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45199e+09
1702945199
1702945200 [35]Sunday Times,3 May 1998.
1702945201
1702945202 [36]Richards,Castles,57.
1702945203
1702945204 [37]Observer,Magazine,4 April 1965.
1702945205
1702945206 [38]Observer,Magazine,4O ctober 1987.
1702945207
1702945208 [39]Observer,Magazine,11 April 1965.
1702945209
1702945210 [40]Sunday Times,Magazine,11 February 1968.
1702945211
1702945212 [41]Parents,April 1947.
1702945213
1702945214 [42]BLO.CCO 170/1/1/4,43.
1702945215
1702945216 [43]General Household Survey 1993,155.
1702945217
1702945218 [44]Independent,9 February 2005.
1702945219
1702945220
1702945221
1702945222
1702945223 中产阶级史 [:1702939232]
1702945224 中产阶级史 第九章 脆弱、依赖、情绪化的人:妻子与家庭
1702945225
1702945226 乔治五世曾经声称:“我们民族的家庭生活是……坚强的、平凡的和纯粹的。”[1]他的语调和情绪是维多利亚式的,在他统治时期以及之后,家庭一直是社会的根基,也是衡量整个国家道德健全的标准。由于这一原因,家庭受到政治家、新闻记者和社会分析家的持续关注,他们定期评论家庭的状况。某些人认为,家庭是一种能够演变进化的、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如此的话,家庭会变得强化还是弱化?道德保守主义者相信改变将会带来损害,他们赞同保留原有的家庭生活模式。原有的家庭架构和规则是维多利亚式的和中产阶级式的,但在20世纪它未能很好地保持。
1702945227
1702945228 1918年以后许多人感到家庭状况不妙。战后离婚率猛升令圣公会震惊,他们担心“家庭理念”将要崩溃。[2]一位来自兰开夏郡的公理教牧师痛斥现代婚礼的“轻浮精神”,他列举的一个现象是,在婚礼早餐上他难以忍受不礼貌的“咯咯傻笑和咯咯谈笑”。[3]战争导致了大量的、我们所称的单亲家庭,它们由战争遗孀们所主持,但她们被指责过于纵容子女,尤其是男孩。[4]
1702945229
1702945230 家庭还是国家等级体制训导的最低层次。道德标准是在家庭内习得,如果缺乏父母的模范效应和强制性(通常是家长式的强制),那么就会导致青年人的任性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指责青少年犯罪的上升是由于缺乏父亲的强制管教,这种管教往往持续几年就结束。还有一些指责是针对有工作的母亲,她们对女儿的漠不关心,导致了一代任性轻浮的女孩。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家庭破裂被认为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21世纪伊始,新的工党政府通过了一项法律,强制父母承担子女教养义务,对于那些不知如何教导子女的人,要求他们参加父母培训课程。还有一项措施是管束老妖怪——无法无天的下层阶级。
1702945231
1702945232 严格管制并非总是能收到效果或者为未来父母提供一种模式。一个1936年出生的中产阶级主妇回忆,她母亲的咒骂言语让她震惊,父亲则把她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一幅色情紧身胸衣“永远的安伯”的图片撕碎。1975年她已经40岁了,她打算让15岁的女儿自己决定自己的事。[5]让中产阶级改变维多利亚式父母观念需要经历很长时间,这种观念认为孩子天生是纯真无邪的,对腐败事物缺乏免疫力。尽管许多父母在私下里对此观念有所怀疑,但它一直被坚持着。1951年一位母亲剪掉杂志上的一幅裸体画以避免家庭成员感到尴尬,她问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庄重的女人或者是不是过于一本正经?”[6]
1702945233
1702945234 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可以在妇女杂志的专栏中找到,那里有大量关于子女教育的建议。那些知心大妈们对着中产阶级女性继续履行着道德仲裁者的责任,现在她们也开始对亲密关系指手画脚,在以前,这类事情不会公开讨论而只归心理门诊处理。报刊上所提供的建议不得不考虑道德态度已经发生了广泛的变化。1934年一位母亲想知道,对于女儿要求大门钥匙和借用口红应该如何回应,她所获得的劝告是:由于经历了战争,妇女已经获得全面“解放”,老的道德已经失效,现今最明智的母亲要相信女儿有“好的判断”,承认她的独立性,考虑周全后再施加影响。如果需要的话,母亲应该像朋友一样关心子女,不要像是绝对一成不变道德观的严厉监护人。并不是所有的劝告都是如此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知心大妈们劝告父母严格禁止女儿与军人——尤其是美国军人——联谊交往。
1702945235
1702945236 1918年以后,父母要做孩子的密友而不是疏远的支持者,有时甚至是固定律法的执行者,这种父母理念在中产阶级当中已获得普遍认同。《父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一本启蒙性月刊——提倡了一种新的父母教养理念。这种理念提出,孩子不再局限于被看护的领域里——在这里他们由仆佣们监管着,吃着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食物。相反,孩子们的世界也由于收音机和汽车而变得丰富,父母被鼓励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共同游戏消遣。下班回家的父亲被要求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长大一点后,要与他们一起玩麦卡诺组合玩具、集邮和进行男性探险。1946年,为了弥补战争期间父亲职责的缺失,父亲们被劝告要让自己的儿子对“男人的事情”感兴趣,所谓的“男人的事情”包括足球、飞机模型和汽车引擎。当男孩要进入青春期的时候,父亲成为“可以与他分享任何日常话题的伙伴,与他的交谈内容可以深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7]以往庄重严肃的家长变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而睿智的兄长。
1702945237
1702945238 母亲的职责是把女儿带入女性世界,让她为成为母亲而做准备。与数百年前的女孩一样,现在的女孩也要学习制作面点、编织和缝纫。[8]对于每一个“家教良好的家庭”来说,还有一些教育内容是要培养孩子未来的“道德行为”。“直接简单的解释”是最好的,除了有关性方面问题的询问,解答这类问题要自然,绝对不要躲躲闪闪。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不可避免的,要冷静对待。1958年《好管家》杂志劝告那些儿子即将上大学的父母们,同性恋并非都是心理异常,虽然有些是“极其恶意的”,“走得太远”可能导致危险。女孩子则被警告在激情状态下存在失去自我控制的危险。[9]
1702945239
1702945240 父母们完全接受子女成长的分阶段定义:儿童期、少女期和少男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青年人的漫画和杂志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间,《好友》封面显示了三个穿着板球和足球套装的男孩,其中一个男子还驾着摩托车,穿着摩托外套和护目镜。三个男孩中间有一本很大的书(集邮册),一个无线电收音机,一个帆船模型和一个火车头模型。这些就是12—16岁男孩的活动兴趣。杂志内容则是有关寄宿学校生活、体育活动和高度冒险活动的奇闻漫谈。对于女孩子来说,安吉拉·布拉齐尔及其模仿者则为她们提供了一些寄宿学校中的喧闹游戏。男孩和女孩都拥有一些极其秘密的冒险领地,大多在乡村中,由亚瑟·兰塞姆和伊尼德·布莱顿所创造。
1702945241
1702945242 《燕子》、《鹦鹉》和《著名的菲伍》描述的都是中产阶级的孩子。马库斯·莫里斯牧师在1951年创建了《鹰》漫画,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持中产阶级的精神世界和品质。《鹰》漫画也是针对庸俗和暴力的美国漫画的一剂解毒良药。莫里斯向读者承诺提供“好的新闻、兴趣和娱乐”,这包括冒险系列小说和精心绘制而引人入胜的伟人图画传记,包括贝登堡和艾尔弗雷德大帝。
1702945243
1702945244 透过《鹰》的读者来信栏目可以大致了解少年期儿童的心态,威廉·布朗以及此前的《男孩自己的报纸》的读者们都喜爱阅读这些来信。1954年,一群11—12岁的青少年报告说,在夏季他们组织了一个俱乐部,俱乐部的总部设在一个谷仓里,他们编辑了一份手写的报纸,扮演士兵游戏,为了筹集活动经费,他们还做一些临时工作,比如清洗窗户。这群小男孩经常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游戏内容是关于“行凶抢劫”的故事:讲黑话的街头混混会帮助其他人,无私的英雄是一个11岁的跛子,他设法保护了文法学校,那是他病弱的母亲和6个弟妹的喜爱之地。[10]《女孩》——《鹰》的女孩版——的读者获得了有益于健康的食谱,之前的女孩漫画和杂志所集中强调的女性成就,在《女孩》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女孩》的卡通传记漫画包括苏格兰的玛格丽特女王玛丽·斯莱瑟。
1702945245
1702945246 20世纪50年代的《伊丽莎白青年》是针对中产阶级青少年读者的月刊,其内容充满了个人的创造精神、充满活力的户外活动和自我完善的探求,刊物上还有一些时事文章、短篇故事、著名作家——如杰弗里·特雷斯——写的系列剧,以及奈吉尔·莫尔斯沃思对圣卡斯塔德预科学校的颠覆性评论。读者来信也反映出正面取向的关注:未来职业咨询,以及询问假期在瑞士儿童村工作和宠物养护等问题。有一个读者询问哪里可以购买灌丛婴猴,获得的回答是:在军人与海军商店里可以花15英镑10先令购买(这个价钱让父母吃惊),它可以养在膳食蠕虫、海绵蛋糕和水果里。[11]刊物上还有榜样形象的介绍,包括南极探险家,对于爱好冒险的人,罗利自行车向购车者承诺“冒险就在眼前”。刊物推荐的另外两种活动是坚持“花季日志”和拓印。
1702945247
1702945248 1958年这个让个人奋发向上的世界拉响了警报,一个14岁女孩写的一首诗激起了中产阶级的热情,这个女孩心目中的英雄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汤米·斯梯尔。“是摇滚乐让他们保持了生命”,她这样描写她同时代的人,这些人穿着“邋遢的针织衫和闪光的袜子”,“对连衣裙不屑一顾”。[12]在10年间,由儿童成长为成人过程的维多利亚式理念被取代。“年轻的成年人”被拖入不断扩张的“时尚”和消费世界。1961年的一则广告宣称“教室时尚”到来,这则广告提供了“实践美德与时尚风格”相结合的校服。[13]朱迪服装是针对“五至十几岁”孩子的时尚服饰,1966年对于这一品牌服装的吹捧文章警告说“管好你的儿子”。[14]第二年一位时装大师告知父母,“少年儿童们”再也不能用姐姐穿过的衣服来搪塞了,她们想要“迷你裙和时髦的衣服”。[15]自18世纪后期以来,孩子们第一次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打扮。零花钱的数量上涨,许多父母很高兴地默认孩子们追赶时尚潮流的要求。1969年一位广告经理感到羞愧,因为他“很丢脸地”行使父亲权力禁止14岁的女儿参加披头士音乐会。作为补偿他给女儿买了一整套的披头士唱片。[16]这种姑息政策很普遍,在某些方面,它也被认为标志着家庭崩溃的开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值得欢迎的迹象,显示了专制的和男性主导的家庭的灭亡。
[ 上一页 ]  [ :1.7029451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