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32925
(52) E.H.Carr,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 148 and p. 151.
1702932926
1702932927
(53) Stanley Hoffmann, Duties Beyond the Border, Syracus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 1—2.
1702932928
1702932929
(54) Hedley Bull, “International Theory: The case for a classical Approach”, World Politics, No.2 1966; 布尔在1977年出版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The Anarchical society)里对这场论战作了进一步的总结。
1702932930
1702932931
(55) Steve Sm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ritish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Basil Blackwell Ltd.1985, p. 13.
1702932932
1702932933
(5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Rosenau,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12.
1702932934
1702932935
(57) 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eds.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1995, p. 14.
1702932936
1702932937
(58) Klause Knorr and James Rosenau,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214.
1702932938
1702932939
(59) Steve Sm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ritish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Basil Blackwell Ltd.1985, pp. 45—54.
1702932940
1702932941
(60) 同上书,第17页。
1702932942
1702932943
1702932944
1702932945
1702932947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四章 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1702932948
1702932949
现在需要的是寻求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它既承认世界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战略,以防止大动乱和核战争。“为权力而斗争”的现实主义已经不够了,结合权力斗争和世界秩序的新现实主义必定会出现。
1702932950
1702932951
——斯坦利·霍夫曼:《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
1702932952
1702932953
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最近出现的令人欣喜的发展是现实主义的恢复。70年代初,现实主义学派在支配国际关系理论学科20年之后,开始败下阵来。它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行为主义学派、多元主义学派、全球主义者和激进派。然后,到70年代末,现实主义学派重整旗鼓,在“新现实主义”的旗号下进行了反击,并逐步显示,它正恢复昔日的支配地位。现实主义的“复兴时期”开始了。
1702932954
1702932955
——理查德·科特尔:引自马洛特·赖特和A·J·R·格鲁姆(主编)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手册》
1702932956
1702932957
以华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触发了一场新的论战,这场论战从80年代初起一直支配着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
1702932958
1702932959
——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法尔兹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1702932960
1702932961
1702932962
1702932963
1702932965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1702932966
1702932967
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接近尾声。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优势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此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已显然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现实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少学者敏锐地看到形势的这一转折,认为战后以来的全球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权力分散、政治多极和霸权丧落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于是,他们着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救”。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正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表现在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见解。由于新现实主义还主张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互相渗透、取长补短、融合为一,学术界有时也将新现实主义称为后行为主义或后传统主义或“科学现实主义”。
1702932968
1702932969
不难看出,新现实主义思潮是国际关系学前次论战的延伸和演变,反映了西方学者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了的形势的新的理论认识和提出的应变对策。
1702932970
1702932971
正如英国学者理查德·利特尔在80年代初指出的:“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最近出现的令人欣喜的发展是现实主义的恢复。70年代初,现实主义学派在支配国际关系理论学科20年之后,开始败下阵来。它遭遇到来自行为主义学派、多元主义学派、全球主义者和激进派等各方面的攻击。然后,到了70年代末,现实主义学派重整旗鼓,在‘新现实主义’的旗号下进行了反击,并逐步显示,它正恢复昔日的支配地位。现实主义的‘复兴时期’开始了。”(1)斯坦利·霍夫曼在评论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时,也曾生动地叙述过:“现在需要的是寻求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它既承认世界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战略,以防止大动乱和核战争。‘为权力而斗争’的现实主义已经不够了,结合权力斗争和世界秩序的新现实主义必定会出现。”(2)
1702932972
1702932973
新现实主义学派是前次“论战”的延伸和演变的产物,它的理论特征是: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注意。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法尔兹格拉夫具体提出了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该学派不仅勾勒了国际关系的性质和范畴,而且努力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多样化的综合性国际关系理论;第二,该学派主张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即在国际关系理论和重大国际现实问题之间实现“研究分工”;第三,该学派认为现实主义的定性分析和科学行为主义的定量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应该互补,而不应该对立;第四,该学派强调微观国际关系和宏观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交叉研究,使国际关系学成为一门以政治和经济为两大杠杆,融合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3)。
1702932974
[
上一页 ]
[ :1.7029329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