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78107
1702978108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非常措施”还在程度不同地持续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形势在不断恶化。南方歉收使局势更加严重,农民不愿按压低的价格把粮食卖出去,粮食采购再次失败。由于城市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发生中断,人们不得不连夜排队购物,这造成不满情绪爆发,罢工不断出现。有资料显示,在1928年前9个月中发生了96次达1.7万纺织工人的罢工,同时期也有1万冶金和矿井工人的罢工。[34]为控制事态发展,地方政府自发实行了配给制。1929年2月,经政治局决定,在全国实行了配给制。
1702978109
1702978110
形势的恶化,使一些地方的群众和干部中出现了有利于布哈林和李可夫的言论。1929年初,据中央委员会的一名主任巡视员报告,他所到乌拉尔的下塔吉尔区,“支部里都认为,右派在于他们要求给工人供应充足的面包。”《乌拉尔工人报》记者还报道了工人的言论,说李可夫和加里宁“是站在农民这边的”,为不让他们讲话而抱不平。[35]
1702978111
1702978112
政治经济形势的这种状况,并没有保证布哈林集团的胜利。正是在这期间,出现了莫斯科托洛茨基分子散发的一张传单,揭载了布哈林同加米涅夫在1928年7月11日的“秘密会面”和谈话。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情况,将它视为“右派”的非组织活动——秘密组织反对派,借此而向他们发起了决定性的进攻。在1929年1月30日召开的联共(布)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上,大肆宣扬并公布了这次会面和谈话的细节,把布哈林集团置于政治上极被动地位。斯大林利用这一有利局面,乘胜追击,进一步取得组织上的优势,在1929年四月中央全会上,彻底在政治上取得了对布哈林集团的胜利。
1702978113
1702978114
对布哈林集团的胜利,解除了束缚斯大林集团的手脚,他们在1929年4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上批准了实现超高速工业化的五年计划方案,方案规定工业总产量增加1.8倍,而第一部类增加2.3倍。[36]接着几个月后连这些数字也作了修改,大大提高了一系列关键性工业部门的五年计划任务。同时,在农村又变本加厉地恢复并加剧了非常措施。把收购粮食的计划任务从上到下直接下达到了村,并由积极分子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农户。对没有完成交售义务的富农“交付法庭审判,或者处以其他形式的惩罚(罚款或其他处分)”。[37]如果拒绝完成任务,则“处以5倍罚款”。“第一次”这样处罚;“第二次”——则可判处剥夺自由和强迫劳动一年[38]。
1702978115
1702978116
从上面这些措施可以看出,非常措施发展到这种地步,粮食收购和剥夺富农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到1929年5—6月间,对农民实行暴力已经成了基本的政策方针。加倍惩罚变成了法律和行动准则,由没收粮食发展到没收生产工具,行动越来越过火。实际上,随着布哈林集团在1929年十一月全会彻底失败,到1929年秋冬,非常措施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取代了新经济政策。而正式宣布要把新经济政策“抛开”,[39]让它“见鬼去”的,是斯大林1929年12月27日在马克思主义土地工作者代表会议的报告,这可以说是新经济政策最后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1702978117
1702978118
总之,由于当时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着浓厚的“军事共产主义”思想基础,而以斯大林为首的党的领导主流,又不是以新经济政策的改革思想去引领、克服并化解上述矛盾和冲突,而是以违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传统意识形态,即“左”的思想去处理、解决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问题,造成了这一政策最终被取消的命运。
1702978119
1702978120
[1]Боханов Α. Η., Горuнов Μ. Μ.,Дмumренко В. П. u ∂р.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М., 1996. С. 222.
1702978121
1702978122
[2]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702978123
1702978124
[3]原载弗 · 伊凡诺夫:《苏联文学思想斗争史(1917—1932)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转引自马龙闪:《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02978125
1702978126
[4]柯根:《新兴文学论》,上海南强书局1930年版。
1702978127
1702978128
[5]柯根:《新兴文学论》。
1702978129
1702978130
[6]Боханов Α. Η., Горuнов Μ. Μ., Дмumтренко В. П. u ∂р.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М.,1996. С. 218.
1702978131
1702978132
[7]Боханов А. Н. Горинов Μ. Μ., Дмumренко В. П. u ∂р.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М. 1996, С. 253. ВертН.,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1900—1991: Пер. сфр. 2-е изд.М., 1996. С. 183.
1702978133
1702978134
[8]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02978135
1702978136
[9] Боханов Α. Η., Горинов Μ. Μ., Дмumренко В. П. u ∂р.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Μ., 1996. C 224.
1702978137
1702978138
[10] Боханов Α. Η., Горuнов Μ. Μ., Дмumренко В. П. u ∂р.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М.,1996. C 253.
1702978139
1702978140
[11]伊 · 爱伦堡:《人 · 岁月 · 生活》上卷,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1702978141
1702978142
[12]伊 · 爱伦堡:《人 · 岁月 · 生活》上卷。
1702978143
1702978144
[13]伊 · 爱伦堡:《人 · 岁月 · 生活》上卷。
1702978145
1702978146
[14] Россия Нэповс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 2007. Νo4. С. 152.
1702978147
1702978148
[15] Верт Η.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1900—1991 : Пер. сфр. 2 - е изд. М., 1996. C. 178.
1702978149
1702978150
[16]Верт Н.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1900—1991 : Пер. сфр. 2-е изд. М.,1996. C. 178.
1702978151
1702978152
1702978153
[17]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а. XX век : Учеб. для студ. высш. учеб. заведений : В 2т. /под ред. A. Ф. Кцселева, Э. М. . М., 1999, Т. 1. С. 408.
1702978154
1702978155
[18]村社组织内不存在有组织的贫农团体;而被剥夺的人却可以参加选举,还有通过决定的表决权,但铁匠、放牧人和失去土地的人却没有这些权利。
1702978156
[
上一页 ]
[ :1.7029781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