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90572e+09
1702990572
1702990573 有一组调查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苏共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也不是他们利益的代表了。据1990年的调查表明:当时人民认为苏共领导阶层代表劳动人民的只有7%,代表工人的4%,代表苏共党员的11%,代表党政官僚和机关人员的达85%。[24]这是在苏共接近解体之时人民说出的真话。
1702990574
1702990575 第三,苏联剧变是特权阶层主动选择的结果。
1702990576
1702990577 尽管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关键原因还是出在共产党内。这种结果也是苏联特权阶层主动选择的。
1702990578
1702990579 苏联的特权阶层垄断着国家的一切执政资源,包括政治经济资源、舆论宣传工具,掌握着苏联党政军以及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干部的任命权,他们中大多贪污腐败、恣意妄为,严重败坏苏共的声誉、消解人民群众对苏共的信任和支持的作用,并从根基上动摇着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这个官僚特权阶层,趁着戈尔巴乔夫改革之风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据为己有。尤其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个阶层的私有财产急剧膨胀。为了使自己拥有的财产合法化,他们实际上成了公有制的最有力的摧毁者和私有化的最实际的推动者。正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安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大卫 · 科兹所分析的:“70年代苏共领导集团还是由理想主义的革命者组成的,到80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据苏联党政机关要职的‘精英’们开始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代之以典型的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尽管这些‘精英’们还在不断重复官方的论点,但相信者是极少数。他们开始考虑实行什么改革方案对自己最有利。许多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会减少自身的权力,改革前的社会主义虽然赋予他们某些特权,但又限制了他们把权力传给子女和聚敛更多的财富。显然,实行资本主义最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这样,他们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更快地增长,又能合法地让子女继承权力和财富。”[25]因此,苏联解体、苏共的垮台,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苏联特权阶层的“自我政变”,是为了使他们长期以来通过非法手段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各种权益合法化,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作了一次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调查采取特定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般要同调查对象进行4—5小时的谈话,通过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思想观点。分析结果是: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26]苏联剧变后的进程也确实表明了这一点。在苏联时期的那些“在册权贵”在苏联解体以后摇身一变,变成了新体制下的新官僚或者富翁。有一个统计数据比较清楚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详见下表。[27]
1702990580
1702990581 苏联权贵阶层在新社会精英层中所占的比例
1702990582
1702990583  最高领导层   政党首领   议会领导   政府部门   地方领导   商界精英   75.0   57.2   60.2   74.3   82.3   61.0  可见,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苏联放弃社会主义转向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苏联权贵阶层大多数人所向往的。
1702990584
1702990585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将近20年了,但是回过头来看,苏联干部制度中的“职务名册”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特权阶层“在册权贵”给苏联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结果,其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好好总结深思。
1702990586
1702990587 [1]  Михаил Восленский.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Господствующий класс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М., 1991. С. 82.
1702990588
1702990589 [2]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卢森堡专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2页。
1702990590
1702990591 [3] 参见《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5、568页。
1702990592
1702990593 [4] 参见《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6—27、41页。
1702990594
1702990595 [5] 参见《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45页。
1702990596
1702990597 [6] 参见《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第54—56、71页。
1702990598
1702990599 [7] 《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71—172页。
1702990600
1702990601 [8] 参见《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第303页。
1702990602
1702990603 [9]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8,卷宗462,卷张32。转引自 Коржихина Т. П. , Фигатнер Ю. 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No. 7. 1993.
1702990604
1702990605 [10] 卡冈诺维奇:《回忆札记》,莫斯科,1996年,第313页。
1702990606
1702990607 [11]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8,卷宗136,卷张167—169。转引 Коржихина Т. П., Фигатнер Ю. 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No. 7. 1993.
1702990608
1702990609 [12]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9,卷宗136,卷张167、170。转引自Коржихина Т. П., Фигатнер Ю. 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No. 7. 1993.
1702990610
1702990611 [13]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8,卷宗459,卷张7—17;全宗69,卷宗142,卷张2。转引自 Коржихина Т. П., Фигатнер Ю. 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No. 7. 1993.
1702990612
1702990613 [14]  Коржихина Т. П., Фигатнер Ю. 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No. 7. 1993.
1702990614
1702990615 [15] 《真理报》1989年10月16日。
1702990616
1702990617 [16] 参见(俄)费 · 丘耶夫著,王南枝等译:《同莫洛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612—613页。
1702990618
1702990619 [17] (俄)格 · 阿 · 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312页。
1702990620
1702990621 [18] (俄)鲍里斯 · 叶利钦著,朱启会、荣合译:《我的自述》,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 上一页 ]  [ :1.7029905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