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07977e+09
1703007977 (74) 《益世报》,1928年1月28日第5版。
1703007978
1703007979 (75) 《益世报》,1921年1月26日第5版。
1703007980
1703007981 (76) 《益世报》,1921年6月17日第7版。
1703007982
1703007983 (77) 35
1703007984
1703007985 (78) 36
1703007986
1703007987 (79) 英国记者、作家,与其妻合作著有多本有关近代工业化问题的作品。——译者注
1703007988
1703007989 (80) 张厚载,第119页。
1703007990
1703007991 (81) 陈西滢:《苦力问题》,《西滢闲话》(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第229页。
1703007992
1703007993 (82) 37
1703007994
1703007995
1703007996
1703007997
1703007998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1703007227]
1703007999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第三章 人力车夫:劳苦大众的职业生涯
1703008000
1703008001
1703008002
1703008003 (1)当时的作家们为了鞭笞民国社会的不良现象,戏剧化地描写了人力车夫的生活。人力车代表了贫穷和社会脱序,为了表现这些本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拉车的人当作受害者来描写。不过,这一形象只反映了车夫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把车夫简单地视为叫花子或牲口等于无视了他们工作时在公共场合上演好戏的才能。这些“街头喜剧”终将演变成街头政治,并相应地促使车夫们投身于大众政治,而这也是1920年代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们的共同目标。
1703008004
1703008005
1703008006
1703008007
1703008008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1703007228]
1703008009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当街谋生
1703008010
1703008011
1703008012
1703008013 老舍笔下的祥子,车夫生涯跌宕起伏,他租车上街拉活,享受了短暂的车主之福,然后断断续续地在各家拉包月。小部分北京车夫被家庭雇佣,只有3%的人才能像祥子一样实现拥有一辆车的梦想。
1703008014
1703008015
1703008016
1703008017
1703008018
1703008019
1703008020
1703008021
1703008022 图6 满载的人力车
1703008023
1703008024 一位少妇和包装严实的一头猪身,再加上一大包的香肠,让这人力车显得有点不堪重负。在这种场合,人力车可谓集仆人、货车和客车的功能于一身。采自UPI/Bettmann Newsphotos.
1703008025
1703008026 (2)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收入就是乘客的车费减去车厂的份子钱。为了赚取足够的钱来付租金以及养活自己和家人,一般车夫都要在街上平均呆9到12小时,实际用在拉车上的时间大约只占到一半。(3)若要讨得好价钱,则需要了解些城市布局,以及像小贩那样沿街招徕乘客的技巧。不过干这一行最要紧的还是体力。
[ 上一页 ]  [ :1.7030079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