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87487e+09
1702987487
1702987488 [26](俄)鲍利斯 · 叶利钦著,朱启会等译:《叶利钦自传》,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1702987489
1702987490 [27]尼古拉 · 雷日科夫著,高洪山等译:《背叛的历史——苏联改革秘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02987491
1702987492 [28](俄)阿 · 切尔尼亚耶夫著,徐葵等译:《在戈尔巴乔夫身边六年》。
1702987493
1702987494 [29](俄)格 · 阿 · 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
1702987495
1702987496 [30](俄)尼 · 雷日科夫著,王攀等译:《大动荡的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702987497
1702987498 [31]格 · 阿 · 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
1702987499
1702987500 [32](俄)瓦 · 博尔金著,李永全等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
1702987501
1702987502 [33]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
1702987503
1702987504 [34](哈)努 · 纳扎尔巴耶夫著,陆兵、王沛译:《时代、命运、个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02987505
1702987506 [35](吉)阿斯卡尔 · 阿卡耶夫著,武柳等译:《难忘的十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1702987507
1702987508 [36](美)小杰克 · F. 马特洛克著,吴乃华等译:《苏联解体亲历记》(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1702987509
1702987510 [37](美)亨利 · 基辛格著,顾淑馨等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1702987511
1702987512 [38](美)彼得 · 施魏策尔著,殷雄译:《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702987513
1702987514 [39](俄)安德烈 · 格拉乔夫,述弢译:《戈尔巴乔夫之谜》。
1702987515
1702987516 [40]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 Отв. Редактор В. П. Дмитренко. М., 1998. С. 584—585.
1702987517
1702987518 [41](俄)赖莎 · 戈尔巴乔娃著,王攀、黄鹂译:《我的希望——赖莎 · 戈尔巴乔娃回忆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
1702987519
1702987520
1702987521
1702987522
1702987523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702975876]
1702987524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67.戈尔巴乔夫缘何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702987525
1702987526 左凤荣
1702987527
1702987528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曾经是苏联改革的目标,实际并未实现。因此,有人把苏联改革的失败归结为戈尔巴乔夫背叛了科学社会主义,走上了民主社会主义之路,并不符合实际。在改革之初,戈尔巴乔夫的目标是纠正苏联社会主义的偏差,建设尊重人、为人谋福利的社会主义,1989年底以后才明确要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思想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1702987529
1702987530 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
1702987531
1702987532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二十大后成长起来的领导人,对苏联体制存在的问题早有察觉。在执政初期,戈尔巴乔夫虽然强调要继承苏共二十六大及其后召开的中央全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他同时也强调活跃人的因素,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与纪律性。他在1985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说:“主要问题在于怎么样和依靠什么国家才能取得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局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实现这个高速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我们把全部工作的中心放在经济的集约化和加速科学技术进步上,改革管理和计划,改革机构和投资政策,普遍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根本上改善工作作风,那么加速增长,而且是实质性地增长的任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首先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极其认真地、高效地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效。”[1]戈尔巴乔夫强调要考虑人的利益和满足民众的需要,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加速战略,试图通过这一战略改变苏联经济下滑的局面,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
1702987533
1702987534 在苏联原有的体制下,不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视为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中的螺丝钉,人民处于无权地位,对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此,戈尔巴乔夫开始强调要把人民的权利落到实处,认为:“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环境。”[2]戈尔巴乔夫强调“活跃人的因素”,意在发挥人的主动性作用,把他们吸引到改革进程中来,让他们参与改革事业,这就需要解放思想,破除旧的思维与观念,为此公开性和民主化成为戈尔巴乔夫活跃人的因素的主要手段。
1702987535
1702987536 1986年3月6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强调:“争取加速,就是说要加强民主,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扩大党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开性,为发挥每个劳动者和每个集体的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开辟广阔的天地。”[3]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了行政命令制度,官僚主义更加严重,背离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改革的目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概念,而在其中居不容争议的优先地位的,是人及其劳动、理想和利益,是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和文化中的人道主义价值”。也就是说,让社会主义成为“为了使人的劳动富有创造性,为了他的幸福、健康、心身发育”而存在的社会。[4]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政治制度的危机,而是由于没有充分贯彻社会主义的原则,由于背离甚至歪曲了社会主义是为人服务这一原则造成的,社会主义是能够通过改革自我完善的。
[ 上一页 ]  [ :1.7029874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