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81123e+09
1702981123 斯大林的工业化和集体化是托洛茨基予以肯定的为数不多的几项措施。可以说,托洛茨基所坚持的东西,大体上没有违背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说。可惜的是托洛茨基这种教条式的坚持,脱离了俄国的现实。他对布哈林的批判是一种倒退。因为到20年代,布哈林已经摆脱了左的极端主义,开始正视俄国的落后的现实。他坚持列宁的合作社思想,反对集体化方针,反对对农民使用强制和暴力,反对对农民实行剥夺政策,主张让农民发展自己的经济,甚至号召他们“发财”。他主张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保持农轻重的合理比例,反对不顾国情的高速度的片面发展重工业。托洛茨基完全看错了人,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了布哈林。斯大林后来开展的“反右倾”斗争,其始作俑者乃托洛茨基!布哈林帮助斯大林打倒了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则给斯大林提供了反对布哈林的现成思想武器!
1702981124
1702981125 30年代托洛茨基在国外所写的论文和专著,对苏联现实的剖析,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揭露,是对“苏联学”的重大贡献,也许可以说他是西方后来盛行的“苏联学”的先驱。他毕竟是从这个国家出去的,他对这个国家有深入的了解,他懂得马克思主义,知道列宁的想法,清楚这个政权的长处和缺点,因此,从他的笔头出来的东西,不像西方作家所写的那样往往给人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1702981126
1702981127 1936年托洛茨基写了《被背叛的革命(苏联的现状及其前途)》,对当时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剖析,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的理解和阐述,他对苏联社会所作的分析,仍然能给人以某种启迪。这是托洛茨基留给后世的值得批判地吸收的遗产。要探讨苏联在半个多世纪以后崩溃的原因,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1702981128
1702981129 通观托洛茨基的一生,他无疑是个革命家。到现在为止,几乎所有斯大林枪下之鬼,都由官方正式恢复了名誉(只有像叶若夫那样的刽子手除外),但托洛茨基并没有获得苏联当局的正式平反,理由是他没有被正式判刑。不过,斯大林当年给托洛茨基加上的几个最大的罪名,如“托洛茨基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德国法西斯的间谍”、“帝国主义的走狗”,没有一个是能够成立的。
1702981130
1702981131 托洛茨基是悲剧性的人物。他参加无产阶级打天下的斗争,舍生忘死,但胜利后不久就有家归不得,继续他在革命前的流亡生活。先前他是被沙皇反动政府赶出去的,后来又被无产阶级政府驱逐出境。他在国外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反对和揭露斯大林的工作,但他还是承认,苏维埃政权是工人政权,社会主义革命的果实尚未完全丧失。当苏联面临法西斯德国进攻的危险时,他号召保卫这个工人国家。他坚持工业化和计划经济,主张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他的这些主张,在提出之初曾受到斯大林的猛烈批判,被冠之以“超工业化”、“剥夺农民”的罪名,然而在他被驱逐出国之后,斯大林马上放手搞起全盘集体化,彻底剥夺农民,实行高速工业化,其所采取的措施,所定的速度,是连托洛茨基本人当年也不敢设想的。
1702981132
1702981133 纵观托洛茨基的社会主义观点,有几条是他始终坚持的,这就是世界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因此,尽管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指责甚多,但除了世界革命,斯大林的许多主张同托洛茨基的差别并不大,有的也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另一种发展的选择,但托洛茨基所坚持的只是上述几点,而对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则忧心忡忡。在这一点上,托洛茨基显然落后于同时代的布哈林,在理论方面他把布哈林作为主要的攻击对象,显然不是偶然的。他同布哈林的争论才真正是两种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争论。
1702981134
1702981135 [1]《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4卷。
1702981136
1702981137 [2]《真理报》1918年11月6—9日。转引自罗 · 亚 · 麦德维杰夫著:《让历史来审判》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02981138
1702981139 [3]《列宁全集》第2版,第33卷。
1702981140
1702981141 [4]见郑异凡:《斯大林伪造“政治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
1702981142
1702981143 [5]《列宁全集》第2版,第33卷。
1702981144
1702981145 [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记录》,莫斯科1958年版。
1702981146
1702981147 [7]高尔基著:《列宁》。转引自罗 · 亚 · 麦德维杰夫著:《让历史来审判》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02981148
1702981149 [8]《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702981150
1702981151 [9]《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
1702981152
1702981153 [10]《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
1702981154
1702981155 [11]《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1156
1702981157 [12]《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2卷。
1702981158
1702981159 [13]《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2卷。
1702981160
1702981161 [14]《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1162
1702981163 [15]《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2卷。
1702981164
1702981165 [16]《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2卷。
1702981166
1702981167 [17]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702981168
1702981169 [18]其基本内容见俄共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702981170
1702981171 [19]《回忆列宁》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702981172
[ 上一页 ]  [ :1.7029811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