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04697
1703004698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甚多。湖南会战虽只是八年抗战中的一个战役个案,却充分展露了国军在战略战术、官兵素质、教育训练、后勤补给、兵役军纪以及民众动员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特征。
1703004699
1703004700
[1]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下引简称《湖南会战》)上册,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4,第7页。
1703004701
1703004702
[2] 蒋介石:《对于整军各案之训示》(1944年7月28日),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0,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第455~471页;《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387页;《湖南会战》上册,第2页。
1703004703
1703004704
[3] 《湖南会战》上册,第7、11页。
1703004705
1703004706
[4] 《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组织法》、《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服务规程》(1942年3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95~96页。
1703004707
1703004708
[5]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252、255、260、264~265页。
1703004709
1703004710
[6] 据日本防卫厅所编“一号作战”战史记载,日军参谋总部确曾拟有铺设纵贯大东亚铁路线的计划,该计划起自釜山,经奉天、北平、汉口、衡阳,进入湘桂铁路,复经桂林、柳州、谅山,从法属印度支那,抵达泰国曼谷,纵贯马来半岛,直至新加坡,全长近8000公里。后这一计划在审核中被搁置。参见《湖南会战》上册,第6页。
1703004711
1703004712
[7]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274页。
1703004713
1703004714
[8]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285、288页。
1703004715
1703004716
[9]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293页。
1703004717
1703004718
[10] 《蒋委员长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示敌情判断电》等,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2),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第643~644页。
1703004719
1703004720
[11]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第526页。
1703004721
1703004722
[12]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311~312页。
1703004723
1703004724
[13] 《湖南会战》上册,第10~33页。
1703004725
1703004726
[14]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10月;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1703004727
1703004728
[15] 赵子立、王光伦:《长衡战役》;向廷瑞、陈德邵:《茶陵、安仁战斗》,《湖南四大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第399~403、438页。
1703004729
1703004730
[16] 《湖南会战》上册,第32~33页。
1703004731
1703004732
[17]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320~321页。
1703004733
1703004734
[18]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最高幕僚会议规则》(1939年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一),第12~14页。
1703004735
1703004736
[19] 赵子立、王光伦:《长衡战役》。
1703004737
1703004738
[20] 《徐永昌日记》第7册,第324页。
1703004739
1703004740
[21] 《湖南会战》上册,第12~14页。
1703004741
1703004742
[22] 《湖南会战战斗要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第1256~1258页。
1703004743
1703004744
[23] 《湖南会战战斗要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1293页;《湖南会战》上册,第34~35页。
1703004745
1703004746
[24] 《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呈第四军在长沙守城经过等报告》,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2),第646~648页;赵子立、王光伦:《长衡战役》。
[
上一页 ]
[ :1.7030046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