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5121
是年,苏联的石油出口从上一年的1.07亿吨增加到1.18亿吨,收入从上一年的17亿卢布增加到24亿卢布。
1702995122
1702995123
1974 年
1702995124
1702995125
1月7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索尔仁尼琴的问题,勃列日涅夫主张把他关进监狱,安德罗波夫认为法律依据不足,提出把他驱逐出境。
1702995126
1702995127
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关于褫夺索尔仁尼琴苏联国籍,并将其驱逐出境的命令。
1702995128
1702995129
2月13日,索尔仁尼琴被押上一架联邦德国特意安排的“航空班机”,到达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直到1994年5月索尔仁尼琴才重回自己的祖国。
1702995130
1702995131
3月7日,苏联向印度政府保证,在出版标有中印边界的地图时,“将考虑印度的观点”。
1702995132
1702995133
4月3日,为进一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发展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非黑土带农业的措施的决议》。
1702995134
1702995135
4月22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完善轻工业商品生产的计划和经济刺激的若干措施》的决定。
1702995136
1702995137
5月4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在他的《苏维埃国家的武装力量》一书中写道,除了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国防力量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保障可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702995138
1702995139
6月27日—7月3日,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关于限制地下核试验》、《美苏促进经济、工业、技术合作长期协定》等10个文件。
1702995140
1702995141
11月23日—24日,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福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谈,双方发表《关于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联合声明》。勃列日涅夫第一次“中风”。
1702995142
1702995143
11月,勃列日涅夫率团访问蒙古,参加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勃列日涅夫再次“中风”。
1702995144
1702995145
12月4日—7日,勃列日涅夫访问法国。
1702995146
1702995147
12月10日,瑞典皇家学院为索尔仁尼琴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瑞典国王和多位亲王出席。索尔仁尼琴不无感慨地说:大概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给瑞典皇家学院和诺贝尔基金会带来如此之多的麻烦。
1702995148
1702995149
1975 年
1702995150
1702995151
5月12日—17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利比亚,两国达成协议,苏联向利比亚出售6亿美元的武器。
1702995152
1702995153
6月18日,塔斯社发表《对日本政府的声明》,反对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写进反霸权条款。攻击中国“对日本施加影响,以使日本同第三国,包括同苏联的关系复杂化”。
1702995154
1702995155
7月17日—19日,苏联“联盟号”飞船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宇宙对接成功并进行联合飞行。
1702995156
1702995157
7月31日—8月1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第三阶段会议举行,各国首脑最后签署被称为“赫尔辛基精神”的会议最后文件——《赫尔辛基宣言》,确认战后欧洲边界不可变更,东西方人员和思想“自由交流”。这是勃列日涅夫缓和外交的最高成果。
1702995158
1702995159
10月20日,美国白宫宣布美苏达成五年购买谷物协议,规定,苏联每年将从美国购买600万吨—800万吨小麦和玉米。
1702995160
1702995161
10月27日—31日,黎笋率越南党政代表团访苏,双方在随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两国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新阶段”。
1702995162
1702995163
11月14日,苏联派遣军事人员进入安哥拉,并增加对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武器援助。
1702995164
1702995165
1976 年
1702995166
1702995167
1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致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周恩来总理逝世表示哀悼。
1702995168
1702995169
2月10日—11日,苏联军舰炮轰安哥拉城市,非洲一些国家同声谴责。
1702995170
[
上一页 ]
[ :1.7029951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