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05516
1702905517
因此在批准成为可能之前,立法机构至少需要一个背书人。偏好最接近现状的集团的背书足以(但并不必然)获得批准;只有当立法机构的信念是乐观的,偏好最偏离现状的集团的背书才会导致批准。所以最接近现状的背书人能够对中间议员施加最大影响。这个背书人具有最小的偏好集合;因此这个背书人的积极信号能够比其他行为体的信号发出更多信息。
1702905518
1702905519
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如果没有至少一个,通常是两个的背书,批准不会发生。这再次证明了单个背书人的结果,背书人能够对立法机构发挥关键的信息作用。对背书的需要影响了协定的制定,因为这意味着行政机构必须修正协定来至少满足一个背书人。
1702905520
1702905521
第二,立法机构能够运用这两个新的信息来源来提高对协定的了解,从而获得更接近自己理想点的协定。立法机构对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做出关键性决断,然后对背书的有用性做出判断。比如,当中间议员面对一个保护主义的集团和一个自由贸易的集团,他从这两个集团中都得到信息,这样最终决策依赖于议员的信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接近现状的背书人的信号。这个背书人的支持对批准是足够的,但是当立法机构足够乐观的话,即使信息不太完全的背书人的支持,立法机构也会批准。
1702905522
1702905523
第三,增加背书人的数目超过两个并不会强化分析力。在这类博弈中,卡梅隆(Cameron)和容格(Jung)的定理4主张立法机构只需要最多考虑两个背书人,一个在右边更接近理想点,一个在左边(Cameron and Jung 1992)。当在立法机构理想点一边存在多个背书人时,立法机构只会听取最接近集团的信号,因为它会提供最具情报性的信号。因此当存在多个背书人时,立法机构会选择听取最接近的集团的信号或者在两边最接近立法机构理想点的集团的信号;这也是本章详述的两种情况。
1702905524
1702905525
有人可能尝试设想立法机构会听取某些集团意见,这些集团或者最可能传达立法机构想要听到的信息,或者支持C关于协定的不完全信息的信念。相反,C会理性地选择能提供最好信息的背书人。而且,当立法机构对外国以及达成的协定持悲观态度时,立法机构最好的选择是听取最接近现状的背书人的信号,而并不必然是最接近自己理想点的背书人的信号。因此,多个背书人可以让立法机构得到更多信息,也可以让它选择听取哪个集团的意见;他们对行政机构也形成了更大的制约。通过在博弈中增加行为体数目的多元政治的强化,使行政机构的运作更为复杂,从而进一步限制其自主性,并使其同立法机构做出更大的妥协。
1702905526
1702905527
结论
1702905528
1702905529
本章提出了本书主要假设背后的逻辑,研究了国内因素如何影响关于合作的国际谈判,表明国内偏好结构和信息的国内分布如何以及为什么影响国际协定的可能性和内容。这些假设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双层博弈形式模型来确立的,这个双层博弈综合了国内政治模型和国际关系模型。
1702905530
[
上一页 ]
[ :1.7029054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