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88038e+09
1702988038
1702988039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
1702988040
1702988041 [30]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1702988042
1702988043 [31](俄)奥 · 特罗扬诺夫斯基著:《跨越时空——苏联驻华大使回忆录》。
1702988044
1702988045 [32]Горбачёв М. С. Реформы и жизнь.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в 2 - х тт. Кн. 2. М., 1995. С. 432.
1702988046
1702988047 [33]《人民日报》1989年5月19日。
1702988048
1702988049 [34]《人民日报》1989年5月18日。
1702988050
1702988051 [35]《人民日报》1989年5月19日。
1702988052
1702988053 [36]《人民日报》1989年5月19日。
1702988054
1702988055 [37]《人民日报》1989年5月18日。
1702988056
1702988057
1702988058
1702988059
1702988060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702975880]
1702988061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71.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如何变化的?
1702988062
1702988063 左凤荣
1702988064
1702988065 德国问题不是孤立的,它属于东西方关系的一部分。冷战年代,先后出现的几次柏林危机,险些把世界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战。德国统一问题,既涉及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涉及与联邦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是一个西欧大国,苏联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它有很大需求。戈尔巴乔夫自己说,他把搞好与德国的关系看成是缓和与美国关系的突破口。戈尔巴乔夫缓和与联邦德国关系的结果,是认可了德国走向统一。对苏联民众来说,德国分裂和苏联在德国驻军是苏联打赢苏德战争的最好证明,也是苏联免遭德国威胁的主要保证,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彻底检讨了错误,已经不再走军国主义道路,苏联却一直过分宣传德国的侵略性。戈尔巴乔夫没有阻挠德国的统一,遭受国内很多人的攻击,人们指责他允许德国统一是苏联失去了1945年的胜利,是为了不存在的“欧洲大厦”而出卖了苏联的利益。戈尔巴乔夫对德国统一的政策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702988066
1702988067 从反对到认可德国统一
1702988068
1702988069 德国统一进程之快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开始时各方都没有什么计划。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德国会统一,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他反对说“德国问题”悬而未决,“东部领土”尚未确定,他认为,关于恢复“德国统一”的声明根本不是什么“现实政治”。[1]当戈尔巴乔夫敦促昂纳克进行改革时,他想到的也还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能长期存在下去。“苏联在1988年就已经准备允许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享有完全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除去民主德国……与别人不同的是,在戈尔巴乔夫的眼里,民主德国更是苏联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苏联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国家。”[2]1987年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德国社民党准备搞一个关于共同安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合作计划,受到苏共中央的批评。
1702988070
1702988071 关于戈尔巴乔夫何时明确同意德国统一,没有明确日期。在苏联改革初期,苏联的外交重点是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88年10月24日戈尔巴乔夫才与来莫斯科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举行首次会晤,他们达成了要把双边关系提高到新阶段的共识。1989年6月,戈尔巴乔夫访问西德,看到德国人已经从希特勒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他表示要在建立共同的欧洲大厦过程中解决许多问题,柏林墙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当其存在的前提不再起作用时,柏林墙也会消失[3]。
1702988072
1702988073 1989年6月底,民主德国领导人收到苏联的通知,事先并没有与民主德国领导人商量,“苏联军队驻扎在德国的部队改名为苏联武装力量西部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地位与1955年9月20日签订的苏联和民主德国友好条约,以及其他双边条约中所规定的一样,具有相同的权利与责任。这些权利与责任是战争和战后时期的状态相一致的,是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共同制定的,是不可更改的”。[4]
1702988074
1702988075 1989年10月7日,在民主德国成立40周年之际,戈尔巴乔夫参加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戈尔巴乔夫从匈牙利和波兰的变化中得出结论,“如果党不能指导现实生活的话,那它就丧失了领导力。我们和你们要共同努力,支持国内的健康力量。虽然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他还介绍了苏联国内正在进行的改革,向德国同志发出呼吁提高生活水平,对子孙后代负责,他希望德国统一社会党1990年召开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能与“国家发展的变化”联系起来。他还表示苏联严守1975年10月7日签订的苏德合作与互助友好条约。[5]戈尔巴乔夫回忆说:“在柏林我切身感受到了形势的紧张和对现存制度的不满,特别是我站在庆祝活动的主席台上,成千上万的柏林人和从其他城市赶来的人们从台前通过的时候。群众对改革显示的高涨热情和拥护以及对站在我身边的昂纳克所表现出的明显蔑视,都令我大为震惊……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眼看着在土崩瓦解。大量的政治要求日益尖锐——从出境自由、言论自由、惩治当权派、解散其机关,到立即恢复德国统一。”[6]
1702988076
1702988077 对于昂纳克拒绝改革,民主德国有识之士也表示反对,“我当时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彻底的民主化,没有精神方面的开放,不克服与西方世界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不从根本上大大地推动和发展生产率,那么社会主义不久就要达到极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集团却极端狂妄自大地置时代的这些特征于不顾,甚至还加以诽谤!当然人们可以并且必须就这种政策的做法进行争论,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点:新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改革与公开化,对这种基本要求,是别无选择的”。[7]可以说,民主德国矛盾的积聚是昂纳克拒绝改革的结果。
1702988078
1702988079 1989年10月18日,昂纳克被解职,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在此之前一周,戈尔巴乔夫对来访的德国新领导人克伦茨说:“民主德国在它与联邦德国的关系中必须注意,不要被国家之间的关系改善所迷惑。没有必要去鼓励解决所谓的德国问题。德国的统一问题还没有被列上现实政策的日程表上。对此,苏联与它早期在反希特勒联盟时的同盟者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克伦茨同志,关于这一点,请你转告给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政治局同志们。”[8]但是,民众情绪激烈,越来越多的人跑到西德,群众性的示威游行不断,向当局施加压力,德国统一成了不可避免之事。
1702988080
1702988081 美国担心戈尔巴乔夫会阻挠德国统一,“我们意识到合并东德会加剧苏联的政治问题,并诱发保守主义的反攻和危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甚至波及他所掌握的权力。到目前为止,戈尔巴乔夫已经认可了东欧的变革,并压制了党内和军队中对东欧变革的抵触情绪。我们关心的是,他是否愿意或能否忍受失去他们最为重要的盟友——东德。我们估计,他直接的对立反应,会是竭尽全力地反对德国重新统一,以此来保卫苏联在东欧所剩无几的安全堡垒”。[9]1989年12月在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强硬地说:“我们毅然决然地强调,我们不能让民主德国受到欺负,它是我们的战略盟国和华沙条约成员。必须从战后形成的现实出发——存在两个主权的德意志国家、两个联合国会员国,背离这一点将会导致欧洲的不稳定。”但在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深处,他已经意识到德国统一不可避免。
1702988082
1702988083 1990年1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主持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会议,专门讨论德国问题,参加者有雷日科夫、谢瓦尔德纳泽、雅科夫列夫、阿赫罗梅耶夫、克留奇科夫、法林,他的重要顾问、苏共中央国际部的成员、德国问题专家费奥多罗夫,争论了4个小时。参加会议的人并未讨论同意或者反对德国统一,这已不是问题,“首先关心的是:将进程维持在和平的轨道上,保障自己的和所有将被其触及者的利益。为此首先需要让各战胜国参与,按照战争结局它们都对德国的命运担负着一定责任”。戈尔巴乔夫吩咐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准备把军队从东德撤出。[10]
1702988084
1702988085 1990年1月30日,民主德国领导人莫德罗夫访问莫斯科,他向戈尔巴乔夫介绍了民主德国的危机情况,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而政府却力所不及,国内出现骚动,1月份有将近5万人出走,如果这一速度保持下去,到年底会有50万人出走,德国统一社会党已难以控制局面,他说:“从这一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来越多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已经不支持存在两个德国的思想。看来,这种想法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11]莫德罗夫要求苏联减缓德国统一进程。
1702988086
1702988087 1990年2月9日,戈尔巴乔夫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贝克进行会谈。贝克对戈尔巴乔夫声明,“绝对不会发生北约的管辖范围和军事存在向东扩展……我们认为,在2+4机制的框架内协商和讨论应该保证,德国的统一不会导致北约军事组织东扩”。[12]同一天,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访问莫斯科,2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与来访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举行会谈,讨论了统一后的德国是成为北约成员、还是中立,统一后的德国边界,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等问题,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在苏联、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之间就关于两个德国统一的问题没有分歧,这一问题应该由德国人民自己来解决,简单地说,主要出发点就是德国人自己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应该知道这是我们的立场。”[13]第二天的《真理报》宣布,戈尔巴乔夫与联邦德国总理已达成一致,只要德国人愿意,便可在民族自决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
[ 上一页 ]  [ :1.7029880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