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88489e+09
1702988489 [62](俄)科尔扎柯夫著,杨藻镜等译:《我所知道的叶利钦:俄总统安全局前局长回忆录》。
1702988490
1702988491 [63](俄)瓦 · 巴卡京著,非琴译:《摆脱克格勃——克格勃最后一任主席回忆录》。
1702988492
1702988493 [64]Мунчаев Ш. М., Устинов В. М.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2-е изд. Доп и перераб. М., Норма, 2008. С. 636—637.
1702988494
1702988495 [65](俄)罗伊 · 麦德维杰夫著,王晓玉等译:《苏联的最后一年》。
1702988496
1702988497 [66]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С. 310.
1702988498
1702988499 [67]Хрестоматия по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истории (1946—1995). М., 1996. С. 369.
1702988500
1702988501 [68]转引自唐修哲、孙润玉:《岁月有痕——从苏联到俄罗斯亲历》。
1702988502
1702988503 [69](俄)戈尔巴乔夫、斯拉文合著,孙凌齐李京洲译:《尚未结束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1702988504
1702988505 [70]Согрии В. В.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ю (1985—2001: от Горбачёва до Путина). М., 2001. С. 91
1702988506
1702988507 [71]Мунчаев Ш. М., Устинов В. М.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 2 - е изд. Доп и перераб. М., Норма, 2008. С. 637—639.
1702988508
1702988509 [72](俄)瓦 · 巴卡京著,非琴译:《摆脱克格勃——克格勃最后一任主席回忆录》。
1702988510
1702988511 [73]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李京洲译:《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702988512
1702988513 [74]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3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702988514
1702988515 [75]Ответстственый редактор В. П. Дмитренко.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 X век. М., 1998. C. 592.
1702988516
1702988517
1702988518
1702988519
1702988520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702975882]
1702988521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73.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联盟解体中起了什么作用?
1702988522
1702988523 左凤荣
1702988524
1702988525 苏联解体后,俄共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当成苏联解体的罪魁,甚至要审判他们。他们二人对苏联解体的态度却有不同,戈尔巴乔夫强调自己一直是联盟的捍卫者,为苏联的解体感到惋惜;叶利钦则强调苏联解体是人民的选择,俄罗斯联邦放弃帝国的道路,不让苏联这个帝国继续存在,给各族人民以选择的自由,是一件好事。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本原因是苏联的体制模式没有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未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失去了凝聚力和吸引力,但作为领袖的个人自然也起了作用。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的作用显然是不一样的。
1702988526
1702988527 戈尔巴乔夫行动迟缓,错过改革联盟的良机
1702988528
1702988529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之初并没有注意到苏联的民族问题,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给公民以民主权利,而没有想到要改革不合理的联盟体制,错过了改革联盟的良机。
1702988530
1702988531 宪法规定苏联是联邦制国家,但随着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实际上变成了单一制国家。苏联成立时,全联盟和联盟兼共和国的部级机关只有10个,到1947年,部长会议下设的部已达到58个,到1982年,苏联有33个全联盟的部和31个联盟兼共和国的部,6个全苏国家委员会和14个联盟兼共和国的国家委员会,总计84个。再加上其他中央直属机关26个,总数已达110个。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中央集中了大量的权力,地方权限很少,各加盟共和国根本就没有自主权,它们支配的工业产品还不到全苏工业总产值的10%。苏联长期排斥市场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国家,人为地在全国搞劳动分工,常常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如乌兹别克生产棉花,棉布却不能自己生产;土库曼斯坦产天然气,这里90%的居民用不上天然气;哈萨克斯坦是畜牧业基地,肉的供应却很紧张。中央迫使中亚国家向单一经济发展,把哈萨克斯坦适宜种棉花的土地划给乌兹别克,又把乌兹别克适宜种粮食的土地划给哈萨克斯坦,把乌兹别克适宜放牧的土地划给塔吉克斯坦。这些共和国感觉没有平等地位,他们只是中央命令的执行者,根本就谈不上有自己的经济自主权。这种单一性体制的权力不平衡潜藏着严重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702988532
1702988533 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始时,并没有涉及任何民族问题方面,在1987年11月出版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戈尔巴乔夫还盛赞苏联民族问题的解决,他认为,“在连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消除族际怨仇这个背景的衬托下,苏联是人类文明史上真正独一无二的典范”。“如果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那就不会有今天的苏联,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国防方面就不会像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如果没有使各共和国在事实上日益平等,如果没有在兄弟情谊和合作、互相尊重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上结成共同体,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1]殊不知,苏联这个联盟国家主要是靠中央集权来维持的。
1702988534
1702988535 戈尔巴乔夫的盲目乐观并不能消除民族问题。1988年2月纳一卡问题尖锐化,在2月28日政治局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才真正认识到民族问题的严重性,他说:“应该给这些问题排排队。现在应该首先结束亚美尼亚混乱的局势,我们已授权(中央)书记处:着手研究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心平气和地研究,也不要弄明白多少就公布多少。在此要让他们的人也参加,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参加。应该成立一个代表委员会:由学者、知识分子组成,而不要只让党务和政工工作者参加。政工人员总是过多地束缚于分析事实的工作上:肯定的还是否定的。现在应该组建一个更加民主的委员会,指定领导人,让他们去考察、访问、讨论。”[2]
1702988536
1702988537 民族问题日益尖锐,各共和国要求权力的呼声日益高涨,戈尔巴乔夫的反应明显滞后,苏共中央终于决定于1989年9月召开专门讨论民族问题的中央全会,各地代表不同要求的信件寄到了苏共中央,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这次中央全会通过了《党在目前条件下的民族政策(苏共纲领)》,提出的基本任务是:对苏维埃体制加以改造,用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内容加以充实;扩大各种不同形式的民族自治的权利和机会;保证每个民族的平等权利;为自由发展民族文化和语言创造条件;加强各种保障,以杜绝根据民族特征限制公民权利。[3]但这个决议并没有真正实施,也未能遏制分离主义,9月23日阿塞拜疆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共和国主权宣言,25日立陶宛宣布1940年并入苏联不合法。
1702988538
[ 上一页 ]  [ :1.7029884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