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02662e+09
1702902662
1702902663 李丹慧:《也谈以“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究竟从何而始》,《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702902664
1702902665 李丹慧:《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矛盾(1965~1972)》,《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702902666
1702902667 李海文:《中共中央究竟何时决定志愿军出国作战?》,《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
1702902668
1702902669 李鸿义、王景:《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中共党史资料》总第15辑,1985年12月
1702902670
1702902671 李汇川:《中苏边界谈判的症结何在?》,《国际问题研究》1981年第1期
1702902672
1702902673 李伶、周飞:《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党史博览》2002年第9期
1702902674
1702902675 李巧宁:《新中国中苏友好协会始末》,《近代中国与文物》2008年第4期
1702902676
1702902677 李慎之:《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李慎之、何家栋:《中国的道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
1702902678
1702902679 廖心文:《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
1702902680
1702902681 列·别·杰留辛:《关于苏中冲突起因的若干思考》,陈夕译,《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702902682
1702902683 林孝庭:《危局中的外交:中、苏两国有关新疆航空与贸易谈判初探(1948~1949)》,《近代中国》第157期,2004年6月
1702902684
1702902685 林蕴晖:《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矛盾及其逆转之原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702902686
1702902687 林蕴晖:《苏共二十大与毛泽东走自己的路》,《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1期
1702902688
1702902689 刘存宽:《中俄关系与外蒙古自中国的分离(1911~1915)》,《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1702902690
1702902691 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献》2000年第4期
1702902692
1702902693 刘亚洲:《金门战役检讨》,《国情传真》,№ 2004-14
1702902694
1702902695 罗伯特·阿奇奈利:《“和平的困扰”:艾森豪威尔政府与1958年中国近海岛屿危机》,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
1702902696
1702902697 罗纳德·普鲁森:《1954~1955年的台湾海峡危机:火山口上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及其对危机的介入》,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
1702902698
1702902699 马龙闪:《苏联“大清洗”受迫害人数再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1702902700
1702902701 马叙生:《踏勘边界,谈判交锋——找回失落的国界线(之二)》,《世界知识》2001年第12期
1702902702
1702902703 马薏莉:《两个革命之间: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1948~1966)》,刘文楠译,《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0辑(2010年冬季号)
1702902704
1702902705 牛军:《近十年来中苏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
1702902706
1702902707 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702902708
1702902709 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702902710
1702902711 牛军:《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破裂的缘起(1957~1959)》,《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第2期
[ 上一页 ]  [ :1.7029026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