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4475
6月2日,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第5984号决议,以通敌和反苏行为为由,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迁移保加利亚人12422名、希腊人15040名、亚美尼亚人9621名到东部地区,同时迁移德意志人、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等共1000多名。
1702994476
1702994477
6月24日,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第6100号决议,从克里米亚往乌兹别克迁移外籍希腊人3531名,从罗斯托夫州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迁移无国籍希腊人8300名,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共迁移16375名希腊人到国家东部地区。
1702994478
1702994479
7月31日,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第6279号决议,从格鲁吉亚毗连土耳其的边境地区迁移梅斯赫特土耳其人、库尔德人、赫姆申人(亚美尼亚人穆斯林)共91095人去乌兹别克、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他们被怀疑为“叛徒、土耳其的代理人”。1944年从外高加索总共迁移库尔德人40000名。
1702994480
1702994481
7月,苏军突破德军防线,进入波兰境内。
1702994482
1702994483
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苏联,与斯大林达成战后划分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百分比协议。
1702994484
1702994485
是年,苏军发动10次打击,共歼敌160万人,基本上收复了苏联国土。
1702994486
1702994487
1945 年
1702994488
1702994489
1月,苏军分南北两路向西进发,攻占哥尼斯堡、西里西亚、奥地利,打开了通往柏林之路。
1702994490
1702994491
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处置德国、对日作战、波兰问题和联合国组织与托管制问题,达成了某些协议与谅解,但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日趋明显。
1702994492
1702994493
4月5日—16日,铁托访问苏联,双方签订有效期为20年的南苏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1702994494
1702994495
4月16日,苏军开始柏林战役。
1702994496
1702994497
4月25日,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1702994498
1702994499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苏军攻克柏林,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
1702994500
1702994501
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在柏林近郊卡尔斯霍特向苏、美、英、法四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文件,宣布无条件投降。
1702994502
1702994503
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西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占领德国的原则、波兰西部边界、审判战犯、对日作战、赔偿等问题,美、英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
1702994504
1702994505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702994506
1702994507
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702994508
1702994509
8月14日,苏联政府和中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关于中长铁路、大连旅顺港、苏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的协定等附件,并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等。规定两国在对日战争中进行配合,中苏共管中长铁路30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30年,大连为自由港。中国政府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决赞成独立,中国政府则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1702994510
1702994511
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终战诏书,苏军进驻朝鲜北部。
1702994512
1702994513
8月16日,苏联与波兰签订以寇松线为基础的边界条约。
1702994514
1702994515
8月18日,日本关东军总司令下令部队向当地苏军投降,在10天的对日作战中苏军共歼日军8.4万人,受降60万人。
1702994516
1702994517
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向美、中、苏、英等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1702994518
1702994519
10月20日,在苏联的操纵下,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702994520
1702994521
1946 年
1702994522
1702994523
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说,颂扬苏维埃制度,批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苏联继续扩大钢、铁、煤、石油等部门的生产,该演说在英、美等国引起强烈反响。
1702994524
[
上一页 ]
[ :1.7029944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