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4678
1702994679
12月6日,马雅可夫斯基的《澡堂》被停演了四分之一世纪之后,经过重新排练,在莫斯科讽刺剧院上演。
1702994680
1702994681
12月18日—23日,苏联最高法院秘密审理了贝利亚案件,贝利亚等17人于23日被处决。
1702994682
1702994683
1954 年
1702994684
1702994685
1月22日,赫鲁晓夫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信,提出垦荒计划。
1702994686
1702994687
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关于把俄罗斯的克里木州划归乌克兰的命令。
1702994688
1702994689
2月23日—3月2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听取并讨论了赫鲁晓夫作的《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关于开垦生荒地及熟荒地》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决议,苏联计划两年内垦荒1300万公顷。
1702994690
1702994691
5月,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发表,“解冻”一词成了一个用来描绘斯大林死后时期的流行名词。
1702994692
1702994693
6月24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免除集体农庄庄员、工人、职员、渔业合作社和工艺合作社社员的私人副业向国家交售谷物的义务,勾销集体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在谷物义务交售和机器拖拉机站实物报酬方面的全部积欠。
1702994694
1702994695
9月29日—10月12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访华,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际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关于对日本关系问题的联合宣言》以及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政府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和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新建15项中国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
1702994696
1702994697
11月29日,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
1702994698
1702994699
12月14日,赫鲁晓夫提出为列宁格勒案件的受害者平反。对该案件的复查证实,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制造了这一案件,马林科夫威信扫地。
1702994700
1702994701
1955 年
1702994702
1702994703
1月7日,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召见匈牙利党政领导人,指责纳吉在政府工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错误。
1702994704
1702994705
1月25日—31日,召开苏共中央全会,听取了赫鲁晓夫《关于增加畜产品生产》的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会议建议解除马林科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1702994706
1702994707
2月3日—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会议,接受马林科夫提出解除他的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申请,任命布尔加宁为部长会议主席。
1702994708
1702994709
5月11日—14日,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在华沙举行会议,共同缔结了《华沙条约》。
1702994710
1702994711
5月27日—6月2日,赫鲁晓夫率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双方签署了《苏南两国政府宣言》,表示在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两国相互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作为处理各项问题的原则。
1702994712
1702994713
9月13日,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
1702994714
1702994715
12月,苏联爆炸了第二颗巨大的热核装置,表明苏联已经拥有了可以运载的氢弹了。
1702994716
1702994717
1956 年
1702994718
1702994719
2月14日—25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作中央委员会总结报告。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赫鲁晓夫提出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国家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
1702994720
1702994721
2月24日夜—25日凌晨,赫鲁晓夫在未列入大会议程的内部会议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后被称为“秘密报告”。
1702994722
1702994723
3月5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决定把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报告的内容在全国积极分子范围内传达,实际上全国很快就家喻户晓了。
1702994724
1702994725
3月,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爆发群众示威游行,反对二十大决议,喊出了“打倒赫鲁晓夫!”、“打倒布尔加宁!”、“拥护莫洛托夫!”的口号。
1702994726
1702994727
4月,参加情报局的各国党的代表经过协商后认为,情报局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决定解散,机关刊物也停刊。
[
上一页 ]
[ :1.7029946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