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4310
1702994311
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702994312
1702994313
8月21日,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第1428—326号决议,从远东(主要是滨海边疆区)迁移全部朝鲜人(171781人)到哈萨克等地,以防被日本人“利用”。
1702994314
1702994315
12月12日,举行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这是新宪法通过后的第一次选举。
1702994316
1702994317
是年,叶若夫对内务部进行了“清洗”,有14000多名工作人员被捕,其中3000多人被处死。
1702994318
1702994319
1938 年
1702994320
1702994321
1月12日,苏共政治局委员加里宁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届常会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02994322
1702994323
3月2日—13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对所谓“布哈林右派和托派联盟阴谋集团”进行公开审判,布哈林、李可夫等18人被判处死刑,另有3人被判处15—25年监禁。
1702994324
1702994325
3月15日,布哈林等人被枪决。被列宁称为“革命的金娃”、“全党最喜欢的人物”的布哈林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50岁。
1702994326
1702994327
7月,叶若夫被撤销内务人民委员职务,调任航运人民委员,贝利亚被任命为内务人民委员。
1702994328
1702994329
9月3日,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在巴黎召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成立大会,宣布成立第四国际。
1702994330
1702994331
10月1日,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
1702994332
1702994333
10月8日,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第1084—269号决议,从阿塞拜疆边境地区迁移6000名伊朗人到哈萨克斯坦。
1702994334
1702994335
11月14日,联共(布)中央通过设立联共(布)中央高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校的决定。此后,苏联高层党政干部几乎都从苏共中央党校的校门中走出,报考(选送)进入该校学习的条件是35周岁以下、5年以上党龄、3年以上党或苏维埃负责工作的经验、具有高等学校的学历。
1702994336
1702994337
1939 年
1702994338
1702994339
3月10日—21日,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审议并批准了第三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向共产主义前进”的口号。
1702994340
1702994341
4月10日,叶若夫被捕,罪名是从事间谍活动,策划恐怖活动,这个刽子手成了替罪羊,于次年2月4日被枪决。
1702994342
1702994343
4月15日—8月4日,英、法、苏三国开始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目的是缔结三国互助条约,但没有成功。
1702994344
1702994345
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
1702994346
1702994347
8月21日,苏联宣布苏英法三国谈判无限期休会,并于当晚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23日来莫斯科。
1702994348
1702994349
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附有秘密议定书,苏联和德国划分了双方在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势力范围。
1702994350
1702994351
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四次特别会议通过《普遍义务兵役法》,应征年龄从21岁降至19岁,中学毕业生的服役年龄为18岁。服役期也相应延长。
1702994352
1702994353
9月17日,在波兰政府流亡的当天,苏军越过苏波边境,向西推进200—300公里,占领了波兰19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1300万,俘虏波兰官兵近25万人。
1702994354
1702994355
9月28日,苏德签订《苏德边界友好条约》及三个秘密议定书,重新划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702994356
1702994357
9月28日—10月5日、10日,苏联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使三国允许苏联军队进入其国境并在其境内设立基地。
1702994358
1702994359
11月30日,苏联以维护安全为由,要求芬兰割让土地及租借海军基地汉科港,芬兰答应调整边界,但拒绝租借汉科港,两国谈判破裂,苏军大举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
上一页 ]
[ :1.702994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