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32015e+09
1702932015 所谓保守,是虽然威尔逊对人类的命运抱有乐观的希望,但是,他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是在承认问题的存在之后的乐观。例如在人性问题上,他对人性的看法并不乐观,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这就是他的保守的一面。但是,在承认人性恶之后,在看问题的角度上,他和现实主义者又有明显的不同。他认为,人类总是在不断竞争和斗争中追求进步,这充分反映了他所说的“活跃的保守派”的思想。
1702932016
1702932017 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向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原则”,作为实现战后“世界的和平纲领”。其中的第十四点是“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威尔逊将建立集体安全组织放在最后一点,以显示它特别重要。这一思想后来作为整个“十四点原则”的特色写进了《国际联盟盟约》第10条。“十四点”中,除了8条是涉及具体国家外,有6条皆属于国际关系的一般原则。除了建立国联之外,新的国际秩序基础还有“不搞秘密外交”、公海航行自由、取消贸易壁垒、裁减军备和“调整”殖民地等,这些原则都与国联密切相关。威尔逊后来又进一步声称,他要把建立国联视为维持永久和平的最主要的工具,认为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础。
1702932018
1702932019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主要有几点原因: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和地位令欧洲战后各国不可小视,欧洲各国政府对美国的政策不能不予以特别的关注。第二,“十四点原则”是美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后第一次为世界和平设计的蓝图,的确对欧洲有很大的吸引力,倍受战争蹂躏的欧洲人民将威尔逊的主张当作一种解决战争与和平的“良药”。第三,威尔逊将民族自治、裁军和公开外交等政治原则道德化,打出“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号,这在富有理想主义传统的欧洲自然有很大的市场。
1702932020
1702932021 为了推行“十四点原则”的实施,威尔逊身体力行,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竭力游说欧洲国家领导人接受这些原则。他把设立国联视为此次和会及缔结和约的整个程序的关键部分。在威尔逊的建议下,1919年1月25日和会的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决议。决议中说,为了世界和平,必须建立国联“作为总的和平条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月14日国际联盟盟约草案拟定后,威尔逊立即兴冲冲地回到国内,要说服美国国会接受盟约草案。然而,“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却没能征服美国(12)。参议院以国联盟约的某些条款干涉到美国的主权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最终没有参加国际联盟。
1702932022
1702932023 威尔逊主义开创了美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时代,它是“美国着眼于世界全局、由美国牵头、与欧洲列强共同维持世界秩序的一个总框架”,影响是深远的(13)。虽然如此,美国拒绝了国联,是对国联的沉重打击。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在一战后充斥朝野,是美国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对于威尔逊的失败,有人批评说,这是“威尔逊理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失败”,历史为美国提供了主导世界的机会,但美国人对世界国家的概念并不理解。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伦敦告诉美国大使说,同盟国为美国提供了领导世界的资格,但美国国会将这把领导者的“权杖”扔进了海里。客观上来讲,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在美国的失败是“由于美国还不到问鼎世界霸主地位的时机”(14)。用基辛格话说,是因为“美国尚未准备好承担如此全球化的角色”(15)。
1702932024
1702932025 通常地,在严重的战争危机中,浓厚的悲观气氛和乌托邦思潮就会同时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也是如此。卡尔曾说:“1914年后,人们的思想自然在摸索回来的路……寻找新的乌托邦。”(16)威尔逊理想主义正是这种“摸索”和“寻找”的结果。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主要反映在两部论著里:《论国家》(1889年)和《伍德罗·威尔逊文集》(1925—1927年,三卷本)。其主要点是:
1702932026
1702932027 1.强调建立国际组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对强权政治和大国均势持批评态度。
1702932028
1702932029 2.认为健全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确保和平。1928年白里安-凯洛格公约便是该学派在制定反战法规方面所作的一次努力,公约规定缔约国不得以战争推行国家对外政策的手段。
1702932030
1702932031 3.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三个重要假设:其一,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战争的有利可图使一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一旦唤醒良知,消除误解,世界便可得到拯救。其二,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尤其在和平问题上更应如此。结束秘密外交,实现外交决策的民主进程,建立作为各国协商解决分歧的论坛和场所的国际组织,将有助消除战争的起因。其三,国家主权不应是无限的,依靠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均势体系不能确保和平,因此,必须以国际集体安全体系取而代之。
1702932032
1702932033 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约翰·克劳特曾把威尔逊理想主义概括为四个原则:(1)美国无意攫取别国领土;(2)美国外交的主要手段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3)美国不承认任何通过暴力而掌权的外国政府;(4)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将恪守信用,尊重道义(17)。威尔逊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对美国安全的三个潜在威胁”。他竭力想把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为此,美国不仅向拉美和欧洲各地派兵,而且在1919年派兵到西伯利亚,妄图与其他列强一起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和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威尔逊理想主义不过是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价值观来处理国际关系,以建立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秩序罢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深远。“无论如何,威尔逊在思想上的胜利比任何其他的政治成就更根深蒂固,因为每当美国面临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使命之际,它总是殊途同归地回到威尔逊的观念上。”(18)
1702932034
1702932035 二、阿尔弗雷德·齐默恩(1879—1957)
1702932036
1702932037 齐默恩是欧洲早期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国联的积极筹划者。从1930年到1944年,齐默恩担任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希腊共同体》(1918)、《第三英帝国》(1926)、《民主的前景》(1929)、《中立与集体安全》(1936)和《国联与法权》(1936)。
1702932038
1702932039 一方面,他坚持认为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人性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开化和教育不足,而要想使人类接受道德和改造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在《中立和集体安全》一书中是这样写的,人类之所以会发生战争“不是因为人类是恶的,不能被教育好,没有国际社会的意识,而是因为他们——让我们诚实地讲,并且说‘我们’——是保守的并且是智慧有限的人类”(19)。在有关人性的观点上,齐默恩首先对人类本身作了肯定。他坚决反对和他们同时代的马克斯·韦伯和尼布尔等人把战争的根源归结于人的天性、是人性恶的观点;其次,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愚昧和无知,正是这种愚昧和无知,往往使人类不能避免战争;最后,他坚信人类通过受教育是可以避免战争的,但是,对人类进行改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人类的改造非常困难,人类的愚昧和无知的结果就是战争的产生和出现。
1702932040
1702932041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齐默恩甚至提出在国际上建立一个国际借阅图书馆的建议。通过提高人们的素质,在国际社会上形成正确的公众舆论,而不是让一些统治者们的舆论宣传和摆布愚弄公众。他号召所有的学者都承担对公众教育的义务,并参加到国际事务的讨论中去。
1702932042
1702932043 他相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国际体系能够被改造成一种完全和平的和正义的世界秩序。而觉醒的民主主义意识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并会使国际主义有越来越多的呼应。总之,他认为公众的觉醒是改造国际社会和建立一种正义的国际秩序的基础。他相信所有为之奋斗的和平努力和启蒙工作最终都会奏效。理想主义者有责任去消除愚昧和偏见,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工作。
1702932044
1702932045 当时在他的影响下,一些社会力量参加到了教育民众的行列中。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工业企业家和自由派议员大卫·戴维斯。他专门出资在威尔士大学设立了英国第一个国际关系教授职位,从事法律和政治、道德和经济以及和国联相关的问题的研究和教学,齐默恩正是这一以威尔逊命名的第一个教授职位的获得者。齐默恩在英国影响了许多人。他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他说他所强调的世界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交往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类行为标准问题,而是世界观问题。政治在这个概念上,也就成了一种“理想事业”。总之,齐默恩认为人类避免战争的公式是这样的:提高广大人民的教育水平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公众舆论压力形成一种热爱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人类避免战争。而所有这些思想的根源就是对人性的肯定、希望和信心。
1702932046
1702932047 另一方面,他强调必须用新的方法来避免战争。在《国联与法权》一书中,齐默恩对过去用均势避免战争的手段进行了批判。他对国际联盟大加肯定,认为以前的世界无政府状态和产生战争的根源在国际联盟出现之后就会消失。他相信,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国际联盟。齐默恩与吉尔伯特·默里和洛斯·迪金森一起积极创立了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为国联的组建四处奔波。直到193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之后,齐默恩仍然相信国际联盟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希望,是世界走出无政府状态的希望。齐默恩坚持认为:
1702932048
1702932049 1.人类是可以改造的,所以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国际联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如果强国把安全仍然寄托在均势上面,就会忽视人类的力量;
1702932050
1702932051 2.国际联盟是人类将要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是均势时代将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将要开始的表现。
1702932052
1702932053 正因为如此,齐默恩在他的一生中为国际联盟建立做出了不倦的努力。齐默恩的上述思想观点令人敬慕,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也没有能够避免碰壁和失败的命运。
1702932054
1702932055 三、约翰·默里(1904—1967)
1702932056
1702932057 约翰·默里1904年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位律师,父母信天主教。默里年轻的时候曾想将来做医生,但是,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他最后选择了神学职业,成为美国著名的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默里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在教会学校上学。1938年,他在罗马格里历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美国马里兰州吾德斯特克大学任教授直至逝世。
1702932058
1702932059 20世纪40年代以前,默里在宗教界并没有名气。到40年代后,他的才华才充分显现出来。他在他作为编辑的《神学研究》和《教会观察》两本刊物上不断发表文章,观点非常激进,以至于罗马天主教会要取消这两本杂志的出版许可证。默里认为,在美国社会,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已经实现合作,他呼吁教皇不应当仅仅承认美国社会多教派存在的事实,同时应当承认这种体系自身的优越性。他还认为,美国传统对罗马天主教传统是有价值的。默里的观点受到了罗马天主教极端保守派的严厉批判,面对对他的攻击,默里声明,现在不是要罗马天主教和美国的民主和谐一致,而是要谈美国的民主是否能和罗马天主教和谐一致。然而,不管怎样,默里的具有民主气息的宗教观点在保守的罗马天主教派中,显然是进步的。在基督新教中占优势的美国社会,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1702932060
1702932061 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影响的神学家有两人,一人是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另一人则是约翰·默里。然而,他们的思想截然不同。尼布尔是美国现实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而默里则是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默里和尼布尔的关系,他们共同的和不同的,他们构成的讨论和辩论是美国宗教和政治思想史中最丰富的对话之一。”(20)尼布尔对默里的评价是:“默里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用罗马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和美国的民主传统同时进行思考。”(21)
1702932062
1702932063 默里的民主思想和政治理论主义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702932064
[ 上一页 ]  [ :1.7029320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