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15741e+09
1703015741
1703015742 论者有谓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标志着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开端。但国民党所确立的党治模式,既非西方议会政党政治体制,亦非苏俄政党政治体制,而是在借鉴苏俄党治体制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改造后所确立的一种独特的政治“变体”。它在结构形式上仿拟苏俄一党专政,而其内涵则融入了蒋介石的军治理念,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军事独裁相整合的体制。由于它是一种独具国民党特色的政治“变体”,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对国民党政权应归属于哪一类政体模式,尚存争议。有的称之为“精英式政权”,有的称之为“多元化政权”,还有的认为它属于“专制协合政权”。[73]实际上将其归入哪一类都有些勉强。一党专政虽然是国民党政权最显明的特征,但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的强势的政党组织体系。国民党政权的实际支撑力量主要不是松弛涣散的各级党务组织,而是军人和武力。
1703015743
1703015744 [1]1926年12月,一位留法学生致胡适函:“我近来心目中只有两个英雄,一文,一武。文英雄不待言是胡适,武的也不待言是蒋介石。这两个好汉是维持我们民族运命的栋梁!”袁昌英致胡适函(1926年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华书局,1979,第412~413页。
1703015745
1703015746 [2]《中央局关于全国政治情形及党的策略的报告》(192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卷,第371~372页。
1703015747
1703015748 [3]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权》,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第171~172页。
1703015749
1703015750 [4]李芦洲编《国民政府的政绩》,天津庸报社,1936,第84页。
1703015751
1703015752 [5]《提案审查会审查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3月28日。
1703015753
1703015754 [6]《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第89~90页;《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59页。
1703015755
1703015756 [7]张孝若致胡适函(1929年7月31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第524页。
1703015757
1703015758 [8]毛健吾:《训政究竟应不应该结束》,《政治评论》第179号,1935年11月7日。
1703015759
1703015760 [9]徐公达:《关于政制问题质胡陈钱三先生》,《政治评论》第170号,1935年9月5日。
1703015761
1703015762 [10]王新命:《强化党治与继续训政》,《文化建设月刊》第2卷第2期,1935年11月。
1703015763
1703015764 [11]张厉生:《完成党的组织条件》,常乃德编《文武之时代性》,第27~28页。
1703015765
1703015766 [12]伦纳德·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徐葵、邹用九译,东方出版社,1991,第269页。
1703015767
1703015768 [13]林桂圃:《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国衡半月刊》(南京)第1卷第12~13期,1935年10~11月。
1703015769
1703015770 [14]北伐时期国民党中政会的演变,参见拙著《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第7章。
1703015771
1703015772 [15]胡汉民:《训政大纲提案说明书》,《胡汉民言论集》第2集,三民公司,1928,第6~7页。
1703015773
1703015774 [16]陈之迈:《国民党的政治委员会》,《社会科学》第2卷第4期,1937年7月。
1703015775
1703015776 [17]林桂圃:《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国衡半月刊》(南京)第1卷第12~13期,1935年10~11月。
1703015777
1703015778 [18]《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第150页。
1703015779
1703015780 [19]林桂圃:《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国衡半月刊》(南京)第1卷第12~13期,1935年10~11月。
1703015781
1703015782 [20]胡汉民:《党外无政,政外无党》,《中央日报》1929年2月20日。
1703015783
1703015784 [21]陈之迈:《国民党的政治委员会》。
1703015785
1703015786 [22]林桂圃:《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国衡半月刊》(南京)第1卷第12~13期,1935年10~11月。
1703015787
1703015788 [23]陈之迈:《国民党的政治委员会》。
1703015789
1703015790 [24]钱端升:《评立法运动及宪草修正案》,《东方杂志》第31卷第19号,1934年10月。
[ 上一页 ]  [ :1.7030157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