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3709
[10]《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
1702993710
1702993711
[11]《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
1702993712
1702993713
[12]《斯大林文选》。
1702993714
1702993715
[13]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所编译:《苏联理论界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702993716
1702993717
[14]《斯大林全集》第13卷。
1702993718
1702993719
[15]黄宗良:《苏联政治与苏联剧变》,宫达非主编:《中国著名学者苏联剧变新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1702993720
1702993721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所等编译:《苏联民族问题文件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1702993722
1702993723
[17]黄宗良:《教条主义与苏联的解体》,见《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02993724
1702993725
1702993726
1702993727
1702993729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苏联大事记[1]
1702993730
1702993731
吕瑞林 左凤荣
1702993732
1702993733
1917年
1702993734
1702993735
2月23日,为纪念国际妇女节,更为了抗议面包短缺,彼得格勒约13万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
1702993736
1702993737
2月25日,彼得格勒几乎所有企业都停工,参加罢工者达到30多万人,一些工厂还成立了战斗队,罢工开始具有全社会的性质。沙皇军警开始镇压,局势渐趋平息。
1702993738
1702993739
2月27日,士兵开始起义,各政党开始采取行动,影响事态发展,成立了彼得格勒苏维埃和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
1702993740
1702993741
3月1日,沙皇同意“君主在位、政府治国”的模式,要求在他回到彼得格勒前军队不要采取行动。
1702993742
1702993743
3月2日,杜马和许多贵族将领要求沙皇为国家作出牺牲,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把皇位让给其弟米哈伊尔大公。米哈伊尔拒绝这样接受皇位,俄国君主制终结。
1702993744
1702993745
3月2日,临时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李沃夫公爵任总理兼内务部长。宣布立即赦免政治犯,实行言论、出版、结社、集会和罢工的自由,取消阶级、等级和民族的限制,立即准备根据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原则选举并召开立宪会议等。
1702993746
1702993747
3月20日,列宁发表《远方来信》提出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决不同其他党派接近等看法,但他的意见没有得到彼得格勒大多数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的赞同。
1702993748
1702993749
3月27日—4月2日,布尔什维克举行全党工作者代表会议,会上就如何巩固民主革命胜利问题展开争论。斯大林认为:“只要临时政府在采取巩固革命的步骤,那就给予支持,只要它是反革命的,支持临时政府就不能容许。”会议选举4人组成的代表团,负责与孟什维克谈判联合问题。
1702993750
1702993751
4月3日,列宁、季诺维也夫、拉狄克、卢那察尔斯基等乘“铅封车厢”从瑞士经德国回到彼得格勒,在彼得格勒车站受到热烈欢迎。
1702993752
1702993753
4月4日,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代表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报告的提纲刊登在4月7日《真理报》上,即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思想的核心是要解决政权问题,即布尔什维克应该依靠无产阶级和贫农,为把目前的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1702993754
1702993755
4月8日,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以13票比2票否决了《四月提纲》。多数中央委员也反对,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
1702993756
1702993757
4月14日—22日,在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全市代表会议上,列宁被选为会议的名誉主席,经过列宁的耐心解释,列宁的路线得到大多数代表的拥护。
1702993758
[
上一页 ]
[ :1.7029937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