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8269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苏联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在欧洲的实力首屈一指。苏联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它收复了战争中的失地,还兼并了其他国家的一些领土,改善了西部的战略环境;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但是,苏联也存在致命的弱点,苏联在战争中损失最为惨重,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有1710座城镇、7万多个村庄、31850个工厂、6500多公里铁路和4100个车站被毁,40%以上的集体农庄、国营农场被洗劫一空。1946—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的1/5,农业产值仅是美国的1/2,基建投资仅是美国的24%,而按人均计算则更低:国民收入为17%,工业产值也是17%,农业产值为42%,基建投资1/5。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选择应该专注于国内建设,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让老百姓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斯大林却没有这样做,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扩大和维护势力范围上,加重了盟国间的不信任,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702982699
1702982700
苏联的扩张倾向加剧了盟国间的不信任
1702982701
1702982702
斯大林领导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斯大林也表现出了相当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倾向。1941年11月6日,在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讲话中,斯大林曾说:“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侵占别国领土和征服别国人民这样的战争目的,无论对欧洲的人民和领土,或是对亚洲的人民和领土,都是一样。”[4]而在实际上,斯大林的做法与其说法相距甚远。
1702982703
1702982704
从1944年开始,随着苏军越出国境作战,斯大林对东欧、巴尔干地区的影响日益增加,引起了丘吉尔的不安。1944年10月,丘吉尔访问苏联,拿出了一个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
1702982705
1702982706
罗马尼亚
1702982707
1702982708
俄国90%
1702982709
1702982710
其他国家10%
1702982711
1702982712
希腊
1702982713
1702982714
英国(与美国一致)90%
1702982715
1702982716
俄国10%
1702982717
1702982718
南斯拉夫……50%—50%
1702982719
1702982720
匈牙利……50%—50%
1702982721
1702982722
保加利亚
1702982723
1702982724
俄国75%
1702982725
1702982726
其他国家25%[5]
1702982727
1702982728
丘吉尔意在限制苏联的行动,尽量保住大英帝国的利益,但斯大林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份建议,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达成的协议是:两国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比例为:苏联80%,英国20%,在南斯拉夫仍为50%对50%。[6]这说明斯大林并没有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没有自私的目的,实际上苏联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与其他大国进行争夺了。
1702982729
1702982730
英、美、苏三大国首脑曾在1943年11月底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讨论了对德协同作战与战后的安排等重大问题。斯大林利用军事上的胜利,想尽量获得更多的领土和其他利益。当丘吉尔提出斯大林的这些做法与苏联所宣称的原则不相符合时,斯大林公开说自己在“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问题上“已成了一个保守党人士”。
1702982731
1702982732
1702982733
1702982734
1702982735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左)、罗斯福(中)、斯大林(右)及其外长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会晤,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新华社稿)
1702982736
1702982737
在这些会议上,斯大林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美英两国领导人,尽量索取更多的赔款、强取别国的土地、侵犯小国的主权。斯大林是分割德国计划的积极支持者。在德黑兰会议上,当罗斯福提出要不要分割德国的问题,丘吉尔提出应建立一个除普鲁士以外的多瑙河联邦时,斯大林说:“我不喜欢成立几个新的联邦国家的计划。既然决定分解德国,就不应该成立新的联邦。罗斯福建议将德国分成五个或六个国家和两个地区,这个削弱德国的方案可以研究。”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认为总统的建议也许是可以接受的,即(1)原则上同意德国应予以分割;(2)委托外长委员会制定出具体计划;(3)在投降条款中增加一项,写明德国将分割,但不详谈。”[7]由于德国被苏联红军和英美的军队分区占领,各国在其占领区内推行不同的制度,最后,德国被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
1702982738
1702982739
斯大林竭力获取别国的领土,扩大自己的版图。他提出苏联帮助波兰把边界西移至奥得河,波兰则放弃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苏联还要求把沿涅曼河左岸一带的东普鲁士北部,包括蒂尔西特和哥尼斯堡城划归苏联,苏联直接从德国得到了大约13.8万平方公里土地,获得了不冻港。斯大林的理由是:“俄国人遭受过苦难和流过这么多血,他们渴望得到一些领土,来略微满足千百万在此战争中受过苦难的居民的心意。”苏联在坚持继续占领芬兰的领土时,还向芬兰这个小国提出索取3亿美元的赔款。当丘吉尔提出向芬兰这个穷国要赔款不大合适时,斯大林坚持他们可以用物资支付。
1702982740
1702982741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提出苏联参加远东战争的条件: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端归还苏联,租借旅顺和大连港及其周围地区,租借中东铁路,承认外蒙古独立。斯大林对罗斯福说,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他和莫洛托夫无法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苏联对日作战。最后,根据斯大林提出的《关于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草案》,背着中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外蒙古现状须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先权须予以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中苏合办公司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还苏联。斯大林这种行为与帝国主义者没什么区别,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与主力,也成了苏联宰割的对象。苏联还于1944年10月10日从中国吞并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对日战争胜利后,斯大林不仅收回了沙皇失去的权益,还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他还不满足,写信给杜鲁门,要求占领日本北海道的北半部,被拒绝。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得到了687707平方公里的土地。
1702982742
170298274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自恃苏联已经强大,不断向盟国施加压力,争取得到更大的利益,于1945年6月向土耳其政府提出了三项要求:土耳其将卡尔斯和阿尔达汉交给苏联;土耳其必须同意苏联在海峡拥有军事基地;修改1936年签订的《蒙特勒公约》。但是,美国只同意满足苏联自由进出海峡的要求,不能接受苏联控制海峡。苏联却不肯放弃这一侵犯土耳其主权的无理要求,于1946年8月8日再次向土耳其政府发出照会,要求与土耳其共同负责对海峡的防御,遭到了英美国家的强烈反对,美国甚至准备以武力来对付这种侵略。莫洛托夫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1702982744
1702982745
“我提出过由我们控制两个海峡。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完全正确,但是,我应当完成对我的委托。1945年,我在战争结束后提出了这一问题。海峡应当由苏联和土耳其守卫。这是不合时宜的,无法实现的。我认为,斯大林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也有错误。
1702982746
1702982747
“我们对土耳其曾有领土要求……斯大林晚年变得有些自高自大,在对外政策方面我不得不重提当年米柳科夫提出过的要求——达达尼尔海峡!斯大林说:‘让我们来施加压力,达到共同管理!’我对他说:‘他们不会给的。’斯大林说:‘你向他们提出要求!’
[
上一页 ]
[ :1.7029826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