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34725
1702934726
在第一概念中,华尔兹指出,人类本性是恶的,恶的本性决定人类必然要发动战争。在如何对待人的恶的本性问题上,存在着两派。一派对人性的看法是乐观的,认为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和谐,人类最终会避免战争。另一派认为,现实是邪恶的,人类的本性不会改变,战争将会继续下去。因此,这一概念分析的结论是:“人的罪恶或不轨行为将导致战争;人心——世人如都能具善心,就会出现和平,这就是第一概念的简短结论”(27)。利珀认为,单单第一概念还不足以说明战争发生的根源。(28)
1702934727
1702934728
在第二概念中,他分析了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认为国家内部政治的缺陷也是战争的一个根源,国家有时会通过国际战争来解决国内的矛盾。因此,避免战争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好”的国家。究竟什么是好的国家?大多数人认为,国家应进行改造才能避免战争。在如何对国家进行改造的研究上,华尔兹认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标志着第二概念的最成熟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首要观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导致战争,进行革命、摧毁资本主义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和平。”(29)华尔兹认为,马克思对国家进行改造的理论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是和平的国家的观点可以成立,但是,他否认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只是和平关系的观点。他指出,不能简单地说,和平与战争分别是好的国家和坏的国家的产物。事实证明,华尔兹关于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并不能完全避免战争的判断是正确的。
1702934729
1702934730
如果不能仅仅从人和国家来解释战争的根源,还有哪些因素是战争的根源呢?华尔兹由此引出了他的第三概念:国际的无政府状态是引起战争的根源。所谓无政府状态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缺乏维持和平的有效的法律工具和组织机构的状态。华尔兹认为,在国际社会中,各国都有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国家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矛盾?在有秩序的国内政治中,是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化干戈为玉帛,但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由于不存在像国内那样的政治权力机构,所以各国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一旦矛盾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就会出现以实力解决问题的现象。在个人表现为用拳头解决问题,在国家表现为用武力解决问题。国家之间的战争由此而发。华尔兹把建立未来世界和平和避免战争的希望寄托在建立世界政府上。他预言,在世界政府建立之后,国家之间的战争就不会再发生了,但是由于世界政府还不够强大,国内的战争还会出现。在这里,就有疑问了,在世界政府建立之后,国内还会发生战争,那么,在国际上,在世界政府的范围内就不会发生战争吗?
1702934731
1702934732
然而,无论华尔兹的理论有何缺陷,他的关于冲突的论述至今还是较系统的。利珀认为,“关于国际体系性质的分析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发展趋势。”(30)华尔兹在这方面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
1702934733
1702934734
在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鲁道夫·拉梅尔和他带领的一批学者所进行的关于国际冲突的研究,他们对230个冲突变数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得出了11种冲突因素假设:经济发展层面上的冲突行为、国际沟通程度、国际合作总量、政府专政主义、国家权力、稳定、军事实力、心理动机、民族价值观、地理世界,以及上述若干特征的结合。拉梅尔的研究为国际冲突分析提供了实证思路,该研究关于沟通合作与对抗利益从两个不同方面构成冲突的原因的结论,在学术界引起相当的关注。(31)
1702934735
1702934736
四、国际冲突的类型分析:康恩的“升级模式”
1702934737
1702934738
至于国际冲突的类型,大多数学者倾向分为以下五类:即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恐怖活动、内战与革命、国际战争(局部和世界战争)。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关于国际冲突模式的研究,学者们设计出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意识和社会心理研究模式。1962年美国军事战略理论家赫尔曼·康恩针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利的教训,提出“逐步升级”的国际军事冲突模式。他把冲突、危机和战争的过程分为16个阶梯。1965年,他在《逐步升级战略》一书中进一步将其过程分为7个门槛(分歧产生、不要翻船、核武器是不可想象的、不使用核武器、中心避难、核战争、城市目标)和7个阶段(潜伏的危机、传统的危机、紧张的危机、离奇的危机、威慑性攻击、攻击军事目标的战争、攻击民用目标的战争)以及从互相报复、禁运封锁到武力威胁、战争讹诈、常规战争到核大战的44个阶梯(见下图)(32)。康恩的“逐步升级”模式被视为西方国际冲突理论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1702934739
1702934740
冲突逐步升级的阶梯
1702934741
1702934742
1702934743
1702934744
1702934745
1702934746
1702934747
1702934748
1702934749
1702934750
1702934751
利珀认为,康恩的阶梯模式虽无多少新的东西,又充斥“想象”,但是却把国际冲突的变化“加以简化”,仍有参考价值。(33)
1702934752
1702934753
学者们还论及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主要是:(1)政治解决途径,包括国家之间的谈判、协商、斡旋、调停;(2)法律解决途径,以国际法庭为主进行的调解、仲裁和裁定等;(3)行政解决途径,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作的各种努力。
1702934754
1702934755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冲突论的影响锐减,然而,在博弈论与国际冲突论方面仍有新的进展,这里当不加赘述了。
1702934756
1702934757
1702934758
1702934759
1702934761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四节 均 势 论
1702934762
1702934763
一、什么是均势
1702934764
1702934765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1702934766
1702934767
华尔兹说:“如果有任何具有特征性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话,那就是均势论。”(34)
1702934768
1702934769
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城邦时期以及古印度时期,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就得到广泛应用,到18—19世纪,均势理论在维持国家间力量均衡和国际局势的稳定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概念,不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存在着许多争议,因为均势不是一种精确的、能够计算和量定的概念。另外,因为均势在不同的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学者们对这一理论褒贬不一。
1702934770
1702934771
什么是均势?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如下图所示:
1702934772
1702934773
1.A方与B方处于权力均势状态。
1702934774
[
上一页 ]
[ :1.7029347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