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77263
1702977264
为了更好地探寻列宁的思路,我们再联系这个决议的第7条。这一条规定,如果中央委员进行派别活动,“就把他降为候补中央委员,甚至采取极端措施,把他开除出党”[21]。但是,大会对此谨慎地作了特别限制,规定采取这种极端措施时应召开中央全会,并请全体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参加,需得到2/3的多数票方得通过。列宁在大会上一再强调这是一种极端措施,提议不公布这一条,“希望不用这一条”,“只有觉察到情况十分危险,才能例外使用”。[22]此时,列宁还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让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有权开除中央委员,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民主制和任何集中制都不容许的。”[23]列宁在这里触及的是一个党内民主建设的世纪性课题。可惜列宁当年强调的“不容许的”、“不希望”发生的“例外”,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1702977265
1702977266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区别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与派别活动?如何防止和惩处借反派别活动而破坏党章、党纪和党内民主的行为?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702977267
1702977268
[1]转引自(俄)德 · 阿宁编,丁祖永等译:《克伦斯基等目睹下的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三联书店1984年版。
1702977269
1702977270
[2]转引自李永全:《俄国政党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702977271
1702977272
[3]参见郑异凡:《史海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02977273
1702977274
[4] (美)约翰 · 里德著,郭圣铭译:《震撼世界的十天》,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02977275
1702977276
[5]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
1702977277
1702977278
[6]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702977279
1702977280
[7]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702977281
1702977282
[8] 《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
1702977283
1702977284
[9]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702977285
1702977286
[10]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
1702977287
1702977288
[11]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
1702977289
1702977290
[12]详见黄宗良:《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02977291
1702977292
[13]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02977293
1702977294
[14]参见(苏)阿 · 拉兹贡:《无产阶级专政初期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1977年版。
1702977295
1702977296
[15]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
1702977297
1702977298
[16]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702977299
1702977300
[17]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
1702977301
1702977302
[18]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0卷。
1702977303
1702977304
[19]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702977305
1702977306
[20]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
1702977307
1702977308
[21]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702977309
1702977310
[22]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
1702977311
1702977312
[23]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
[
上一页 ]
[ :1.7029772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