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86569e+09
1702986569
1702986570 会谈开始后,勃列日涅夫说了一大通话,意思是:咱们不谈过去的事,也不争辩谁对、谁错,让咱们来讨论怎样解决已经出现的局势。勃列日涅夫的意思很清楚:不谈明目张胆地对一个主权国家实行军事占领,只要捷克帮苏联解决由于实行军事占领而造成的进退两难的处境。但是,杜布切克坚持说:“在捷共中央全会之前,在捷共第14次代表大会之前,也根本不通知捷共中央主席团、国民议会、总统、政府总理和我本人,就采取了五国军事措施,不仅使我党和贵党之间,也使国际共运面临国际共运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最复杂的问题。”[7]苏共中央仍然想立即去掉杜布切克等人,另组捷克的党、政领导班子。但是,无论是斯沃博达或者切尔尼克,都不能接受。而且,比拉克、英德拉等人在这几天中的表演,已使他们在捷克国内声名狼藉。苏共中央最后只好放弃立即搞掉杜布切克等人的打算,但是要杜布切克承认:“捷克国内存在着反革命复辟的现实活动;五国军事干预是正确的、合法的。”根本不提撤军问题。双方谈判一直延续到8月26日午夜。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刺刀下的谈判。其间,勃列日涅夫曾抛开“思想与理想”等词汇,实话实说:“捷克斯洛伐克自最后一次战争结束以来就是苏联安全区的一部分,苏联无意放弃它。出现了‘布拉格之春’,苏共中央担心它走向独立。杜布切克的那些讲话稿没有经过苏共中央批准,干部的调整也没有征得苏共中央的允许。对此,苏共中央是不能容忍的。”[8]这些话,确是显出了勃列日涅夫的“军人本色”。当捷克代表团中有人不赞同这一说法时,勃列日涅夫立即站起来,脸涨得通红,浓眉紧蹙,大声喊叫,转身走出会场。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其他人也站起来,像军人那样跟着勃列日涅夫走出会场。
1702986571
1702986572 苏共中央不仅以刺刀威胁捷克代表团,更以屠杀捷克国内和平居民相要挟。杜布切克等人纵然以死相抗争,但是为了保护国内无辜的和平居民,最后也只能妥协。8月26日午夜,捷、苏两国签署了《莫斯科会谈公报》。公报不再提捷克发生了“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势力进攻”;但是抹去了《行动纲领》,即抹去建设捷克型社会主义的改革;捷克不再提出将捷克局势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捷克重申对华沙条约的承诺,毫不动摇地履行社会主义各国间多边的或双边的协议规定的义务。8月27日凌晨,捷克代表团的全体成员返回布拉格,杜布切克等人总算是劫后余生。
1702986573
1702986574 8月31日、9月1日,捷共中央在苏军的占领下召开全会,把克里格尔、里戈、卡佩克、什维斯特卡等坚定的改革派“开除出党中央主席团”,免除齐萨日党中央书记职务。10月中旬,捷克被迫与苏联签订《关于苏军暂时留驻捷克境内条约》。这项条约规定:捷克向苏联驻军提供一切设施,承担一切费用;苏联驻军及其家属享有治外法权。
1702986575
1702986576 苏军入侵捷克,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主持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齐声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留驻”条约签订后,捷克人民也没有停止抗议活动。1969年1月8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生帕拉赫,为抗议苏军占领而当众自焚。帕拉赫的慷慨赴死,震动了全捷克,全国再次掀起抗议苏军占领的新高潮。
1702986577
1702986578 面对这样的局势,苏联也更加紧了控制。1969年1月16日,斯姆尔科夫斯基被解除了国民议会主席职务(一年以后又被“开除”出捷共中央委员会)。4月17日,胡萨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被赶出捷克,任捷克驻土耳其大使(一年后被召回国,“开除”出捷共,并被宣布为“人民和民族的敌人”)。1970年6月,切尔尼克被解除政府总理职务,并被“开除”出捷共。到1970年,胡萨克在苏共中央的指使下,先后将4名捷共中央书记、9名州委第一书记、59名县委第一书记“开除出党”。1970年12月,胡萨克召开捷共中央全会,全盘否定“布拉格之春”改革,全面接受“苏联帮助捷克保卫社会主义成果”的观点。“布拉格之春”在苏军坦克的碾压下凋零了!
1702986579
1702986580 捷克改革开始后,东欧各国党内的很多领导人急欲跟着起步,又不敢贸然行动,实际上是看着捷克。苏联武装占领捷克,绑架捷克党、政领导人,慑于人民和世界正义舆论的压力,才不敢予以杀害。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对改革事业的仇恨、对付改革者的凶残手段,一时间确实镇住了东欧各国。此后的十几年里,东欧各国沉寂了。但这毕竟只能是暂时的。社会走向自由、民主、和谐的步伐,不是暴力所能镇压得住的。再者,施暴者也不是永远具备施暴的条件。比如,后来苏联在对付波兰的团结工会,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1702986581
1702986582 [1]《政治日记1964—1970》,阿姆斯特丹赫尔岑基金会1972年俄文版。
1702986583
1702986584 [2]见拙作《回眸“布拉格之春”——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揭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702986585
1702986586 [3]转引(捷)亚 · 杜布切克著,黄英尚译:《杜布切克回忆录》,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拔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驰名世界的捷克制鞋企业。
1702986587
1702986588 [4]通话内容详见《回眸“布拉格之春”——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揭秘》。
1702986589
1702986590 [5]引自(俄)皮霍扬:“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莫斯科的观点,根据苏共中央文件”,(俄)《近现代史》1994年第6、7期。
1702986591
1702986592 [6]见拙作《回眸“布拉格之春”——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揭秘》。
1702986593
1702986594 [7]《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沃罗诺夫同杜布切克会谈速记记录摘录(1968年8月23日)》,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1卷。
1702986595
1702986596 [8]引自《杜布切克回忆录》。
1702986597
1702986598
1702986599
1702986600
1702986601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702975870]
1702986602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62.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1702986603
1702986604 叶书宗
1702986605
1702986606 1979年12月,苏联以“应卡尔迈勒为首的新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职责”为名,大举入侵阿富汗。1989年2月,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回10万余军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阿富汗撤回国的苏军,正好赶上为苏联送葬。苏联制造的、前后跨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不仅使阿富汗全国近一半人口流离失所,约100万人丧生,财产损失难以计数,即使对苏联来说后果也极其严重。
1702986607
1702986608 苏联一手制造阿富汗频繁政变
1702986609
1702986610 地处亚洲中西部、伊朗高原东缘的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它西邻伊朗,北面与苏联有2400公里左右的边界线,东、南紧贴巴基斯坦,领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全国人口1600余万,信奉伊斯兰教,90%是农、牧民,国民收入的80%靠农业。1978年,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折合155—160美元,[1]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几个国家之一。人口中第一大民族是普什图人(阿富汗族),其次为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和哈萨克人。19世纪30年代,英国侵入阿富汗,挤走沙皇俄国已经伸进来的触须。阿富汗人民经过三次抗英斗争,终于在1919年恢复独立。1963年,国王查希尔通过修改宪法,规定王室成员不得参政,迫使国王的堂兄达乌德辞去首相的职务。对此,达乌德一直心怀不满,找到一直觊觎阿富汗的苏联为靠山,策划重新上台。1973年7月17日,达乌德乘查希尔国王在国外治病之机,发动政变,废黜国王,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1977年2月,达乌德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702986611
1702986612 达乌德上台之初,积极奉行亲苏政策,深得苏联领导的赏识。苏联乘机积极向阿富汗渗透。1974年6月4—8日,达乌德正式访苏,双方会谈后确认:苏联和阿富汗之间充满信任和相互谅解精神的友好睦邻关系正在顺利发展。期间,苏联迅速向阿富汗派遣了2000多名经济技术专家,提供126500万美元贷款。特别是苏联大力扶持1965年1月1日成立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作为苏共在阿富汗的分支机构。该党纲领规定:党的任务是“为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和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为夺取政权,建立一个劳动人民的国家而奋斗。党的最终任务是在阿富汗社会的多民族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普遍规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2]可是,由于苏联做得太露骨,以致好景不长。达乌德因不满苏联的过分干预和控制,从1975年开始,就清洗了一些亲苏势力,并向苏联以外的世界寻求援助。达乌德在外交上拒绝苏联倡导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表示奉行不结盟政策。凡此种种,都招致苏联的忌恨。1977年4月中旬,达乌德访苏,勃列日涅夫亲自“规劝”他改变疏远苏联的政策,达乌德回答:“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勃列日涅夫又要求达乌德“驱逐在阿富汗的所有帝国主义专家”。达乌德回答:“一旦不再那样需要他们,将放走所有外国专家。”[3]在两国具体的经贸关系上,达乌德迫使苏联与之签订新的协定:自1977年始,阿富汗向苏联供应的天然气价格提高35%;1977年前已经提供的天然气,苏联按原价给予18%的补偿。[4]达乌德的离苏倾向,使勃列日涅夫准备换马。
1702986613
1702986614 达乌德也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苏联对自己的不满和威胁。出于自身统治地位安全的需要,达乌德于1978年4月26日逮捕了包括塔拉基、卡尔迈勒等在内的7名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导人,罪名是:“违反了阿富汗宪法第46、47条的规定。”第二天,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另一位领导人阿明立即发动军事政变,指挥第4坦克旅攻入总统府,打死达乌德一家,以及身兼政府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要职的达乌德的弟弟等30余人。达乌德一家,几乎被满门抄斩!政变发动者经过10小时的战斗就大功告成,以后就称之为“阿富汗10小时的四月革命”。4月30日,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宣布成立,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阿明任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当天,苏联就宣布承认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四月革命”是打着苏共印记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策动和实施的。据此,某些西方媒体和我国的史学著作认为“四月革命”是苏联策动的。[5]但是,这种判断至今还缺乏档案文献的证实。根据目前接触到的史料表明,苏联没有参与“四月革命”。尽管如此,这也并不影响苏联对政变成功所流露的兴奋和对塔拉基政权的支持,因为推翻达乌德政权,让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掌权,正是苏联梦寐以求的。
1702986615
1702986616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掌权后,立即表示要以苏联为榜样,建设社会主义。7月11日,塔拉基对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说:“阿富汗的革命所以胜利和发展,是因为有苏联、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作为苏联的邻邦,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希望能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自然的参加者和成员。”[6]当天,阿明又向这位苏联大使表示:“阿富汗革命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榜样。我们总是从十月革命的思想中汲取精神力量,许多阿富汗革命者都接受过伟大的列宁的著作的教育。”阿明还说:“我们对苏联朋友没有秘密,因为我们总是想用四点基本品质教育党员,这就是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苏维埃主义、国际主义。”[7]
1702986617
1702986618 人民民主党当政后,立即仿效苏联“军事共产主义”的一套做法。塔拉基表示:“准备用五年时间完成苏维埃政权在60年来所做的事。”于是,全国开始对工商企业、农村、宗教领域,实行“全线社会主义改造”。清洗运动更是大规模地开展。有不同意见的军官、国家干部、党务工作者、政治组织领导人、部落代表和宗教界人士,均遭镇压。阿明曾以“请部落代表到喀布尔谈判”为名,一次就诱杀了500名部落首领。清洗运动在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也猛烈地开展,清洗的重点是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与塔拉基有政见分歧的派别——作者注)。属于“旗帜派”的副总统、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计划部长等9名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被开除出党,大多遭杀害。卡尔迈勒因为得到苏联的庇护,留居在捷克斯洛伐克。
[ 上一页 ]  [ :1.7029865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