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02610
1702902611
戴超武:《美国历史学家与50年代台湾海峡危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5期
1702902612
1702902613
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5期
1702902614
1702902615
戴超武:《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702902616
1702902617
邓峰:《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朝鲜停战的政策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702902618
1702902619
邓峰:《追求霸权:杜鲁门政府对朝鲜停战谈判的政策》,《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4期
1702902620
1702902621
丁明:《外蒙古独立问题研究述评》,《近代中国与文物》2008年第3期
1702902622
1702902623
董志凯:《156项的确立》,《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702902624
1702902625
董志凯:《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设想》,《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1期
1702902626
1702902627
冈察洛夫、李丹慧:《俄中关系中的“领土要求”和“不平等条约”》,《二十一世纪》2004年10月号
1702902628
1702902629
宫力:《两次台海危机的成因与中美之间的较量》,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
1702902630
1702902631
何冬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教育小说与两代中国读者》,刘西普译,《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0辑(2010年冬季号)
1702902632
1702902633
胡长水:《对“大跃进”的深刻批评与总结——记薄一波庐山会议前关于“大跃进”问题的数次讲话》,《党的文献》2001年第1期
1702902634
1702902635
胡哲峰:《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军事历史》1997年第5期
1702902636
1702902637
黄文娟:《没有硝烟的“战争”——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的美台关系》,《冷战国际史研究》第2辑(2006年春季号)
1702902638
1702902639
金冲及:《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1702902640
1702902641
金东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1702902642
1702902643
金景一:《关于中国军队中朝鲜官兵返回朝鲜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
1702902644
1702902645
柯庆生:《东亚社会主义同盟与美国的遏制战略》,《冷战国际史研究》第4辑(2007年春季号)
1702902646
1702902647
柯伟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梦想》,姚昱译,《冷战国际史研究》第6辑(2008年夏季号)
1702902648
1702902649
孔寒冰:《苏联经济模式是如何在中国确立起来的》,《俄罗斯研究》2000年第1期
1702902650
1702902651
李滨:《苏联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1950~1957)》,杨京霞译,《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0辑(2010年冬季号)
1702902652
1702902653
李丹慧:《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702902654
1702902655
李丹慧:《对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起因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4、5期
1702902656
1702902657
李丹慧:《毛泽东对苏认识与中苏关系的演变》,李丹慧主编《北京与莫斯科》
1702902658
1702902659
李丹慧:《三八线与十七度线——朝战和越战期间中美信息沟通比较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3期
[
上一页 ]
[ :1.702902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