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02819
吴新华:《回顾登步岛之战》,《百年潮》2004年第3期
1702902820
1702902821
武力:《论八大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深化及其历史局限》,《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1702902822
1702902823
萧道中:《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政治——1955年“整批交易”入会案研究》,《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9期,2008年5月
1702902824
1702902825
谢春涛:《“大跃进”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702902826
1702902827
刑和明:《1956年中共对苏联模式认识的转变及启示》,《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12期
1702902828
1702902829
徐思彦:《走向破裂的结盟:中苏同盟研究的新进展》,《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702902830
1702902831
徐焰:《1969年中苏边界的武装冲突》,《党史研究资料》1994年第5期
1702902832
1702902833
薛衔天:《关于苏联调停三区革命政府与中央政府和平谈判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4辑,2002年12月
1702902834
1702902835
薛衔天、王晶:《关于米高扬访问西柏坡问题——评〈米高扬访华秘密使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702902836
1702902837
杨奎松:《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702902838
1702902839
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
1702902840
1702902841
杨奎松:《毛泽东与两次台海危机》,《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
1702902842
1702902843
杨奎松:《毛泽东与印度支那战争》,李丹慧编《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
1702902844
1702902845
杨奎松:《浅谈中共历史档案的利用与研究》,《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27期,1999年3月
1702902846
1702902847
杨奎松:《一九四六年国共四平之战及其幕后》,《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1702902848
1702902849
杨奎松:《走向破裂——中共中央如何面对中苏关系危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702902850
1702902851
杨连堂:《周恩来与中国核工业》,《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702902852
1702902853
杨明伟:《创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党的文献》1994年第3期
1702902854
1702902855
余敏玲:《俄国主要档案馆现状简介》,《近代中国》第140期,2000年
1702902856
1702902857
余敏玲:《学习苏联:中共宣传与民间响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0期,2003年6月
1702902858
1702902859
袁武振:《抗战后期中外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始末》,《中共党史资料》总第69辑,1999年3月
1702902860
1702902861
云章、晓春:《试谈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的对外贸易》,《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3期
1702902862
1702902863
詹奕嘉:《长期措施还是权宜之计?——试析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美国台海政策的调整》,《冷战国际史研究》第2辑(2006年春季号)
1702902864
1702902865
张柏春、张久春、姚芳:《中苏科学技术合作中的技术转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1702902866
1702902867
张柏春、张久春:《苏联援华工业项目中的技术转移》,《中共党史资料》2004年第1期
1702902868
[
上一页 ]
[ :1.7029028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