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25245e+09
1703025245
1703025246 如此分类,颇为精当。据史料记载,明代秘密宗教结社的名目颇为繁多。仅据《实录》所载,就有“涅槃教”、“红封教”、“老子教”、“罗祖教”、“南无教”、“净空教”、“悟明教”、“大成无为教”。《实录》称这些民间秘密宗教教派,“皆讳白莲之名,实演白莲之教”(注:《明神宗实录》卷533,万历四十三年六月庚寅条。按:关于明清时期白莲教的传播历史,可参见[美]韩书瑞(Susan Naquin):《中华帝国后期白莲教的传播》,见[美]韦思谛(Stephen C.Averill)编,陈仲丹译:《中国大众宗教》,18~46页。)。此说前一句可谓切中肯綮。明代秘密宗教大多讳言白莲,称“白莲会”或“白莲社”者较少。后一句却显混淆。《实录》往往将白莲教与无为教混为一谈。如万历年间刘天绪信奉无为教。但南直隶巡按宋涛疏文称,“天绪中州人,以莲教煽聚”(注:《明神宗实录》卷249,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壬申条。)。其实,明代白莲教的传衍,除了白莲社、弥勒佛会、弥勒教外,再就是“天地三阳会”、“龙华会”、“闻香教”。此外,白莲教在明代又称“白社”。如徐阶就说:“臣惟北人媚佛,于白社之教,无不信从。”(注:徐阶:《答白社谕一》,见陈子龙等编:《明经世文编》卷244,第3册,2550页。)而上述涅槃教、红封教之类,均应归属于罗教系列。所谓罗教,即罗祖教,为罗清所创。罗清俗称罗祖,生于明正统七年(1442),殁于明嘉靖六年(1527)。著有五部六册经卷,号无为教,以“无极”和“无为”的道理传授信徒,其弟子尊他为“无为祖师”或“无极圣祖”。其所创立的教派,世称为“罗祖教”或“罗教”,亦称“无为教”,以“无生老母”及“普渡原灵”等教义为信仰核心,衍生分化出许多支派,每个支派有其自己的名号和传承系统,并成为明代以来民间秘密宗教教派的主流。罗教在明代的重要支派有浙江的“长生教”与“老官斋教”、湖北的“大乘教”、山西的“黄天教”与“红阳教”、山东的“无为教”等教派。
1703025247
1703025248 上述这些教派,《实录》中时有提及。如万历十五年(1587),左都御史辛自修说,“白莲教、无为教、罗教蔓引株连,流传愈广,踪迹诡秘”。万历三十一年,康丕扬奏请禁止“白莲教、无为教、罗道教”。万历四十五年,直隶巡按刘廷元奏,有“白莲”、“红封”等教名。(注:《明神宗实录》卷182,万历十五年正月庚子条;卷390,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癸酉条;卷558,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丙申条。)
1703025249
1703025250 闻香教为白莲教的支派。关于闻香教的取名,《罪惟录》载:“闻香者,(王)森尝救一妖狐,狐遗其尾,尾香,人乐闻之,咸归森。”(注:查继佐:《罪惟录》卷31《列传·徐鸿儒》。)可具一说。民间秘密宗教,其创教历史往往传闻与真实并存,有时更是显得无奇不有,“玄狐教”的出现即为明证。据史料记载,此教曾流行于明代陕西泾阳、咸阳、醴泉、三原、三水、淳化、高陵一带,尤以泾阳为盛。如康海有如下记载:
1703025251
1703025252 此教风行二十余年,其妖师所至,家家事若祖考,惟其所需,极意奉承。一饮一馔,妖师方下箸入口,其家长幼大小即便跪请留福,夺去自食。至于退处空室,则使处女、少妇次第问安,倘蒙留侍枕席,即为大幸有福。其妖师者,又令此辈照水鉴形,云某后当为何官,某后当有何福。愚民易惑,便尔坚志奉承,牢不可破。(注:康海:《对山集》卷21《与乾州太守赵君书》,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
1703025253
1703025254 显然,玄狐教已深入当地民间。
1703025255
1703025256 明代的秘密宗教结社,自有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吕坤说:“白莲结社,黑夜相期,教主传头,名下成千成万;越乡隔省,密中独往独来。情若室家,义同生死,倘有招呼之人,此其归附之人。”(注:郑涵编:《吕坤年谱》,9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可见,在秘密宗教结社中,除“教主”之外,尚有“传头”一职。每有一教,必有教主。此乃常理,不必多言。所谓传头,实际上就是四处联络教徒之人。如天启三年(1623),王普光聚党结为“龙华会”,自称“沌元教主”。其手下有李英、潘文成、王道玄、丁泽等,“普光使道玄、泽往扬州、江阴等处,英、文成往凤阳等处,四路散令旗,聚众为乱”(注:《明熹宗实录》卷32,天启三年三月丙寅条,《明实录》本。)。从中可知,李英、潘文成等人,就是教主王普光手下的传头。
1703025257
1703025258 就其大概而言,清代的秘密宗教结社大致与明代相仿。早在清兵入关以前,清代的民间就存在着秘密宗教活动。崇德七年(1642),在沈阳有一个“善友会”,有会员300余人。(注:相关探讨,可参见喻松青:《明清白莲教研究》,14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据清人赵士麟记载,清初江南的秘密宗教,主要有白莲、无为、糍团、啐啐等教。(注: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卷45《抚吴条约·正风俗》。按:清朝初年,在福建福州就发现了无为教的踪影。此教有《五公经》经卷,“其教分金、木、水、火、土五股,自两京、十三省、外国、满洲,所在皆有。自王侯将相,至耕市士商九流人等皆备”。可见,无为教的传播,无论是地域,抑或参加者之身份,无不说明其势力已经相当强大。参见海外散人:《榕城纪闻》,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1辑,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康熙时,王逋肱《蚓庵琐语》亦载,当时民间盛行的教门,“山东、山西则有焚香、白莲,江西则有长生、圣母、无为、糍团、圆果等号,各立门户,以相传授”。
1703025259
1703025260 究清代的秘密宗教结社,原本大多源于民间宗教习俗,诸如“聚众烧香,纠钱赛戏”。在这种民间宗教习俗中,一般百姓即所谓的“蚩蚩愚氓”,其目的为“邀福”,而那些“奸民”或“奸猾之徒”,则藉此作为“射利在源”。所以,在最初阶段,这些宗教性的结社,其首领只有“会首”、“香头”。然一旦“传头”介入其中,再加之白莲、无为、闻香等“邪说教门”通过烧香而聚众,甚至“结会起党”,那么其首领就转变为“经主”,进而“以一约十,以十约百”,最终导致“接州连郡,蒂固根深”。随之而来者,则有两大转变:一是通过“明造妖言”这种方式,达到“暗操乱柄”的目的。这是从宗教结社向政治结社之转变。二是民间普通的宗教结社,一旦成为秘密宗教结社,其影响力随之渗透于基层组织,致使甲长、保长亦“敛钱随会”。这是秘密宗教结社与朝廷基层组织的合流。(注:汤斌:《汤子遗书》卷9《严禁左道凶徒以端风尚以靖地方事》,卷7《严禁左道以端风尚以弭乱源事》,卷7《严禁邪教以正风俗以遏乱源事》,分见汤斌著,范志亭、范哲辑校:《汤斌集》,上册,617、413、458页。)
1703025261
1703025262 关于清代秘密宗教的活动及其教派,《大清会典》屡有记载。如四川有无为教、老祖教。据称,“该省从前教匪未有以前,曾有无为、老祖教名目。其教亦崇奉神佛,惟习教之家,俱供圣祖仁皇帝龙牌”(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399《礼部·风教》。)。康熙十二年(1673)议准,“无为、白莲、焚香、闻香、混元、龙元、洪阳、圆通、大乘等邪教,惑众聚会念经,执旗鸣金,聚众拈香者,通行八旗直省严行禁饬”(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501《礼部·方伎》。)。咸丰年间,《会典》也提到民间传习“灯花教、白莲教、青林教诸名目”(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400《礼部·风教》。)。道光十二年(1832),刑部重审“红阳会”一案,说此会“烧香念经,治病传教”,“复敢在家供奉飘高老祖图像,聚众拜会”。此外,又有白阳、白莲、八卦等教。(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31《刑部·名例律》。)山西巡抚贾胶侯亦对山西的民间秘密宗教有下面揭示:“乃有无知愚民,厌常喜异,弃正崇邪,皈依白莲、大成、皇天等教,开香聚会,男女混杂。阳修善事,阴搆异谋。”(注:盘峤野人辑:《居官寡过录》3《辟邪教示》,见《官箴书集成》,第5册,86页。)可见,清代的秘密宗教结社,称白莲教者不多,大多代之以大乘(或称大成)、圆顿、龙华、先天、罗祖、无为、收圆、红阳、八卦、天理、在理、皇天、清水、白阳、糍团、啐啐等名目。据有的学者统计,在清代的档案文件中,共记载了150多种会或教的名目。(注:据李鹏年的统计,在清代的档案文件中,共记载了150多种会或教的名目,除去秘密会社不论,主要有:白莲教、在理教、先天教、无后教、大乘教、清茶门教、清净门教、一炷香教、如意教、圣贤教、义和门教、八卦教、八卦紫金教、天龙八卦教、牛八教、添柱教、天主教、矢公教、达摩教、佛门教、明灵教、无极门教、青莲教、黄阳教、西洋教、收园教、顺天教、鸿钩教、罗祖教、龙门教、白山教、天门教、儒门教、圆顿教、黄大教、一碗水教、幅教、白莲池文贤教、红灯教、红莲教、白阳九宫教、摸摸教、未来真教、斋教、青教、青阳教、新新教、混园教、牙签教、丘莘教、罗教、弘阳教、如意道教、虎尾教、老佛教、看香学好教、末后一著教、灯花教、清水教、武圣教、老理教、阴盘阳盘教、潘安老安新安教、金兰教等。参见李鹏年:《故宫明清档案部所存主要档案述略》,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3辑,207~208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下面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教派,予以简略介绍。
1703025263
1703025264 1.罗教。罗教始于明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得以迅速发展,清代极为盛行。罗教的创始人罗清,后人尊其为罗祖。罗清著有经卷五部六册,即《苦功悟道经》、《叹世无为经》、《破邪显证钥匙卷》(分上、下两册)、《正心除疑自在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在清代,罗教的活动也极为频繁。雍正五年(1727)、七年,乾隆十三年(1748)、十八年,清廷先后在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查禁罗教。罗教还传入福建,称为“老官斋教”,由浙江处州庆元县罗教教主姚氏统辖。
1703025265
1703025266 2.黄天教。黄天教又名黄天道、皇天教。创教人为李普明,始于明嘉靖年间,有《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简称《普明宝卷》。至明末,黄天教的一支传入浙江衢州,其首领汪普善另创长生教,在江浙地区形成极大的声势,直至清末仍有活动。在北方乡村,黄天教的流传亦甚广。清初学者颜元记其事云:“我直隶隆庆、万历前,风俗醇美,信邪者少。自万历末年,添出个‘皇天道’,如今大行,京师府县以至穷乡山僻都有。”(注:颜元:《存人编》卷2《唤迷途》,见氏著:《四存编》,152页,台北,世界书局,1984。)至清末,皇天道在东北吉林仍有活动的踪迹。据载,当时吉林的黄天道,“劝人以持斋念佛,愚民迷信者多心醉之”。其会有“老爷”、“会首”之目,“随处结会,向无定所”(注:《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258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没有口号、道标帜。
1703025267
1703025268 3.弘阳教。弘阳教又称红阳教。明万历时直隶广平府曲周县韩太湖(号飘高祖)所创。初创时称混元教、混沌教。弘阳教的主要经卷有《混元弘阳飘高祖临凡经》。在清代,弘阳教的教徒以旗人和妇女居多。乾隆以后出现的几起弘阳教案中,都有旗人参加,或以旗人为教首。(注:中外学者关于弘阳教的研究成果颇丰,其系统的梳理,可参见宋军:《清代弘阳教研究》,49~5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作为最新的研究成果,宋氏论著中(56~168页),在弘阳教教祖韩太湖的修行经历、弘阳教的创立、弘阳教的支派及其传承、弘阳教经卷与信仰诸方面,均不乏建设性的探讨。)
1703025269
1703025270 4.闻香教。创设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后,创始人为滦州石佛口王森,又称东大乘教。明末以后,王森的子孙大都继续从事宗教结社活动,或留在石佛口,或南下湖北、安徽一带活动。乾隆以后,闻香教的一支改为茶门教,其经卷为《三教应劫统观通书》。
1703025271
1703025272 5.天理教。天理教的首领为林清、李文成。林清原入白阳教龙华会,为三阳教中的一支。三阳教即青阳、红阳、白阳三支,当属弘阳教系统。至于龙华会,当属圆顿教系统。其后,林清将自己所习的龙华会改名为天理教。这一教名与儒家理论颇有关系,但它的实际内容仍继承了弘阳教、圆顿教,并且增加了八卦教的内容,最后完全和八卦教合流。天理教信奉“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八字真诀,并将此八字书写于白绢,供于暗室,教徒朝夕拜诵。此外,教徒还诵经拜太阳。所诵之经有一部《三佛应劫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宣传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思想。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曾举行反清起义。
1703025273
1703025274 6.圆教。或称收圆教,又称大同教。取名圆教,大概是根据《圆觉经》中所说的“圆无边际”,一为绵长无边、与世长存之意,二为欲解除尘世众生无边之苦痛。圆教教主为金悰有,安徽和州人。嘉庆二十年,安徽破获了以方荣升为首的圆教谋反案。这个方荣升,就是金悰有的徒弟。金悰有和方荣升编有和收有以下经卷:《定劫宝卷》、《破邪显正明心录》、《字母》、《万年时宪》、《万全天书》、《九品莲台经》、《天元占册》、《天元了亿册》、《定功册》、《三曹原因册》、《龙华定果册》、《应劫册》、《白阳定品》、《天宫十图》、《刘伯温混元白阳妙真经》等。(注:据史料记载,清末安徽徽州府婺源县,开始流行一种“斋教”,“不时聚徒开堂拜佛”,而休宁县齐云山住持则负玄帝像,到处蹂躏,名为“圆经”,愚夫愚妇,无不卑躬屈膝。云云。据此不难发现,清末斋教中流行“圆经”之习,亦即与圆教趋于合流。相关的记载,参见董晋璧起草,刘汝骥审核:《婺源风俗之习惯》,见刘汝骥:《陶甓公牍》,见《官箴书集成》,第10册,598页。)
1703025275
1703025276 7.长生教。明万历末年浙江衢州汪普善(道号长生)所创。清代主要在江浙嘉兴、平湖、秀水、吴江、苏州一带流传。教徒们吃斋念佛,祛病延年,奉白磁观音菩萨。所诵经卷有《下生宝经》、《普静如来检教宝经》等。长生教的教徒,撰写了几部有名的经卷。一是崇祯年间编撰的《弥勒佛地藏十王宝卷》;二是《圆明十报恩经》,清同治间绍兴府山阴县人朱廷秀著;三是《众喜宝卷》,清道光年间陈众喜编著。
1703025277
1703025278 8.大乘教。大乘教,又称无为教,康熙二十年(1681)间由云南大理府太和县贡生张保太所创。其教劝人入教修行,吃斋念佛,烧香礼拜,将来可升天成佛,免除阴司受苦,并提倡三教合一,儒、道、佛并列。张保太奉弥勒,信仰龙华三会,著有《归元直指》、《母生三教》、《根本命脉》等经卷。清代各地的大乘教,其名称不一,江苏有龙华会、燃灯教、西来教等名称,四川则称法船、铁船、瘟船三教。
1703025279
1703025280 9.白阳教。白阳教为弘阳教的一支。道光十二年(1832),北京、河南发生过一起白阳教案,为首者为申老叙和王法中。白阳教奉南无天圆太宝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圣佛救世观音,宣传红阳劫,称白阳当兴,未来白阳弥勒掌教。传有《龙华经》、《未来易经》、《未来星斗图》。
1703025281
1703025282 10.真空教。真空教,又称空道教,同治元年(1862)由江西寻邬人廖帝聘所创。有《首本宝卷》、《无相经卷》、《三教经卷》、《报恩经卷》四部经卷。
1703025283
1703025284 11.青莲教。清道光以后,青莲教主要流行于四川、陕西、甘肃、湖北、湖南一带。道光二十年(1840)和道光二十六年,湖南桂阳的青莲教徒先后两次起来反抗官府。其教奉达摩祖师、无生老母,又称龙华会、五行十地佛教,诵《无上妙品经》,有三皈五戒,运气坐功。(注:上述各民间秘密宗教教派,除注明出处者外,余均引自喻松青:《明清白莲教研究》一书。特此说明,未敢掠美。)
1703025285
1703025286 12.慈团教。如前述,此教在清初康熙年间即已存在,又称糍团教,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两省。至清末,在杭州,此教尤盛。据载,慈团教“祖述白莲教之遗意”,亦当属白莲教系统。慈团之名,其意盖为“杵糯米饭为团,而搀以教中人死者之目睛,云以奉教主,而遍饫诸道友者也”。此教肇起于浙东,而蔓延于浙西,“既不立诸佛菩萨之号,又不为灵官真人之位,自创为经典咒语,率鄙陋可笑,但取于乡人之易解耳”。此教中堂供二块纸牌,一为“天地君亲师”,一为“玉皇上帝”。(注:《申报》,同治癸酉四月初四日。)
1703025287
1703025288 13.大被教。此教主要流行于浙东、西,与慈团教异途而同归。取名“大被”,其意盖“设为长枕大被,使同道之人,男女成对,相率为奸,而遍覆于被中,云是教主与诸道友同乐者也”(注:《申报》,同治癸酉四月初四日。)。
1703025289
1703025290 除此之外,清代见于史书、档案的民间秘密宗教结社,尚有祖师教、愚门弟子教、缘明教、斗母教、五恩教、顺天教、大成教、衣法教、混元教、龙门教、清凉教、先天教、密密教、七七教等,在此不赘。
1703025291
1703025292 (三)简单的分析
1703025293
1703025294 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说,清代的秘密宗教结社,其宗教的色彩已与明代稍有不同。其宗教的特点,一般仍带有浓厚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色彩。如康熙年间,云南大理府太和县贡生张保太传大乘教,除“以吃斋念佛,做会烧香拜佛劝人入教为修行”外,其所信奉者,仍为“儒与老释并列”,鼓吹“三教同源”之说。(注:朱象贤:《闻见偶录·三教合一》,见《昭代丛书》庚集埤编。)清代的秘密宗教,也与天主教有关系。如雍正二年(1724)单县发现的无为教头目张焕招,其人“曾从天主教,系西洋教主转传”(注:陈世倌:《奏明访拿邪教情形折》,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3辑。)。同时,据有些学者考察,清秘密宗教结社又具有“反洋”的思想。如清天理教有“白洋劫”的说法。所谓白洋劫,即白阳劫,然又将“阳”字演变为“洋”字。在天理教中,有洋头、洋肚、洋尾之说,洋字意思即羊。加水成洋,可与谶语“专等北水归汉帝,大地乾坤只一传”相合。清季义和团反洋运动,其反洋思想又能和天理教的说法相合。(注:喻松青:《明清白莲教研究》,61页,注(2)。)这种矛盾体的出现,本身就说明秘密宗教结社的模糊性。
[ 上一页 ]  [ :1.7030252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