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02020
[88]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曾多次发表“赤化”辟谣声明,参见《中国国民党周刊》第14期。
1703002021
1703002022
[89] “革命”一词在《每周评论》中出现190次,出现频度为0.0812%;在《少年中国》中出现738次,出现频度为0.0490%;在《新潮》中出现397次,出现频度为0.0481%;在《新青年》中出现5526次,出现频度为0.2043%;在《向导》中出现10691次,出现频度为0.7818%。此处字词频度是语词出现次数与全刊总字数之比。统计结果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未名科技文化发展公司1998~1999年出版的《每周评论》、《少年中国》、《新潮》、《向导》、《新青年》之电子版得出。但该电子版有少量误录,统计结果亦难免有一点误差。
1703002023
1703002024
[90] 独秀:《革命与反革命》,《向导》第16期,1923年1月18日。
1703002025
1703002026
[91]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第17页。
1703002027
1703002028
[92] 蒋介石:《在广东第六次全省教育大会代表讲话》(1926年5月3日),《蒋介石言论集》第2集,中华书局,1965年铅印稿,第459~460页。
1703002029
1703002030
[9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第592~593页。
1703002031
1703002032
[94]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称:“无论哪一个国内,天造地设,都有三等人:上等、中等、下等。详细点分析则有五等: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五种人各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各有不同的阶级性。因此对于现代的革命,乃发生反革命、半反革命、对革命守中立、参加革命和为革命主力军之种种不同的态度。”见《中国农民》第2期,1926年2月1日。
1703002033
1703002034
[95] 杨荫杭:《解决时局谈》,《申报》1922年2月24~26日,见氏著《老圃遗文辑》,第528~530页。
1703002035
1703002036
[96] 曾琦:《共产党之复古反动与反革命》,《醒狮》第68号,1926年1月23日。
1703002037
1703002038
[97] 王季文:《中国国民党革命理论之研究》,第三编第一章。
1703002039
1703002040
[98] 蒋介石:《谨告全国国民党同志书》(1927年4月),《蒋介石言论集》第4集,第258页。
1703002041
1703002042
[99] 引自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第395页。
1703002043
1703002044
[100] 前溪:《农民问题案评论》,《国闻周报》第4卷第13期,1927年4月10日。
1703002045
1703002046
[101] 《反革命》(社评),天津《大公报》1927年5月5日。
1703002047
1703002048
[102] 大不韪:《党军治下之江西》,《醒狮》第118号,1927年1月7日。
1703002049
1703002050
[103] 关于近代中国革命话语的专断性和任意性,黄金麟《革命与反革命:清党再思考》(《新史学》第11卷第1期)一文作过很好的个案揭示。
1703002051
1703002052
[104] 《反革命》(社评),天津《大公报》1927年5月5日。
1703002053
1703002054
[105] 鲁迅:《可恶罪》,《语丝》第154期,1927年10月22日。
1703002055
1703002056
1703002057
1703002058
1703002060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第四章 “北伐”“南征”与“反革命罪”的缘起
1703002061
1703002062
1926年7月,蒋介石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自广东、湖南入湖北,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两月,即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然而,当北伐军打到武汉时,武昌城屡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后采取围困的方式,直到守城北军粮绝无援,才最终克复,前后持续40天之久,是北伐战争中北军抵抗最顽强、北伐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陈嘉谟和刘玉春是吴佩孚手下负责守卫武昌的两位北军将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两人被活捉。战争年代,处治俘虏本属常事。然而,对陈嘉谟和刘玉春的处治,不仅当时南北各方意见不一,全国舆论予以高度关注,更为传奇的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反革命罪”,竟是以审判这两位北军将领为契机而出笼的。在这一过程中,本土的地缘、伦理与外来的法律、革命观念交相错突,浓缩地呈现转型时期的多元面相。亦因为此,有关陈嘉谟和刘玉春的故事,今天仍值得我们去追溯。
1703002063
1703002064
1703002065
1703002066
1703002068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一 “北伐”与“南征”
1703002069
[
上一页 ]
[ :1.703002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