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36435e+09
1703036435
1703036436 但无论如何,人们还是可以一目了然地在杭州街头借服饰的不同把达官显贵和暴发富商从普通百姓的人群中分辨出来。官员和商人们身着垂地的长衫,而一般大众却只穿及腰的短衫,以及浅颜色的裤子。妇女们则既穿长袍,也穿长近膝盖的上衣、长袖或短袖的短外衣,以及裙子等等。当妇女和少女上街时,她们有时在肩上围一紫色方巾,称为“盖头”。为了区别于男子,她们的衣衫均为左衽而非右衽。有身份的男子素常穿着天然色的长袍,而在庆典场合则穿着背后绣有象征性图案的长袍,这些图案包括龙、凤、鸟以及吉祥的植物。宋代的衣扣和如今中国人用的衣扣一样,为用布盘成的长圆形小扣。长袍的领口和袖口常以深色的布镶边。袖口则非常宽大,里边可以藏一些小的物事。说到这里,可以借一个故事来说明大袖子的用处:有这么一个老人名叫方回,他耽于酒色,是个执迷不悟的猎艳渔色之徒——整个儿就是一位中国的于洛男爵。[25]据《癸辛杂识·别集上》记载,其人“老而益贪淫,凡遇妓则跪之,略无羞耻之心……既而复得一小婢曰半细,曲意奉之。每出至亲友间,必以荷叶包饮食、肴核于袖中,归而遗之。一日遇客于途,正揖间,荷包坠地,视之乃半鸭耳。路人无不大笑,而方略不为耻”。
1703036437
1703036438
1703036439
1703036440
1703036441 妆靓仕女图(南宋·苏汉臣)
1703036442
1703036443 团扇绢本设色25.2cm×26.7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通过镜面可以看到画中仕女的面部形象,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
1703036444
1703036445 裤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外来服装,它于公元前4世纪首次传入中国北部,不仅为普通百姓所穿用,也为士兵所穿用,不过士兵是要把裤腿塞进高统靴中的。
1703036446
1703036447 上好的衣服是用丝制成的,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则用金花织锦缎做成。庶民百姓的衣裳是用麻布缝制的。最早栽种棉花的是中国南方诸省的少数民族,后来开始传入今天上海以南的江苏一带,不过在当时仍价格昂贵。为了抵御寒冷,人们要身着棉衣、皮袄等,而如果天气酷寒,他们就会里里外外穿上好几层。
1703036448
1703036449
1703036450
1703036451
1703036452 宋代官服
1703036453
1703036454
1703036455
1703036456
1703036457
1703036458
1703036459
1703036460 在杭州可以发现形形色色的鞋。皮鞋在当时称作“油鞋”,另外还有木制或麻制的便鞋、绸缎拖鞋等等。有身份的人脚穿厚底靴走路,以使自己的个子高一些。没有人赤脚走路,正像也没有人光头上街一样。即使是很穷的人也要穿鞋戴帽,齐齐整整。只有和尚才会秃着脑袋在街上走。
1703036461
1703036462 不过,妇人们却从不戴任何一种帽子。她们的头饰是簪钗和冠梳,将其插入经过精心梳理的秀发之中。此外,有身份的仕女们,如公主和皇妃、达官之命妇或富贾之妻妾,也会佩戴金银头饰,它们被打造成凤凰或花卉的图样。考古家已经挖掘出若干此类花冠的样品,显示了其制作工艺的精湛。凤凰形的花冠,被佩戴在头的两侧,像两只扬起来的翅膀,把头发整个地遮盖起来了。妇女们还佩戴发箍和耳环。钟爱头饰之风在杭州城如此盛行,9世纪的阿拉伯旅行家曾提及于此。他们中的一位讲:“妇女们上街不是遮住头而是在其头发上插以冠梳。有时候一位妇女会佩戴冠梳达二十把之多,它们是用象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26]不过,宋代的妇女已不像唐代妇女那样时兴把头发高高地结在头顶,而是把它往后梳,结成一个发髻。
1703036463
1703036464
1703036465
1703036466
1703036467 《女孝经图》中穿窄袖妇女像
1703036468
1703036469
1703036470
1703036471
1703036472
1703036473
1703036474
1703036475 婢女们可以因其特殊的发型而被辨认出来。她们把头发梳到头前面,再用各种颜色的缎带把它们系成两个发卷,并在前额上留出一排刘海。
1703036476
1703036477 大多数男子均把下巴剃光,不过也有少数人留着侧鬓和山羊胡须。军人们尤其喜欢这样做,因为旺盛茂密的毛发显示了他们的活力。所以,士卒中相扑的高手皆“鬓发蓬松”。[27]至于孩童们则连头发都剃掉,只在头前留一条小辫子。
1703036478
1703036479
1703036480
1703036481
1703036482 宋仁宗皇后像
1703036483
1703036484
[ 上一页 ]  [ :1.703036435e+09 ]  [ 下一页 ]