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9137e+09
1702991370
1702991371 [6] 马龙闪:《苏联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1702991372
1702991373 [7]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1702991374
1702991375 [8] 《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37—38页。
1702991376
170299137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6页。
1702991378
1702991379 [10]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第129、6页;第34卷,第520页。
1702991380
1702991381 [11]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302页。
1702991382
1702991383 [12]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1702991384
1702991385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页。
1702991386
1702991387 [1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1702991388
1702991389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
1702991390
1702991391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
1702991392
1702991393 [17]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2页。
1702991394
1702991395 [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8、120页。
1702991396
1702991397 [19]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4页。
1702991398
1702991399 [20]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2页。
1702991400
1702991401 [2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1702991402
1702991403
1702991404
1702991405
1702991406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702975901]
1702991407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91.邓小平对中苏大论战的看法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1702991408
1702991409 蒲国良
1702991410
1702991411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内部发生了以中苏两党为主要代表、几乎席卷所有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大论战。邓小平是这场论战的当事人,他对这场大论战的反思对于我们总结国际共运发展的经验教训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702991412
1702991413 影响深远的中苏两党大论战
1702991414
1702991415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新观点,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中共对苏共二十大公开表示了支持,但在内部讨论中,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之举是既“揭了盖子”也“捅了娄子”,并判定“此人有点实用主义”。[1]随后,毛泽东在一系列内部讲话中明确表示了对赫鲁晓夫与苏共二十大的不同看法。1956年4月5日和12月29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从正面阐述了中共中央的看法。
1702991416
1702991417 1957年11月,6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乘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之机云集莫斯科,就国际形势和争取和平、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中的一些迫切问题以及各国党之间的关系问题交换意见。莫斯科会议在协商和团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会议未能弥合裂痕,相反,中苏两党在会上的发言和会下的交流中自说自话,实际上是把分歧公开化和深化了。此后,随着中苏各自国内政局的变化,随着潜在的国家利益冲突的表面化和激化,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
1702991418
1702991419 1960年4月,中共借列宁诞辰90周年之机发表《列宁主义万岁》、《沿着伟大列宁的道路前进》、《在列宁的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三篇文章,表面上是批判铁托和南共的“现代修正主义”,实则是批判苏共在帝国主义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的观点,回答苏共对中共的批评和指责,阐明中共的基本观点。苏共立即作出反应,批评那些固执地持有帝国主义是侵略成性的观点的人和那些没有能够认识到需要利用新因素从另一场战争中拯救人类的人。[2]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双方的报刊上出现了不指名地对对方进行批评和攻击的大量文章。
[ 上一页 ]  [ :1.702991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