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97934
1702897935
恰如毛泽东所说,对于苏共二十大,中国既支持赫鲁晓夫揭开斯大林这个“盖子”,又担心批判斯大林的方式造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甚至瓦解。由此出发,在处理波匈危机时,中共始终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方面是借批评斯大林的东风,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实行独立平等的原则,联合东欧国家一起扫除苏联的大国主义和大党作风。对波兰危机的处理特别突出地表现了这个原则。在这里,与其说是中国帮助苏联解决了波兰问题,不如说是中国借波兰危机迫使苏联承认以前的错误并发表了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平等宣言。[328]另一方面是调和苏东关系,强调社会主义阵营的统一、团结和稳定,坚决排斥和打击一切有可能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措施和倾向。对匈牙利危机的处理明显地表现出这个原则。实际上,中共不仅在匈牙利危机的最后关头表示出强硬的态度,就是在处理波兰问题时也有这种担心。[329]不少国外学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不赞成苏军进入波兰,却要求赫鲁晓夫改变原先的决定,出兵匈牙利?[330]其答案就在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波兰反对的是苏联的大国主义,而匈牙利反对的是社会主义。毛泽东对前者举双手赞成,对后者则无论如何是不能容忍的。
1702897936
1702897937
如果说到中国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那么,无论在具体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苏联是否听从了中国的建议,重要的问题在于,恰恰是中国所强调的两个处理危机的原则在莫斯科的决策中得到了最终体现。与其说中国帮助苏联解决了危机,不如说毛泽东通过处理危机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既批判了莫斯科的大国主义,又保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赞同有些学者提出的这样一种看法:在处理1956年秋天的危机中,赫鲁晓夫最关键的行动之一,是将中国带进了欧洲。[331]开始介入东欧事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声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莫斯科在共产党世界的领导权则开始遇到了来自北京的挑战。过去,按照斯大林1949年7月对刘少奇谈的设想,中共负责亚洲的革命事务,苏共负责欧洲的革命事务,中苏共同承担起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责任。[332]当然,世界革命的实际掌门人还是斯大林。现在,中共不但在亚洲负起了领导革命的责任(如在朝鲜和越南),而且在赫鲁晓夫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协助苏共处理了欧洲的事务(如在波兰和匈牙利)。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便真正处在了与莫斯科共同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的位置,甚至在政治和理论方面还走在了苏共的前面。[333]世界革命和国际共运开始出现了两个平行的领导中心,这种新的领导机制,构成了周恩来访问得以成功的前提,并且在这次访问之后得到加强,直到毛泽东在年底出席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时达到顶峰。
1702897938
1702897939
[1] 目前历史学家查阅有关1956年危机的档案文献,除了去俄国、匈牙利、波兰的档案馆外,还可以去布拉格的中央国家档案馆(SUA)和军事历史档案馆(VHA),以及柏林的前东德共产党档案馆(SAPMDB)。此外,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也收藏了各种文字的有关这两次危机的档案文献。令人欣喜的是,2006年5月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开放了1956~1960年的中国档案,其中有关波匈事件及相关问题的文件十分丰富,据笔者初步查阅,足有几百个卷宗。
1702897940
1702897941
[2] 见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1993,№4、5、6;Csaba Békés,“New Findings on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CWIHP Bulletin,Issue 2,1992;Mark Kramer,“Hungary and Poland 1956:Khrushchev’s CPSU CC Presidium Meeting on East European Crises,24 October 1956,”CWIHP Bulletin,Issue 5,1995;Leszek Gluchowski,“Khrushchev,Gomulka,and the‘Polish October’,”CWIHP Bulletin,Issue 5,1995;Mark Kramer,“The ‘Malin Notes’ 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CWIHP Bulletin,Issues 8-9,1996/1997;A. Werblan,J. Stepien,“Rozmowy kierownictwa PZPR z delegacja KPZR. Nieznane dokumenty z pazdziernika 1956r,”Dzis,nr.4/1995;Andrzej Werblan,“Rozmowy Wladyslawa Gomulki z Zhou Enlaiem w 1957r,”Dzieje Najnowsze,Rocznik XX IX,nr.4/1997。感谢波兰华沙大学扬·罗文斯基教授为笔者介绍了波兰档案公布及学者研究的情况。
1702897942
1702897943
[3] 见János Rainer,“The Yeltsin Dossier:Soviet Documents on Hungary,”CWIHP Bulletin,Issue 5,1995,pp.22-24。
1702897944
1702897945
[4] Csaba Békés,Malcolm Byrne,and Christian Ostermann(ed.),The Hidden History of Hungary 1956:A Compendium of Declassified Documents,Washington:The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1996.
1702897946
1702897947
[5] 见Волков В.К. и 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 1956года;Csaba Békés,Malcolm Byrne,and János Rainer(ed.),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 History in Documents,Budapest and New York: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2002。实际上,在研究中可以利用的还有德国、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档案文献。
1702897948
1702897949
[6] 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值得重视的有以下一些。波兰学者有的撰文讲述波兰危机的起因,有的则详细讨论波兰危机的过程,特别是波兰内卫部队的作用。(Tony Kemp-Welch,“Khrushchev’s ‘Secret Speech’ and Polish Politics:The Spring of 1956,”Europe-Asia Studies,Vol. 48,No. 2,1996.Leszek Gluchowski,“The Soviet-Polish Confrontation of October 1956:The Situation in the Polish Internal Security Corps,”Working Paper,№17,1997,CWIHP)俄国学者的两篇论文研究的是匈牙利事件以及苏联在其中的作用。(Мусатов В.Л. СССР и венгерские события 1956г.:Новые архив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3,№1;Гибианский Л.Я. Н.С.Хрущев,Й.Броз Тито и венгерсий кризис 1956г.//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9,№2)美国有学者专门讨论苏联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决策过程。(Mark Kramer,“New Evidence on Soviet Decision-Making and the 1956 Polish and Hungarian Crisis,”CWIHP Bulletin,Issues 8-9,1996/1997)而匈牙利学者的论述集中反映在两本论文集中,见Terry Cox(ed.),Hungary 1956-Forty Years On,London:Frank Cass Publishers,1997;Jenö Györkei and Miklós Horváth(ed.),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 1956,Budapest: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1999。也有论著重点研究西方大国对事件的政策及其影响。(Csaba Békés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 and World Politics,”Working Paper,№16,1996,CWIHP;Johanna Granville,The First Domino:International Decision Making during the Hungarian Crisis of 1956,College Station: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2004)此外,还有文章对这两次事件进行了比较研究。见Johanna Granville,“1956 Reconsidered:Why Hungary and Not Poland?”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Vol. 80,No. 4,October 2002。
1702897950
1702897951
[7] 例如Granville在其300多页的专著中,提到中国和中国领导人的地方仅有几处。就笔者所见,研究中国与波匈事件关系的,只有美籍华人学者陈兼(Chen Jian)在“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1997,北京)提交的一篇论文(Beijing and the Hungarian Crisis of 1956),后来被修改并扩展为他的一部在西方很有影响的专著(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中的一章。
1702897952
1702897953
[8]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除一些通史类著作对此略有涉及外,主要是一些回忆录,如在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期间担任翻译的师哲的回忆录(李海文整理《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的文章(《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的回忆》,《国际问题研究》1981年第1期)和当时驻波兰使馆工作人员骆亦粟的文章(《1956年“波兰事件”和中国的政策》,《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比较集中谈到中国对事件的反应和作用的是吴冷西的回忆录(《十年论战》)。至于研究著作,涉及波兰问题的有一些论著,如王逸舟的《波兰危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刘祖熙、刘邦义的《波兰战后的三次危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等,其中论述十月事件的内容均比较简略,且使用的资料已显陈旧。利用最新解密档案研究匈牙利事件的唯一学术成果,应属胡舶的博士论文《冷战阴影下的匈牙利事件:大国的应策与互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可惜的是,所有中国人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中国问题。
1702897954
1702897955
[9] 过去中国官方对匈牙利危机的定性是“反革命事件”,公开出版的史料也仅限于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当时公布的文献,如匈牙利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新闻局编的《匈牙利事件中的反革命势力》(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和《纳吉·伊姆雷及其同谋者的反革命阴谋》(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等。其实,早在1980年代末匈牙利政府就已经为1956年的事件平反了(详见Terry Cox,“Reconsidering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Terry Cox(ed.),Hungary 1956,pp.1-13),外人又何必为此战战兢兢?至于这次事件能否算作“起义”或“革命”,那只是一个学术问题。
1702897956
1702897957
[10] 2006年波匈事件50周年之际在华沙和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学者的身影,而且他们提交的论文因大量使用中国档案而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参见Shen Zhihua and Li Danhui,“The Polish Crisis of 1956 and Polish-Chinese Relations Viewed from Beijing,”Jan Rowinski(ed.),The Polish October 1956 in World Politics,Warsaw:PISM,2007,pp.75-113;Shen Zhihua,“Mao and the 1956 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János M. Rainer,Katalin Somlai(eds.),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 and the Soviet Bloc Countries:Reactions and Repercussions,Budapest: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Historical Archives of the Hungarian State Security,2007,pp. 24-37。
1702897958
1702897959
[11] 笔者对这一观点的论证详见《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论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转变》,《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兼论冷战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和结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有关战后初期苏联与东欧各国关系以及共产党情报局的俄国档案文献已有大量译成了中文,可参考《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7、17、19、22、23、24、26卷。
1702897960
1702897961
[12] 有关资料除可以参见俄国学者近年发表的极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外,最值得注意的是俄国不久前出版的专题档案文献集Волокитина Т.В,Мурашко Г.П. Советский фактор в восточной европе(1944-1953),Т.2,1949-1953,Документ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2。
1702897962
1702897963
[13] Фурсенко А.А.(гл. ред.) 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 1954-1964,Том 1,с.906.
1702897964
1702897965
[14] АВПРФ,ф.0122,оп.40-1956г,п.336,д.10,л.31-32;Орехов А.М.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22-224.
1702897966
1702897967
[15] 3月15日,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来到华沙,参加波兰统一工人党六中全会。有材料说,奥哈布由于其在党内的中间立场而备受苏共中央的青睐,尽管赫鲁晓夫本人有自己的考虑。但重要的是,经过激烈争论,波党中央书记处决定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付印交与各级党组织讨论。见Орехов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23。
1702897968
1702897969
[16] 扬·普塔辛斯基:《哥穆尔卡的改革探索》,于欣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第27~28页;本·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张金鉴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135~137页。对于当时波兰的社会状况,新华社记者在内部曾有一篇非常详细和生动的报道,见《内部参考》1956年6月1日,第585~597页。
1702897970
1702897971
[17] 有关波兰危机形成的原因,特别是党内改革力量(普瓦夫派)和保守势力(纳托派)斗争的详细情况,可参见Tony Kemp-Welch,“Khrushchev’s ‘Secret Speech’and Polish Politics”;A.Werblan,“Czy Chinczycy uratowali Gomulke?,”Polityka,26 X 1991r.。笔者请陈世泽(前驻波大使)翻译了Werblan的波兰文论文,才得以了解其内容,谨在此表示感谢。
1702897972
1702897973
[18]Мусатов В.Л. СССР и венгерские события,с.4-6;Путилин Б.Г. Будапешт-Москва:год 1956-й// ИРИРАН Советская внешная политика,с.242-248;Волков и т.д.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 1956 года,с.28-30,35-40,85-87;Гибианский Н.С.Хрущев//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9,№2,с.12.
1702897974
1702897975
[19] APRF,f.39,op.1,d.31,pp.45-46,转引自Westad(ed.),Brothers in Arms,pp.299-300。
1702897976
1702897977
[20] 《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的报告》(1949年7月4日),АПРФ,ф.45,оп.1,д.328,л.11-50。
1702897978
1702897979
[21] 《罗申与毛泽东谈话备忘录》(1949年10月16、20日),АВПРФ,ф.07,оп.22,п.220,д.36,л.48-51,АВПРФ,ф.0100,оп.42,п.288,д.19,л.32-33。
1702897980
1702897981
[22]Ковалев И.В. Диалог Сталина с Мао Цзэдуном//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2г,№1-3,с.89.
1702897982
1702897983
[23] 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斯大林指示苏联外交部,只有在苏联报纸上刊登了中苏建交的消息后,才能向各东欧国家发出同意他们与新中国建交的答复。见《葛罗米柯给斯大林的请示报告及联共(布)中央决议草案》(1949年10月2日),АВПРФ,ф.07,оп.22а,п.198,д.13,л.1-2。
[
上一页 ]
[ :1.7028979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