,不仅陆续撤走了在青岛和上海的军事力量,而且同意司徒雷登大使留在南京与中共接触,直到1949年底,美国对华政策仍然处于“等待尘埃落定”的摇摆之中。关于台湾问题,早在1949年3月,中央情报局就认为,假使美国无所作为,台湾最终将处于中国共产党的控制之下。[50]到10月,中情局的报告进一步指出:“没有美国的军事占领和控制,台湾将如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很可能在1950年底为中共所控制。”[51]这种态势迫使美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继续观望,放弃台湾,或者出面干预,控制台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美国政府曾倾向于不让台湾被共产党军队所占有。在10月初通过的题为“美国关于福摩萨的立场”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37/8号文件中,华盛顿决策层考虑到国民党政权拥有超过1亿美元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储备,以及大量囤积的军用物资,认为蒋介石急需的不是经济和军事援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台湾进一步予以援助的项目将完全可能是,使国民党领导层坚信,美国决心阻止共产党夺取台湾”。显然,华盛顿高层已明确流露排除中共政权掌控台湾的意图,只不过杜鲁门政府尚未确定如何阻挠中共攻占台湾的具体措施。该文件只是提出,为了鼓舞国民党军队坚守台湾的信心和士气,即使目前他们尚不急需援助,也要对其提供援助,“美国完全有必要不仅使蒋介石大元帅,而且使中美民众看清这种立场”。[52]新中国成立及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美国对中国问题做出明确表态便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鉴于台湾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美国曾设想利用岛内的自治运动来达到由美国控制台湾的目的。[53]当蒋介石从大陆撤往台湾,并且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之后,美国设想的把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方案看来难以实现。特别是国务卿艾奇逊秘密派往台湾考察的麦钱特汇报了台湾之行的印象后,国务院已了解到,只要蒋介石还能控制台湾,那么所谓台湾独立或对台湾实行托管等方式,都是行不通的。在麦钱特看来,考虑到这位最高统帅对当地政治的铁的掌控,无法实施政变。蒋介石、国民党人和台湾的命运似乎是不可分开的。1949年11月2日,杜勒斯等人制定了一份有关远东政策的文件,否定了美国以武力或托管方式控制台湾的方案。[54]于是,问题的焦点就转变为: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是否应该介入中国内战,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政权。这一点,由于毛泽东作为新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前往莫斯科而显得尤为迫切。
1702894905
1702894906 美国国防部的意见是通过有限的军事援助使蒋介石政权再拖一个时期,看情况发展而定。1949年12月2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备忘录(NSC37/9号文件)指出,为国民党在台湾的反共政府制定一项适当的“指导得当、监督严密”的军事援助计划,是符合美国安全利益的。基于这一点,参联会建议立即派员调查保住台湾所需要的军事援助的性质和程度。同一天,国务院也发出一份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这份秘密文件认为,应该利用一切宣传材料来避免如下的错误看法,即保持台湾便能拯救“中国政府”;美国对该岛怀有特殊兴趣或野心,想在台湾保有任何军事基地;该岛的丧失将严重损害美国的或其他反共国家的利益;美国无论如何都有责任或义务采取行动以拯救台湾。[55]此后,在致艾奇逊的一份备忘录中,副国务卿巴特沃斯提出,针对国民党政权要求增加援助且希望美国直接卷入中国内战的做法,国务院需要十分慎重。因为一旦蒋介石失败,台湾被共产党占领,那么对美国而言,后果将非常严重,例如美国在亚洲的声誉会受到损害,将丧失对远东的主动权等等。[56]这里,巴特沃斯的意见很明确,即不主张再同国民党政权纠缠在一起了。显然,国务院在为最终放弃台湾做舆论和政策上的准备。
1702894907
1702894908 12月2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与国务院直接对话,阐述12月23日各自制定的文件所表述的立场。辩论中,参联会认为,从军事角度看,国民党在台湾的地位比过去稳固,因此只需要相对低廉的费用,台湾便可以支撑得比美国预想的要久。这样,美国就可以对中国加强其自身政权的努力施加影响,因为只要共产党仍须与台湾抗争或夺取台湾,他们就不会向东南亚扩张。因此,参联会主张,按其需要增加给台湾的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顾问驻台。艾奇逊强烈反对这些意见。国务院认为:(1)必须承认,“共产党人事实上已控制了中国,中国被共产党人征服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武力,而在于国民党自身的崩溃和共产党利用了中国长期孕育的土地革命”。(2)防止共产主义蔓延到东南亚国家的方法是帮助该地区的国家建立内部安全局面,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哪怕只是有限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即使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增加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无非是使台湾推迟一年“陷落”,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美国的威信在公开失败中再次降低,同时还会激起中国人民的仇恨情绪,并使苏联有借口在联合国控告美国与腐败的国民党沆瀣一气。而台湾对于美国的安全防务并无战略意义,因此不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4)中国不受苏联支配是美国“在华的一项重要资产”,美国不应“以自己代替苏联作为对中国的帝国主义威胁”。中国共产党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把苏联当作唯一的伟大盟友。但是,“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些,要从6年到12年而不要从6个月到12个月来看问题”。苏联想把中国北方的几个省分离出去的前景本身就包含了“中苏之间必然爆发冲突的种子”。[57]显然,军人只是从军事角度看问题,而国务院则要求从政治角度看问题。
1702894909
1702894910 争论的结果,杜鲁门总统支持了国务院的意见。12月30日通过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美国关于亚洲的立场”中规定,“美国应当通过适当的政治、心理和经济手段利用中共和苏联之间,以及中国斯大林主义者和其他分子之间的分歧,同时谨慎地避免给人以干涉的印象”。至于台湾,其“重要性并不足以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应尽一切努力以加强在菲律宾、琉球群岛和日本的总体地位”。[58]毋庸置疑,这份文件确立的政策就是不准备干涉中国内战、不动用军队阻挠中共解放台湾。
1702894911
1702894912 在1950年1月5日和12日,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公开演讲,宣布台湾不在美国的远东防御线之内。[59]就杜鲁门个人来讲,他不像罗斯福那样对蒋介石充满热情和希望,反而对国民党抱着一种厌恶和轻视的态度。因此,在台湾问题上,杜鲁门一直比较倾向国务院的意见。与此同时,对于军方和国会的态度,杜鲁门也不能不有所顾忌。就在1月5日声明发表的前一天,他带着这份由国务院起草的文件去征求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的意见。他们都表示反对发表这个声明,约翰逊的意见尤其强烈。最后,尽管在艾奇逊的说服下发表了这份声明,但杜鲁门还是听从布雷德利的意见做了两处修改:把“无意将台湾同中国分开”这句话删掉;在美国“无意在台……建立军事基地”这句话之前加上了“现在”的字样。[60]这分明表示,美国宣布的这个政策是有条件的。看起来,一旦情况有变,美国改变对台政策是有基础的,而且已事先埋下伏笔。
1702894913
1702894914 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非常清楚,美国领导人纷纷公开发表声明,目的就是要在中苏之间插入楔子,防止两国缔结联盟。所以,斯大林在莫斯科频频向毛泽东表示友好,不仅指示苏联驻联合国的代表退出安理会,甚至被迫接受了中方关于中苏条约有关协定的草案。同样,毛泽东为了表明与苏联友好、一致的政治立场,也做出了一系列敌视美国的举动,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驳斥艾奇逊的宣言、征用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在华军营及处理美国经济合作署在华物资等。[61]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并公开发表。中苏既已成为同盟,艾奇逊主张的政治基础即告消失。对此,蒋介石敏感地预言:“美国远东军事不能不重新部署”。[62]尽管美国国务院依旧按照原来的方针部署在台湾的工作,然而,一项新的政策已经在华盛顿开始酝酿并逐渐成熟起来。
1702894915
1702894916 1950年4月以后,台湾形势愈加紧张。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占领海南岛,5月占领舟山群岛,国民党当局惶惶不可终日,美国对台湾的命运也更加关注了。在艾奇逊的主持下,国务院继续按原定政策准备撤离台湾的工作。5月17日斯特朗代办从台北报告说:“我和使馆的人员都认为,台湾的命运已经注定,共产党可能在6月15日至7月底之间发动进攻”。斯特朗建议,应减少在台美国官方人员,警告所有美国公民迅速离开台湾。斯特朗还告诉国务院,他将“在6月15日之前,把所有必须转交给英国领事馆的文件准备好”,并“确定出内部和外部的撤离单位”。5月26日,国务院给斯特朗回电,同意他关于“尽早和逐步”采取有关措施以便为撤离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的建议,并授权他秘密地与英国方面“进行完全必要的筹划”,以防万一。[63]但是,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毕竟使艾奇逊的对台政策感受到压力和攻击。[64]
1702894917
1702894918 军方从一开始就没有理会政治家们对台湾的态度,甚至有自行其是之嫌。在1950年1月杜鲁门宣言和艾奇逊的演说发表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仍决定将过去制定的一旦发生战争不让台湾落入苏联手中的“紧急作战计划”的有效期延长到1951年底。[65]中苏同盟条约公布以后,美国军人的立场更加强硬,特别是1950年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SC68)的提出,使白宫刚刚确定的对台政策的根基开始发生动摇。
[ 上一页 ]  [ :1.7028948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