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13218e+09
1703013218 [11]长期以来,两岸学者对“三大政策”的看法存有较大分歧。这种分歧,除了“联共”与“容共”的不同提法外,主要表现在对“三大政策”名词的不同诠释上。台湾学者并不否认孙中山有过联俄、容共(或联共)以及农工政策,但反对把这三者特定为一个历史名词,认为“三大政策”这一名词的提法,在孙中山的著述以及当时国民党的文件中,均无根据,是在孙中山去世一年多以后,始出自中共方面的文献(参见蒋永敬《“三大政策”探源》、《海峡两岸学者对“三大政策”解释的比较》,《百年老店国民党沧桑史》,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93,第248~271页)。大陆学界比较普遍的提法则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面对台湾学者的解释,大陆学者认为,尽管孙中山生前未提过“三大政策”一词,国民党“一大”文献中,“三大政策”亦未见诸文字,“三大政策”概念是孙中山去世后才概括出来的,但这一概括完全符合事实,符合国民党“一大”精神(参见鲁振祥《三大政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黄彦《关于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几个问题》,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中册,中华书局,1988,第1276、1238页)。
1703013219
1703013220 [12]马林:《我对孙中山的印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第248页。
1703013221
1703013222 [13]《中央干部会议第十次会议纪录》(1923年12月9日),《革命文献》第8辑,第77~78页。
1703013223
1703013224 [14]《波达波夫给契切林的报告》(1920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48页。
1703013225
1703013226 [15]孙中山:《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书》(1921年8月28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第593页。
1703013227
1703013228 [16]《马林为格克尔同孙逸仙的谈话所作的记录》(1922年9月26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35~137页。
1703013229
1703013230 [17]《孙逸仙给越飞的信》(1922年12月20日)、《越飞给俄共(布)、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领导人的信》(1923年1月26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66、213页。
1703013231
1703013232 [18]《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42号记录》(1923年1月4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87页。
1703013233
1703013234 [19]《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53号记录》(1923年3月8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226页。
1703013235
1703013236 [20]《维经斯基给萨法罗夫的电报》(1923年3月27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238页。
1703013237
1703013238 [21]《陈独秀给萨法罗夫的信》(1923年7月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262页。
1703013239
1703013240 [22]吕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对新思潮的回应》,第522页。
1703013241
1703013242 [23]《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21号记录》(1923年8月2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266页。
1703013243
1703013244 [24]《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1923年12月1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369~370页。
1703013245
1703013246 [25]《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1923年12月1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365~373页。
1703013247
1703013248 [26]《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1923年12月1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372页。
1703013249
1703013250 [27]孙中山:《在广州国民党党务会议上的讲话》(1923年10月10日),《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268页。
1703013251
1703013252 [28]闵斗基:《中国国民党的“改进”与“改组”》,《东详等报》第72卷第1、2号,平成二年。
1703013253
1703013254 [29]孙中山:《复市棠函》(1920年10月27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377页。
1703013255
1703013256 [30]孙中山:《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的演说》(1923年1月2日),《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7页。
1703013257
1703013258 [31]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1923年11月25日),《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437页。
1703013259
1703013260 [32]孙中山:《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1924年1月25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37页。
1703013261
1703013262 [33]《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辟谣》,《中国国民党周刊》第14期,1924年3月30日。
1703013263
1703013264 [34]伊罗生:《与斯内夫利特谈话记录》,《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53页。
1703013265
1703013266 [3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第15页。
1703013267
[ 上一页 ]  [ :1.7030132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