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3106
1702993107
1949年2月正式逮捕波琳娜,这明明是一个小突破口,主要问题当然还在后面。刺杀斯大林!这种事可能是一个老年妇女主谋的吗?后面必然有一群大人物在主持操纵,第一个当然就只能是莫洛托夫了,所以莫洛托夫才立刻被公开免职。波琳娜不过是一条小泥鳅,后面还有一群大鲨鱼呢!
1702993108
1702993109
本书的访问者怀疑是波琳娜的被捕影响了莫洛托夫,但莫洛托夫十分清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是他影响了他的夫人。“是不是受波琳娜牵连?”“她受我的牵连。”“监狱里一次又一次地提审她,逼她供认我并不真心拥护党的路线。我当时的处境就是这样。”(第550页)这说明对莫洛托夫下手之事已迫在眉睫了。这不是猜测,公开爆发是在1952年10月的苏共十九大时。这次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是马林科夫作的,继承人算是揭晓了。斯大林在大会上只讲了几句欢迎外国代表的应酬话。大会搞了个25人的党中央主席团,主席团候补委员11人,另有书记处成员10人,成了一个近50人的领导“核心”。不知斯大林打的什么主意,可能是实际上即取消了任何集体领导,以便马林科夫个人独裁行事。斯大林却又在25人主席团委员中,指定了10个人为常务委员,正式把莫洛托夫、米高扬二人开除了。大会闭幕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上,斯大林集中痛骂莫洛托夫、米高扬二人,讲话共两个小时,骂他们二人占了一大半。莫洛托夫只在访谈录中简单提了此事一下。西蒙诺夫是参加了这次会的,在他的回忆录(《我这代人的见证》)中详述了此事。莫洛托夫、米高扬二人估计死期到了,竟不顾一切当场起立为自己辩护。莫洛托夫也自揣,斯大林如再活一二年,他必死无疑。莫说:“我想,如果他(指斯大林——引者注)再活上一两年,我难以保住性命。”(第336页)莫恐怕是太乐观了一点。克里姆林宫大批医学家被捕和判决已在眼前。(有些书说原定于宣布斯大林死讯的1953年3月5日那天开始公审。)判决医生们之前,远胜于30年代的12级台风似的宣传攻势早已展开,一旦开庭,难道真为了只审判这几个医生?医生,引子而已,不知道当场又要创造出多少个上层人物的“间谍中心”出来。谁能肯定这当中没有莫洛托夫、贝利亚、米高扬等人物呢?
1702993110
1702993111
但莫洛托夫的头脑是十分异于常人的(莫洛托夫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苏联类似的人还多得不可胜数),即使无缘无故地被斯大林把他作为“外国间谍”杀了,他似乎也是死得其所。莫洛托夫说:“尽管这类事(指被捕、被杀等——引者注)已出现在我身边,尽管他再活几年我也许保不住性命,但……他完成的艰巨任务是我们任何人,是当时党内任何人都担负不起的。”特别无法理解的,是莫洛托夫竟认为被领袖作为“外国间谍”处死,同死于沙皇屠刀之下(按:沙皇是基本上不屠杀政治犯的),似乎没有什么区别,都很光荣似的。有一个同丘耶夫一起去访问莫洛托夫的人向莫提出了这个问题:
1702993112
1702993113
“您曾设想过您的处境:一个跟党走过漫长道路、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献出身心的人,忽然间竟被关进牢笼!
1702993114
1702993115
“那又有什么呢?噢,上帝!我是从革命观点来看这一切的”,莫洛托夫很镇静地回答,“这些年来,无论是革命前还是革命后,我不止一次死里逃生。”
1702993116
1702993117
丘耶夫指出,这次同莫洛托夫谈话的这个人,“客气点说,既不同情斯大林,也不同情莫洛托夫”。这个人还说,“莫洛托夫竟然如此,那斯大林又该是什么样呢……”(第563、564页)这就是说,莫洛托夫的铁石心肠既然是如此,那么,斯大林又该是怎么样呢?
1702993118
1702993119
所以,切勿以为莫洛托夫是党性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他坚持的是“臣罪当诛,天王圣明”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是绝不相容的。
1702993120
1702993121
莫洛托夫至死都百分之百地支持斯大林
1702993122
1702993123
明知斯大林就要对他下手了,也丝毫不改变对斯大林的愚忠。为了抬高斯大林,莫洛托夫甚至不惜诽谤列宁。莫洛托夫在访谈录中虽在个别词句中把列宁捧到天上,他说过一次“除了依靠列宁,我们别无所倚”(第575页)。这话也是典型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可究竟还是推崇列宁的,但从全书来看,他根本不是这么想的。莫洛托夫说列宁是神经质的,他说,“列宁的晚年是复杂的,神经质”(第289页)。这问题不重要,列宁晚年多重病,情绪、性格有时不正常,不可避免,可以不论。但他甚至说,“列宁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一些可疑的人”(第286页)。这就纯粹是为斯大林尽杀列宁友人作纯诬蔑性的造谣了。
1702993124
1702993125
莫洛托夫强调,列宁信任斯大林,他说:“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成为更坚强的政治家。列宁认为斯大林是可以信赖的最可靠的人,但也批评过他。”(第289页)又说:“列宁同斯大林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把他当成自己在中央的支柱。他信任斯大林。”(第231页)
1702993126
1702993127
莫洛托夫比谁都清楚,他是在硬撑,全然不符合史实。
1702993128
1702993129
有名的列宁“遗嘱”问题,苏方已全部公布,由中国人编辑的、1987年出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这一总标题下,发表了列宁口授的1922年12月23日、24日、25日、26日、29日及1923年1月4日等6次信件记录稿。其中,涉及俄共(布)中央领导人的,是1922年12月24日、25日、1923年1月4日的三次口授信。信中涉及俄共(布)中央领导人共6人,即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可夫。(作者按:6人中的斯大林后来把其他5人都杀了。)列宁对6人都有批评,但批评最重的是对斯大林,列宁对托洛茨基、布哈林两人有突出的赞美,其中对托洛茨基的赞美最高,批评也最轻;对斯大林则没有什么赞美,只有不满与担心。
1702993130
1702993131
第一,对托洛茨基,列宁说:“托洛茨基同志……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但是他又过于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1]看来,是指托氏有点命令主义。
1702993132
1702993133
第二,对斯大林,曾和托洛茨基并列被列宁称为“现时中央两位杰出的领袖”之一,但列宁在“遗嘱”中多处提出了党的最大的“分裂”危险问题。列宁在12月24日口授中说:“现时中央两位杰出的领袖的这两种特点会出人意料地导致分裂,如果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么分裂会突然来临的。”[2]
1702993134
1702993135
斯大林的毛病是什么呢?
1702993136
1702993137
“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3]过了10天以后,即1923年1月4日,列宁专对斯大林又加了大段语气很重的口授:
1702993138
1702993139
“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4]
1702993140
1702993141
这些,莫洛托夫全知道,因为列宁的这些“遗嘱”在列宁逝世后不久举行的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分小组宣读过了,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二人为了集中力量反对托洛茨基,他们彻底违背了列宁那么严重的警告,二人耍了手腕,硬把斯大林抬过了关,继续担任总书记,同时也为未来的大镇压奠定了基础。在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斗争中,列宁的态度很明显,他是要保托洛茨基,而公开要斯大林下台。白纸黑字,谁能颠倒过来!
1702993142
1702993143
我以为“遗嘱”有两大用意:首先是要把斯大林从总书记职位上撤下来;其次,列宁指出了6个人的缺点,由于这些人声望特高,斯大林之外的5个人也都有某种可能继任总书记,列宁的“遗嘱”实际上就是认为斯大林连同这5个人也都不适于任总书记。一般很难明白列宁为什么要特别提到皮达可夫。莫洛托夫在另一处偶然提及皮达可夫时,有这么几句话,他说:“皮达可夫是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在所有年轻人当中,似乎列宁只看中了布哈林和皮达可夫,而很少看得起我们。”(第156页)
1702993144
1702993145
季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同斯大林之间是做了交易的。大会前即商妥,列宁逝世后不久的俄共(布)十三大上的中央工作总报告不由斯大林作,而由季诺维也夫作。于是,季诺维也夫隐隐然代替了列宁似的。再加上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季诺维也夫便一直是它的主席,这当然也是列宁的意见。所以,斯大林这回非退让一下不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可能还以为是自己得到了胜利呢。
1702993146
1702993147
在列宁、斯大林的关系问题上,莫洛托夫是什么都清楚的,但为了无条件维护斯大林,他不惜信口开河地乱说一通。他甚至同列宁大唱反调,全力歌颂斯大林的粗鲁,他说:
1702993148
1702993149
“斯大林的粗鲁,当然,他太出格了,非常生硬。然而,如果没有这生硬态度(引者按:应当读为‘大镇压’),我倒不知道能有多少好处。我想,这种生硬是必要的,否则犹豫不决、左右摇摆的人会更多。”(第359页)
1702993150
1702993151
莫洛托夫公然不顾白纸黑字的文献资料,说列宁“最肯定”斯大林而最警惕托洛茨基的“非常危险”性。他说:
1702993152
1702993153
“列宁遗嘱当然基本上对斯大林是有利的——纵观各种评价,斯大林是最受肯定的(!!!——引者)……他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非常危险的人,所以把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并列——好吧,你们挑一个吧。关于斯大林,他公开的评价较少,但只有正面的。到后期他也说过斯大林的某些缺点。”(第359页)
1702993154
1702993155
事实上,在列宁最后两三年,在苏联成立的问题上,他反对斯大林的以俄罗斯为全联盟名称的大俄罗斯主义;反对斯大林关于南高加索三国无权以独立共和国名义加入苏联;对斯大林领导的工农检查院的工作不能令人满意;以及坚决反对削弱对外贸易垄断制等,列宁的主要批评对象都是斯大林,大量文献尚在。
[
上一页 ]
[ :1.7029931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