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99401e+09
1702899401 [242] Мемуары Никиты Сергеевича Хрущева//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3,№2,с.78-79;吴冷西:《十年论战》,第131~132页。据中国驻苏使馆汇报,早在1955年2月,即赫鲁晓夫访华后,在苏联就出现了“以苏中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提法。(《驻苏使馆1955年工作总结》,1956年3月1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969-01)另据阿尔希波夫回忆,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便开始流行“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说法,这一说法,最早是莫洛托夫提出的。见阿尔希波夫《中苏关系回忆录》。
1702899402
1702899403 [243] 吴冷西:《十年论战》,第131~132页;《尤金与毛泽东谈话备忘录》(1957年11月9日),АРАН,ф.1636,оп.1,д.199,л.1-6//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2006,№4,с.24-27。
1702899404
1702899405 [244] 《毛文稿》第6册,第625~628页。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在1956年12月24日的报告中指出,苏联正在“积极调整同兄弟国家的关系”,并一再强调,对于苏联党过去工作中“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希望中国同志坦率地提出批评”。见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88-01。
1702899406
1702899407 [245] 《杨尚昆日记》,第292页;吴冷西:《十年论战》,第98~99页。
1702899408
1702899409 [246] 阎明复:《回忆两次莫斯科会议和胡乔木》,《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第11~12页;《杨尚昆日记》,第293页。
1702899410
1702899411 [247] 《毛泽东与哥穆尔卡谈话记录》(1957年11月15日)。
1702899412
1702899413 [248] 李越然:《中苏外交亲历记》,第166页。
1702899414
1702899415 [249] 《杨尚昆日记》,第293页。
1702899416
1702899417 [250] 《毛文稿》第6册,第628~630页。
1702899418
1702899419 [251] 《杨尚昆日记》,第293页。哥穆尔卡在17日大会的发言中说,承认苏联为首是一个真理,不是人为的,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见《毛文稿》第6册,第639页。
1702899420
1702899421 [252] 《毛文稿》第6册,第639~640页。
1702899422
1702899423 [253]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谈记录》(1959年10月2日),见Зубок В.М. Переговоры Н.С.Хрущева с Мао Цзэдуном//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2001,№2,с.94-106。
1702899424
1702899425 [254] Мемуары Никиты Сергеевича Хрущева//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3,№2,с.79.
1702899426
1702899427 [255] 《苏共中央关于建立中国研究所的决议》(1956年9月14日),ЦХСД,ф.4,оп.15,д.530,л.2。
1702899428
1702899429 [256] 中联部编《各国共产党简况》总第66期,1957年5月30日,第2~12页;总第68期,1957年6月5日,第2~8页。
1702899430
1702899431 [257] 笔者对于整风转向反右的历史过程的详细考案,见《思考与选择》第八章。
1702899432
1702899433 [258] 中联部编《各国共产党简况》总第74期,1957年6月28日,第4~5页;总第76期,1957年7月3日,第2~7页。
1702899434
1702899435 [259]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595~596页。
1702899436
1702899437 [260] 中宣部编《宣教动态》1958年第68期,第12~14页。
1702899438
1702899439 [261] 《内部参考》1957年6月26日,第16~17页;7月3日,第15~30页。中国外交部档案馆中保存着近200页苏联各界人士给毛泽东的信件,其中充满了赞美和崇拜的文字。毛泽东当时在苏联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见《驻苏大使馆编译:苏联人民寄给毛主席的信》(1957年11月8、11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714-01,109-01714-02。
1702899440
1702899441 [262] 《毛泽东与多列士谈话记录》(1957年11月8日)。
1702899442
1702899443 [263] 《内部参考》1957年7月4日,第15~18页;7月5日,第5~6页;7月8日,第76~86页;10月25日,第6~7页;10月29日,第7~10页。
1702899444
1702899445 [264] 后来中苏论战时,中共中央提出,所谓以苏联为首,“仅仅意味着苏共负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见《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第313页。
1702899446
1702899447 [265] 1957年1月12日邓小平在清华大学做报告,讲到为什么要提“以苏联为中心”时,他解释说:因为只有苏联有资格,“讲援助,我们穷得很,如果援助兄弟国1亿美元,就很吃力。而苏联对波兰,除给了20亿的救灾物资外,还援助他们11亿卢布”。再有就是苏联有原子弹,“帝国主义最怕他”而不怕我们。至于苏联有错误、有缺点,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见《邓小平关于〈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记录》(1957年1月1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A-23-2-1620。
1702899448
1702899449 [266] 米丘诺维奇:《莫斯科的岁月》,第424~423页。
1702899450
[ 上一页 ]  [ :1.7028994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