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5021
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中苏边界问题发表声明,重申了中国政府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苏边界问题的一贯主张。
1702995022
1702995023
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驳苏联政府1969年6月13日声明”的文件,重申了中国对边界问题的主张,即分清历史,照顾现实,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1702995024
1702995025
10月19日,参加中苏边界谈判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至1978年6月,谈判进行了15轮,由于苏方拒绝履行9月11日两国总理达成的谅解,否认中苏边界存在争议,谈判未达成协议。
1702995026
1702995027
11月2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702995028
1702995029
11月,作家索尔仁尼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
1702995030
1702995031
1970 年
1702995032
1702995033
1月9日,中国驻苏大使馆就苏联一再把中国台湾省说成“国家”一事向苏联外交部提出抗议照会。
1702995034
1702995035
1月15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加速发展西伯利亚石油开采工业》的决议。
1702995036
1702995037
4月2日,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工会中央理事会通过《关于完善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工作人员劳动报酬制度》的决议。
1702995038
1702995039
5月6日,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苏捷友好互助条约》。
1702995040
1702995041
5月8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在庆祝战胜德国法西斯25周年集会上说“社会主义正处在历史性的进攻阶段”。
1702995042
1702995043
6月12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谈到苏美关系问题时说,苏联对美国的“阴谋诡计”将“给予坚决回击”。
1702995044
1702995045
10月8日,索尔仁尼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发扬俄罗斯文学的宝贵传统方面所显示的美学力量。
1702995046
1702995047
10月9日,苏共中央文化部、宣传部指示多家报刊,刊登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的声明,认为授予索尔仁尼琴诺贝尔文学奖是“冷战性质的挑衅”。但许多作家对索尔仁尼琴获奖表示高兴。
1702995048
1702995049
11月4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和查利泽等“持不同政见者”组成“苏联人权委员会”。
1702995050
1702995051
是年,按照勃列日涅夫指示,由波诺马廖夫主编的《苏联共产党历史》出版。
1702995052
1702995053
1971 年
1702995054
1702995055
3月30日—4月9日,苏联共产党举行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会上重申“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不再提“改革”,用“改善”、“完善”取而代之,苏联走向停滞。中央委员会从195人扩大至241人,勃列日涅夫把自己的支持者提拔起来,成为其统治的重要支柱。
1702995056
1702995057
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
1702995058
1702995059
6月,在莫斯科大学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批评一些经济学家的市场社会主义倾向,此后,陆续开展批判所谓市场社会主义,不再使用“改革”一词,而改用“完善”。
1702995060
1702995061
7月25日,《真理报》就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对中国进行攻击,说中美接近反映出中美“两国霸权野心”。
1702995062
1702995063
9月3日,苏、美、英、法四国签署《西柏林协定》,确认四大国对柏林的权利,苏联对西柏林和联邦德国之间的交通畅通作出保证,西方国家则承认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部分。
1702995064
1702995065
9月11日,苏联历史上第一位领取特种退休金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病逝。
1702995066
1702995067
10月25日—30日,勃列日涅夫访问法国,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访问西方国家。
1702995068
1702995069
11月27日,苏联第一颗火星人造卫星制造成功。
1702995070
[
上一页 ]
[ :1.7029950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