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3443
在这种体制下,贝利亚也不会安于“执行者”的角色,事实发展的结果是,其实斯大林公私生活周围的一切高、中、低级人员,也都是贝利亚派的(有两个重要人物不是贝利亚的人,即斯大林内部办公室负责人波斯克列贝舍夫中将,斯大林周围及随身警卫负责人弗拉西克中将,斯大林死前竟将他们捕了起来。后来,后者被弄死;前者于斯大林去世后被放出)。此后,斯大林一天24小时,不管室内还是室外,全掌握在贝利亚部下手中,斯大林不可能不知道他本人已成为贝利亚的手中物。莫洛托夫证明了这点,他说:
1702993444
1702993445
“他(指斯大林。——引者注)知道,为了身家性命,贝利亚无所不为。负责挑选警卫人员的,事实上正是这个贝利亚,斯大林是从贝利亚给他派的人里再挑选,可自己还以为是自己亲自选用警卫的呢。哪知道贝利亚搞了名堂。”(第389页)
1702993446
1702993447
斯大林知道这事,但摆脱不了。他要摆脱,就得依靠国防军,但他更不放心国防军这股力量,所以才会在30年代把中级以上的军官几乎“清洗”光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个元帅的回忆录都证明了此点。朱可夫说,1939年夏在中蒙边境发生日军进攻的“诺门罕事件”时,他奉命去做总指挥,发现有的师长是由尉官担任,因为师内的校官全部被捕或杀掉了。)华西列夫斯基在1939—1940年的对芬战争中到前线也发现很多师均由尉官指挥,因为校官都已被镇压了(包括被捕)。
1702993448
1702993449
莫洛托夫看出,斯大林逝世前几天,只有贝利亚一个人最活跃,一切都是贝利亚在做主(《赫鲁晓夫回忆录》也完全是这么说的),他们的性命当时全握在贝利亚一个人的手中,所以政治局诸人才不得不联合国防军来消灭贝利亚等人,以求自保。莫洛托夫还说:
1702993450
1702993451
“我不能排除是他(指贝利亚。——引者注)对斯大林下了毒手,因我从他的话语中觉察出一些……比如1953年5月1日在列宁墓观礼台上他作了这种暗示……显然是为了引起我的同情,他对我说:‘我把那位给收拾了。’好像是给我帮了什么忙似的。自然他的意图是要改变我对他的态度:‘我救了你们大家!’”(第292页)
1702993452
1702993453
斯大林之死,迄今还是一个谜,难下定论。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斯大林最信任的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竟希望他快死。《赫鲁晓夫回忆录》也载明:在半夜,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三个有决定作用的人得报去别墅,看到斯大林不省人事后,却故意命令侍候的人们说,斯大林睡着了,不要去惊动他,根本不找医生来抢救,三个人扬长而去,过了好几个小时以后,三人再来,斯大林仍未死,这以后才不得不做一些表面文章,请医生抢救……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一句不解释,他们眼见斯大林已完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马、贝、赫三人为何不找医生,为何三人一起扬长而去……这些显然证明:他们不去救斯大林,希望他快点死。
1702993454
1702993455
莫洛托夫说,在斯大林的授权下,“他(指贝利亚。——引者注)整理了所有人的材料。还整理了斯大林的材料。当然也整理了我的,嗯,不是材料,而是……”(第406页)莫洛托夫没有说下去,当然都是要他命的“罪状”。所以莫洛托夫再一次证实了当时杀人时(不包括一般的刑事犯)的罪名其实早已编好,就看什么时候用或不用的问题了。
1702993456
1702993457
莫洛托夫贬低斯大林身边的一切人,而反复称颂一个人——日丹诺夫
1702993458
1702993459
莫洛托夫自我感觉良好,他似乎真觉得自己是斯大林以下的第二号人物。所以,他看不起列宁身边的一切人,也看不起斯大林身边的一切同僚,如在苏联被视为圣人、完人以及超级能人的斯维尔德洛夫、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等,都被莫洛托夫贬得一文不值。说基洛夫的唯一本事就是会对群众大作鼓动演说。至于对加里宁、伏罗希洛夫这些人,莫洛托夫更看不起,主要是说他们“右倾”,似乎不够斯大林分子的资格。贬得少一点的,是对卡冈诺维奇,因为这个人对斯大林太忠实了,所以可贵。莫洛托夫在访谈录中说,卡冈诺维奇对莫洛托夫不很满意,他批评莫洛托夫对死后的斯大林歌颂得还不够。
1702993460
1702993461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不断地被莫洛托夫反复称赞,而且是充满感情的,这个人就是日丹诺夫。我随手记了一下,很不完全,莫洛托夫在书中至少称赞了日丹诺夫8次。无关紧要的称赞就不去说了(对其他任何人,除了斯大林之外,都没有这么称赞过)。莫洛托夫告诉了我们最重要也是最权威的信息:
1702993462
1702993463
“基洛夫组织能力弱,他是一个好的群众工作者(这两句话根本矛盾——引者注)。我们对他也很好。斯大林喜欢他。我要说,他,是斯大林最器重的人……”(传说基洛夫曾是斯大林的接班人,看来并非全是胡说。——引者注)
1702993464
1702993465
“我同基洛夫私交甚好。在我的记忆里,斯大林对基洛夫的态度,或许只有后来的日丹诺夫能与之相提并论。基洛夫死后,他喜欢日丹诺夫超过任何人。”(第374页)
1702993466
1702993467
在另一个地方,莫洛托夫又说“斯大林对日丹诺夫分外器重,对他的态度简直好极了。”(第386页)
1702993468
1702993469
至于莫洛托夫本人,对日丹诺夫也是五体投地的。这种赞美主要是来源于思想的一致。莫洛托夫说:“我认为他的文章,晚年时期的一些谈话(当然指日丹诺夫晚年的各种大批判报告。——引者注),很有意思。”(第386页)
1702993470
1702993471
莫洛托夫把日丹诺夫看得比基洛夫高明得多,也重要得多。当访问者问莫洛托夫:“他比基洛夫能干吗?”莫洛托夫答道:“比基洛夫?当然强。大家都说他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不管怎样,应该说他(文化)修养不错。”(第386页)
1702993472
1702993473
莫洛托夫这些话,证明我几十年一个不变的观点:要说苏联曾经有过一个所谓“第二号人物”的话,这个人物就是日丹诺夫,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此点,我同蓝英年交谈时,一谈就通。蓝英年还说,有些多年研究苏联问题的人,对此竟无感觉,你就知道他的程度如何了。在斯大林手下,尽管长期以来似乎是马林科夫管的事最多,实权似乎最大,但那不过是一个“宫内大臣”而已,短时间内是难于摆在党和国家的“第二号”岗位上去的。但是,日丹诺夫与斯大林在遗传学批判上大概是发生了矛盾,似已失势,日丹诺夫也立即在1948年8月逝世,此时才是马林科夫在内部正式升为“第二号人物”了。1949年12月21日《真理报》报道政治局10人向斯大林70寿辰致的集体颂词,名单不依字母顺序,前三名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贝利亚,莫洛托夫系循例照顾,马林科夫已正式取得继承人的身份了。这证明,斯大林旁边的“哼哈二将”,正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
1702993474
1702993475
以莫洛托夫的政治思想状况,只对日丹诺夫一人赞不绝口,这不是中国人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
1702993476
1702993477
莫洛托夫证实了战争爆发的最初几天斯大林在干什么
1702993478
1702993479
从上述资料总可以证明莫洛托夫是个百分之百的斯大林主义者了吧,莫洛托夫总不会有什么诬蔑和毁谤斯大林的可能吧?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的报告对斯大林有批评,有些将帅的回忆录对斯大林也有所批评,即斯大林在德寇开始进攻的最初几天什么也没有干,人也见不着。这是否造谣呢?请看看莫洛托夫对这件事是怎么说的吧:
1702993480
1702993481
第一,战争爆发初的几天里,“他(指斯大林。——引者注)两三天没露面,待在别墅里。不用说,他难过得很,郁郁不乐,人们全都不自在,他尤其如此”。(第395页)过去的一切传说,也大都不过如此而已,在中国一直把这说成是反革命造谣。现在看来,赫鲁晓夫讲的也并没怎么添油加醋,也不过如此而已。
1702993482
1702993483
第二,丘耶夫念了段阿夫托尔汉诺夫《权力学》一书中的一段话给莫洛托夫听,该书说,战后几天,“大家来到斯大林别墅,请他发表告人民书,但遭到断然拒绝。众人遂请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回答:“是的,是这样,大致是对的。”(第394页)
1702993484
1702993485
丘耶夫又说:“(大家)提议让斯大林领导红军最高统帅部,可是他拒不接受。”
1702993486
1702993487
莫洛托夫答:“他何以要独揽大权?他本来就是领袖,怎能让琐事缠身,抓那些芥豆小事呢。他拒绝了,这当然是对的。”(第394页)在莫洛托夫眼里,斯大林拒绝出任抵抗统帅,也是“当然对的”。
1702993488
1702993489
要不是莫洛托夫出来证实,谁会相信这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是事实呢?
1702993490
1702993491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的数百万装甲部队、成万辆坦克、数千架飞机从北到南在同一秒钟向苏联发动了猛烈的全面进攻,全国不知所措,可是斯大林几天不见人、不理事、不表态,不发表告人民书,拒绝担任最高统帅。现在莫洛托夫不容置疑地证实了(甚至比赫鲁晓夫批评的还要多得多),在中国现在还是有人坚决不相信这些——因为这确实也有点叫人难于相信。莫洛托夫要不出面证明,谁会相信呢?
1702993492
[
上一页 ]
[ :1.7029934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