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34751e+09
1703034751
1703034752 好友人之所好,极易理解;好敌人之所好,却不合逻辑。从这对矛盾,有人读出了唐代女性对男性社会无声的抗议,有人读出了彼时女子们一味追求奇服的风气。但我妄自揣测,也许,这里并没有矛盾:回鹘和吐蕃,帮助唐人也好,掠夺唐人也好,都是它们强大的体现。宋人修唐史时评论说“惟吐蕃、回鹘号雄强,为中国患最久”,回鹘与吐蕃雄强到中原都长期为之恐惧。从初唐到晚唐,女子们目睹一个王朝从梦想走向光荣,又从光荣走向死亡,她们渴望出现一种力量,挽住即将陨落的太阳。
1703034753
1703034754 无论是穿戴男装、戎装还是胡装,唐代女子所做的,不过是模仿那些有力的事物:模仿男儿,模仿战士,模仿胜利者,模仿生命中出现的所有强光。向强者致敬,才是唐代女子唯一的逻辑。
1703034755
1703034756 绚烂、华丽、狂放、热烈、向上,有人用这些词来形容唐代女性的服饰,其实用这些词来形容唐代女性的性格亦是合适的。唐女不懂藏掖,用裙用帔用纱,用红用紫用黄,赤裸裸地表达一生的激情与渴望。她们把服装当作裸露的心脏,服装上的缤纷丝线便是延伸在身体之外的血管。顺着丝线,可以倾听她们的脉搏;而长裙色调的冷暖,和她们心情的温度是一样。
1703034757
1703034758 我想,也许唐女才是最懂服装的人。之前用可可·香奈儿的名言开头,现在,也用可可·香奈儿的名言来收尾吧。这位时尚教母的话,为唐代女装作了最好的注解:衣服的真正目的,不是修饰外表,而是展现你的本质。
1703034759
1703034760
1703034761
1703034762
1703034763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此画描绘的是唐明皇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的历史。画中嫔妃个个着胡装戴帷帽,这正是当时的服装风尚。
1703034764
1703034765
1703034766
1703034767
1703034768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仓皇入蜀的明皇,依然有盛装华服的美人相伴,看起来不像逃难,倒像是郊游。真正凄凉的景象在画面之外,“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1703034769
1703034770 【1】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的一条长长的条带。
1703034771
1703034772 【2】【明】李渔:《闲情偶寄》卷三。
1703034773
1703034774 【3】刘德润译。
1703034775
1703034776 【4】同上。
1703034777
1703034778 【5】《礼记·内则》。
1703034779
1703034780 【6】【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一。
1703034781
1703034782 【7】【唐】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
1703034783
1703034784 【8】唐代女子在离婚之时,可以向丈夫索要自己的嫁妆,这是完全归于女性的私有财产。
1703034785
1703034786
1703034787
1703034788
1703034789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金卮琼斝 宴欢群情
1703034790
1703034791
1703034792
1703034793
1703034794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1703033044]
1703034795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饕餮
1703034796
1703034797 唐朝有这样的习俗:在婚娶之日,新妇入门后第一个拜的,不是列祖列宗,而是猪栏和灶台;新郎不用拜,但须用三升粟,填满舂米的器具臼。跪拜一定真心诚意,臼一定填得实实在在,他们就这样郑重其事地,在组成家庭的第一天,为有充足可口的饮食而祈祷。唐人完全明白,美食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1703034798
1703034799 彼时,还没人宣扬“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基督徒们制定的“七宗罪”亦还未流行于中土。唐人还不知道,“七宗罪”排列顺序有很多种,但不管哪种排序,饕餮都是排名很靠前的重罪。不过,知晓了“七宗罪”又如何?唐人大概只会嗤之以鼻:放弃享受,才是最大的罪过。
1703034800
[ 上一页 ]  [ :1.7030347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