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053531702905354
170290535517029053561702905357 图3.1 国际博弈:没有国内政治17029053581702905359 图3.1表明,当现状不在p和f之间时,协定是可能的。它也描述了合作性结果总是处于两个行为体理想点之间,而在两者之间的具体位置决定于现状q的位置。如果q>p>f,那么p就是结果;相反当q 17029053601702905361 国家间理想点(p和f)差异的增加,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没有协定的区域(f17029053621702905363 这些结果的引人注意之处在于,完全信息条件下合作不存在是常见的结果。不完全或不对称信息并不是国家间合作失败的必要条件。与很多其他研究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合作的困难并不是不完全信息的问题;即使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国际合作也会成为不可能。单一行为体也并不能保证合作的成功。17029053641702905365 国内政治与完全、对称信息17029053661702905367 现在比较上面讨论的单一行为体例子和我们以简单形式引入国内政治的图3.2。我们加入批准博弈以假设多元政治国家。我们引入国会,用C表示,任何国际谈判达成的协定都必须经过国会批准。国会具有各种形式的投票权——新的法案、预算分配或者宪法修正等——这使得国会可以接受或者否决行政机构的提案。C被视为一个单一行为体,代表了国会中间议员,因此C的投票决定了批准博弈的结果。国会必须要么接受P和F谈判的协定,要么拒绝协定回归现状。但国会没有修正权力。我们在这里仍然保持完全信息和对称信息的假设:P、C、F都清楚各自的偏好以及提出协定的本质。国会必须以多数投票通过协定,它也了解P和F的偏好以及协定的本质。P和F也一样知道其谈判的协定必须得到C的批准,也准确知道C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内容。17029053681702905369
170290537017029053711702905372 图3.2 国内政治与完全信息(p 17029053731702905374 议员追求最大化自己赢得选举的可能性,因此他们的偏好依赖于其选区偏好的加权总和——既包括一般选民,也包括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偏好帮助中间议员形成其理想政策点。如果国会接受一项极大偏离利益集团偏好的协定,那么它必然因此失去选举支持、竞选资助和投票等等。相反,如果国会接受一项会使经济进入衰退的政策,它可能会失去普通选民的支持。比如,议员偏好的政策应该是,在进口竞争企业及其工会所偏好的政策,以及其选区内消费者和出口企业所偏好的政策之间进行平衡。17029053751702905376 图3.2表明,当行政机构偏好比立法机构的偏好更接近外国的偏好时(f
1702905377170290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