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81294
1702981295
无产阶级专政本应该只存在于过渡时期,但斯大林把它永久化了。在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之后,他仍强调保留具有专政与镇压职能的国家。1950年7月28日,斯大林在答阿 · 霍洛波夫时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国家消亡问题(其真正的含义是指国家的暴力镇压职能的消亡),对于苏联不适用“在资本主义包围存在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只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而所有其他国家被资本主义所统治的时候,革命胜利了的国家,要想不被资本主义的包围击溃,就不应当削弱而应当大力加强自己的国家,加强自己的国家机关、侦察机关和军队……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公式对于社会主义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胜利的时期是正确的”。[20]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所说的并不是不要国家,而是不要具有镇压职能的国家,列宁把这个国家称为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在实行镇压的同时,还把民主扩展到绝大多数居民身上,以致对实行镇压的特殊机器的需要就开始消失。自然,剥削者没有极复杂的镇压的机器就镇压不住人民,但是人民镇压剥削者却只需要有很简单的‘机器’,即几乎可以不要特殊的‘机器’,不要特殊的机构”[21]。斯大林要通过加强国家专政机关的做法达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目的,只能是南辕北辙。
1702981296
1702981297
斯大林讳言民主,除了关于苏联宪法的报告外,他基本不使用“民主”这个字眼,他认为民主与专政是不相容的,民主就是一种拥护党的决定的自由,而这种民主就是同意、赞成总书记斯大林的立场、观点、方法,否则就是反对列宁,反对党。他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人的斗争突出反映了这一特色,对于这些无产阶级政权的创建者来说,他们对本阶级、对党是无限忠诚的,他们只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上与斯大林有不同意见,而且他们的意见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如托洛茨基强调加强苏联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布哈林强调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等等,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1702981298
1702981299
斯大林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危害
1702981300
1702981301
在实践中,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702981302
1702981303
一是片面强调专政,忽视了国家的民主体制建设。在斯大林的实践中,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变成了领袖个人的专政,斯大林把党和国家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把自己当成党和国家的化身,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对领袖个人的崇拜。斯大林在苏联建设问题上听不得不同意见,致使许多缺点和错误难以得到纠正。
1702981304
1702981305
二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尊重。社会主义应该实行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民主,斯大林也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宪法——1936年的宪法,规定用平等的选举代替不完全平等的选举,用直接的选举代替多级的选举,用无记名的选举代替记名的选举。法律保障苏联公民享有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游行及示威自由。苏联公民有人身不受侵犯的保障,任何公民,非经法院决定或检察长批准,不得逮捕。公民住宅不可侵犯及通信秘密,均受法律之保护。遗憾的是这些权利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根本没有落实。各级干部、苏维埃代表都不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党的组织部门任命的,选举基本流于形式。由于公民没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导致国家政权机关与民众相脱离,失去民众的监督与制约,难以真正为民众谋利益。
1702981306
1702981307
三是一味强调专政,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发生了破坏法制、滥杀无辜的大清洗。大清洗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常态,从1928年沙赫特事件开始,到斯大林逝世前夕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到底制造了多少冤魂,至今都统计不清楚。这严重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
1702981308
1702981309
四是严重伤害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使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动摇了国民经济的基础。斯大林不是把农民当成同盟者,而是当成“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把农民变成了革命对象,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消灭了个体农民,把农民完全纳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体系之中。剥夺农民的僵硬的集体农庄制度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据统计,1950年苏联的谷物(注意,是谷物,而不是粮食)总产量为6480万吨,1913年沙俄时期则为7250万吨,同期苏联肉类年产降为490万吨,而沙俄时期为500万吨;人均谷物由540公斤降为447公斤,畜产品由31公斤降为27公斤。[22]实践证明,在俄国这样的农民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否定和离开与农民的联盟,视农民为“异己”阶级,必然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农业的无效率和落后,制约了苏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品的不足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影响了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1702981310
1702981311
总之,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实践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背离了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原则。有人说苏联的悲剧在于斯大林没有把社会主义与民主结合起来,是有道理的。
1702981312
1702981313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
1702981314
17029813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
1702981316
1702981317
[3]《斯大林选集》上卷,第219页。列宁在1918年秋写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文中说过:“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取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见《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
1702981318
1702981319
[4]《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
1702981320
17029813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4卷。
1702981322
170298132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
1702981324
170298132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
1702981326
170298132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
1702981328
1702981329
[9]《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
1702981330
1702981331
[10]《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
1702981332
1702981333
[11]《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
1702981334
1702981335
[12]《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
1702981336
1702981337
[13]《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
1702981338
1702981339
[14]《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702981340
1702981341
[15]《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
1702981342
1702981343
[16]《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
[
上一页 ]
[ :1.7029812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